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廷 贵州省沿河县客田镇畜牧兽医站 565318
李 娟 贵州省沿河县草地中心 565300
在贵州省沿河县,畜牧业是广大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千家万户的农民都有饲养猪、鸡、牛、羊的传统。近年来,肉鸡养殖发展迅速,养殖规模逐渐增大,数量逐渐增多,2014年存栏家禽达到1235080 羽,年均增长10.45%;出栏肉禽237.41 万羽,年均增长18.45%。但是养殖技术水平不是很高,限制了养鸡业的发展。本文根据沿河县的实际情况,对养殖肉鸡的技术做了详细的介绍,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
(1)采用合理的饲养方式。肉鸡的饲养方式有三种:厚垫料平养、弹性塑料网上群养和笼养。三种饲养方式各有利弊,厚垫料平养需要的资金少,管理方便,并且肉鸡大部分时间呈伏卧姿势,有利于肉鸡的胸部发育。弹性塑料网上群养可以减少腿病、胸囊肿及球虫病的发生。笼养饲养密度大,方便管理,适用于集约化和工厂化生产。养殖户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采用合理的饲养方式,提高养殖场效益。
(2)饮水。肉鸡的饮水非常重要,饮水要清洁、温度要适宜,以免引起腹泻等疾病。在雏鸡1 周龄以前,水温应为20~25℃,并在饮水中添加5%~8%的葡萄糖或电解多维,以提高肉鸡的抵抗力。1 周以后逐渐降低水温,2 周以后就可以直接饮用自来水或深井水。
(3)科学喂料。肉鸡生长速度快,周期短,对饲料的要求也较高,要高能量、高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要丰富。生产中要密切观察是否有代谢疾病发生,及时调整各类添加剂的添加量,保证日粮营养平衡。
肉鸡在出壳后14~20 小时或者在饮水后2~3 小时初次开食,前3 天一般饲喂蒸熟的玉米渣和小米粒等,3 天以后饲喂肉鸡全价颗粒饲料。采用“少喂勤添”的方式,饲喂次数根据肉鸡的日粮逐渐改变,育雏期每天饲喂7~8 次,中期每天饲喂5~6 次,后期每天饲喂3~4 次,夜间饲喂1 次。尽量保持饲料新鲜,及时清除剩料,防止温度过高而腐败变质。在有免疫接种、转群、称重和天气变化等应激因素存在的时候,要在饲料中添加多维菌素或电解多维,减轻应激给鸡群带来的影响。
(1)控制温度。初生雏鸡的温度调节能力很差,室温过低会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引起疾病,必须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雏鸡1 周龄以内,育雏室温度以32~35℃为宜,从第2 周开始,可以每周降2~3℃,到5 周龄降到21~23℃。降温要相对平稳,育雏人员要仔细观察鸡群,灵活掌握情况,做到看雏施温。
(2)控制湿度。初生雏鸡的体内含水量大,育雏室内温度较高,如果此时湿度过低,容易造成雏鸡脱水,影响雏鸡的健康和生长速度。1 周龄的雏鸡,育雏室内适宜的湿度为60%~70%,以后逐渐降低湿度,到1月龄以后舍内湿度应为50%~60%。尽量保持舍内干燥,避免湿度过高滋生细菌和寄生虫等,诱发疾病。
(3)光照充足。可以采用人工补充光照的方法。育雏的前两天采用24 小时的光照,以后每天光照23 小时。光照强度随着鸡群日龄的增加逐步减弱,2 周龄以内,光照3.0w/m2,两周以后0.75w/m2。开放式或者有窗的鸡舍,可以采用白天自然光照,夜间补光的方法。
(4)饲养密度适宜。鸡舍的饲养密度要根据肉鸡的品种、鸡舍类型、垫料质量和养鸡季节而确定。密度过大容易引起踩踏、抢食现象发生,环境差影响肉鸡的生长,还有可能诱发疾病。一般情况下,平养鸡1 周龄以内饲养密度为30~35 只/m2,2 周龄内26 只/m2,3周龄内18~20 只/m2。随着日龄的增加,体重越大,饲养密度越小。笼养密度一般是平养的2 倍,冬季饲养密度可以稍大于夏季。
(5)通风良好。在肉鸡养殖中,良好的通风换气至关重要,必须及时排出舍内有害的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以免诱发呼吸道疾病。同时还要注意通风换气与保温之间的平衡。
(6)公母分群饲养。随着雌雄商品鸡和初生雏鸡雌雄鉴别技术的提高,将公母分开饲养的养殖场逐渐增多。肉鸡公、母雏的生理基础不同,对营养需求和饲养条件也有差别,例如公雏生长速度快,母雏沉积脂肪的能力强等。公母分开饲养,有利于饲养管理和对饲料的有效利用。
(7)施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肉鸡生产全部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这样有利于饲料的搭配,易于控制温度,便于管理,容易实行机械化操作。也有利于出栏后进行彻底消毒,切断疾病的循环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