摘要:本文通过对和平牧场奶牛产业发展现状、资源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新的发展思路,旨在发展规模化奶牛养殖,把奶牛业打造成牧场经济的半壁江山。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发展,奶牛养殖项目将重点扶持大中型养殖规模奶牛场建设,使之达到养殖设施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和环境花园化标准,让养殖户获益,让畜禽尽享福利。而和平牧场20多年来一直维持的一家一户、小散低的传统饲养模式,被国际鲜奶价格和乳品企业的严格标准彻底挡在“墙外”,正在经受着市场的考验。
1 和平牧场奶牛养殖现状
截至2013年末,和平牧场奶牛存栏6150头。有奶牛养殖户854户。奶牛养殖户采用传统的拴系饲养,以精料、青干草、秸秆和青贮玉米秸为主要饲料,由于不注重粗饲料的质量,精饲料使用比例超过干物质总量的60%,年平均单产5吨左右。10头奶牛、需1名饲养员,年每头产奶牛获利4000元左右,如果计算投入产出成本(6头成母牛,2头育成,2头犊母牛),年可获现金收入1.2万元。
鲜奶收购早在2000年就已形成集中机械榨乳的格局,各村屯奶牛小区均设有鲜奶收购站,共有鲜奶收购站18个,日收购鲜奶23吨。鲜奶指标为乳脂率3.2左右、乳蛋白2.9左右、细菌数50万左右,基本接近国家标准。鲜奶价格奶牛小区3.30元/kg,散养户3.10元/kg,价格低于同行业规模化牧场。鲜奶收购以售后检验为主,鲜奶的含抗、酸奶现象经常出现,每年全场因质量问题导致的弃乳在400吨左右,占全年生产鲜奶总量的5%。随着鲜奶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鲜奶价格的持续走低,饲料和饲养成本的增加,奶牛养殖效益不断减少,部分牛群结构不合理的养殖户常年处于亏本状态,一部分养殖户萌生放弃饲养的想法,少数养殖户已经将饲养的奶牛全部出售,改入其他行业。牧场奶牛饲养量由2010年的9036头迅速降低到现在的6150头,同比下降46.9%。
2014年由于受国际奶粉价格的影响,即使进入冬季,鲜奶收购价格依然持续走低,各乳品企业为应对压力,都在积极摒弃散养户。在如此情况下,以散养奶牛为主的和平牧场究竟如何改变局势,成为发展奶牛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和平牧场资源现状
和平牧场拥有20万亩天然优质牧场草场、10万亩作物秸秆和2万亩苜蓿,有40年的奶牛养殖历史、20人本科以上专业服务团队,和7个奶牛养殖小区。
3 制约牧场奶牛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现有奶牛小区不适用规模养殖。和平牧场现有奶牛小区7处,拥有奶牛舍51栋,建筑面积40000m 2,可饲养奶牛4000头。舍内基本以对头或者对尾式拴系形式设计,跨度在10m左右,房舍高度3.5m。由于受建筑形式的限制,根本无法使用TMR搅拌车上料,即使建立TMR饲料配送站,奶牛也无法进行24小时采食。由于小区入户均为牧场散养户,各户单独隔栏和单独饲养,饲料配给和投喂较为随意,科学方式难以推广,维持现状存在诸多问题。
(2)国有扶持政策少,乳制品企业回哺不足。近几年虽然出台了奶牛良种补贴政策、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贴政策、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和购置TMR设备给予农机补贴等政策,乳品企业提供榨乳厅和榨乳设备等,但仅凭这几项政策,很难让刚刚起步的养殖户发展规模奶牛养殖业,应该尽快出台改建、扩建和新建规模养殖场资金扶持,购置TMR等规模饲养所需机械等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养殖户扩大经营模式,提升规模养殖效益。
4 养殖户只注重生产不注重投入
和平牧场有着近40年的奶牛养殖历史,可以说饲养奶牛是职工群众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2006年牧场奶牛存栏在1.2万头左右,日产奶量在44吨左右,鲜奶年利润在70000元以上,户均收入在70000元以上,虽然收入不少,但很难投入到畜牧再生产中。据不完全统计,2000~2010年期间,牧场投资建设奶牛小区40000m 2,投资3000万元;职工投入建设面积4000m 2,建设标准化牛场投资300万元。相比之下,养殖户投入寥寥无几,牧场投资建设的奶牛小区也只解决了一部分奶牛户的需求,大部分人养奶牛还在凭着等靠政策的思路来发展奶牛业。
(3)乳制品企业回哺牧业不足。目前有惠尔康、完达山、蒙牛和伊利等乳品企业在牧场设立鲜奶收购站收购鲜奶。由于牧场鲜奶品质优良,乳品企业基本将其作为高端液态奶和婴幼儿代乳品生产原料,获取巨大利润,但企业将利润多作为扩大生产或宣传费用,并没有回哺牧业生产。我场实际情况为:完达山乳业12个鲜乳收购站,有8个是牧场投资建设,免费使用至今,不仅房屋设备不进行维修,设备更新进展缓慢,而且直接扶持力度较小,如奶牛舍建设、购买奶牛贴息贷款几乎没有,乳品企业回哺不足,严重制约奶牛产业发展。
5 和平牧场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转变观念,改变经营思路。总结以前的经验可以看出,我们只是注重鲜奶的生产,把思想固定在出售牛奶的范围之内,并没有进行发散性的深入的思考,没有把奶牛业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应该以现有的优势资源作为一个引线,去发展深加工、转化商品,大力提高附加值。
(2)改变经营模式,组建奶牛养殖合作社。通过能人带动,有机组合,将奶牛集中到技术突出、思路明晰、管理能力强的现代养殖者手里,利用现有奶牛小区进行改造建设,形成半现代牧场,全面开展全混合日粮饲喂和散栏模式饲养,逐步改变条件,完善建设,利用3年时间将现有的7个奶牛小区改变为7个小牧场,提高鲜奶竞争力。同时,鼓励职工创办奶牛养殖合作社,投资建设标准化牧场,发展农牧结合的奶牛牧场,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实现生态循环模式。
(3)拓宽经营渠道,实现鲜奶自销。组建巴氏奶配送公司,以半径100km以内的大庆市区为主,让优质鲜奶直接进入市民餐桌,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鲜奶利润。“全球每喝四杯奶,三杯是巴氏鲜奶”。从乳品消费数据对比来看,巴氏消毒牛奶是世界上消耗最多的品种,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巴氏消毒奶的消耗量都占液态奶90%以上,品种有全脱脂、半脱脂或全脂的。在美国市场上,几乎全是巴氏消毒奶,而且是大包装的(1L、2L、1加仑),市民上超市一次就买够一个星期喝的鲜奶。而在中国,常温奶占了80%以上,与国际消费主流形成巨大反差。近七八年的时间,由于国内乳业的竞争加剧,部分企业为占领全国市场,将目标锁定在无需就近奶源、无需冷藏保鲜、可以长时间储存的常温奶,也就是通常标注的“纯牛奶”。
(4)追求效益,发展乳制品小微企业。目前鲜奶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