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首次采用自然指数(Nature Index, NI)评估不同国家、研究机构的科学贡献,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NI是基于全球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地球与环境科学4个学科领域[1]中最有代表性的68种顶级期刊上所发表的研究性论文计量的,这68种期刊并不局限于Nature系列期刊,而是由两组在职科学家组成的独立评选小组,不考虑影响因子、H指数、G指数等量化指标,完全根据学术判断力选出的。这些期刊数量不到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收录期刊数的1%,却贡献了接近30%的被引用次数[2],说明NI对于优质科研成果的代表性。本文根据Nature发布的2014年68种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统计数据,对比分析中国部分高校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产出情况,为其进一步优化学科发展目标、调整学科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依据国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发布的高校学科评估结果,从临床医学领域的50所参评高校中进行筛选[3],剔除了8所NI网站无法查到数据的高校,另外考虑到清华大学作为国际知名大学,科研成果丰硕,因而将其纳入了研究范围,最终选取了43所高校(表1)。
表1 纳入研究的43所高校
NI包括论文数(article count, AC)、分数计数(fractional count, FC)、加权分数计数(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 WFC)3个指标。AC是指一个国家或机构上一年度在68种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性论文篇数。AC值越大,说明该国家或机构在这68种高质量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越多。
FC的计算方法是将每篇论文的作者数计为a,假设每位合著者对该论文的贡献大小相等,那么每位作者对该篇论文的贡献值计为1/a分。国家或机构的FC值是上一年度在68种期刊上发表的科研论文中,来自该国家或机构的作者的贡献值总和。FC值越大,表明该国家或机构的科研贡献越多。
WFC即FC乘以权重,以调整占比过多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方面的论文。入选NI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约为其他学科的5倍,因此发表在这两类期刊上的论文权重为其他学科论文的1/5[4]。本文研究的是生命科学学科,不涉及FC值加权重,因此本文不作WFC值分析。
数据来源于NI查询网站[5],检索时间段为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在Region/country列表中选择“China”,在Subject/journals列表中选择“Life Science”,点击“Generate”,在结果中找出表1所列43所高校并逐一进入链接,即可查到该机构的AC、FC值及国内国际合作占比,经统计,对比43所高校2014年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产出情况。
根据上文提到的研究方法,整理统计了43所高校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文数量(AC)(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68种顶级期刊上,北京大学发文量最高(达160篇),比排名第二的清华大学多53篇,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分别排名第三至第六。这6所高校的发文量(586篇)占43所高校总发文量(1 105篇)的50%以上,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论文的主要贡献者。发文量前10位的院校大多为综合性大学,仅有一所医科院校,即排名第六的北京协和医学院。表2所列的18所医科院校中,发文量居于前4位的分别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这4所高校的发文量占18所医科院校发文总量(474篇)的50%以上,为医科院校研究论文的主要贡献者。其中,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发文量比第二名第二军医大学多了近一倍,第二军医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的发文量相当。
43所高校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贡献(FC)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北京大学的科研贡献值独领风骚,高达46.51;清华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水平相当,分列第二和第三;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排名第四至第六。这6所高校的贡献值(165.18)占43所高校总贡献值(313.49)的50%以上,为高校生命科学领域科研成果的主要贡献者。
从表3还可以看出,在医科院校中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贡献值(18.89)遥遥领先,占医科院校总贡献值的30.17%,其次是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的科研贡献值(35.39)占18所高校总贡献值(62.62)的一半以上,为医科院校学术成果的主要贡献者。
表2 68种NI期刊中我国43所高校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文数量
注:标*者为医科院校
表3 68种NI期刊中我国43所高校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贡献
注:标*者为医科院校
NI网站公布的机构合作数据是基于该机构在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地球与环境科学4个领域的发文统计,综合性大学和医科院校的学科覆盖面不同,合作数据差异大,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为分析高校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合作情况,笔者根据表3列出的医科院校贡献排名,选取了18所医科院校中科研贡献值达总贡献值90%以上的9所院校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国内与国际论文合著情况分析(表4)。
表4 医科院校论文合著情况
表4显示,国际合作占比超过50%的3所院校是南方医科大学、徐州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医科院校的国际合作水平较低,这可能是科研产出能力、语言障碍、地理位置遥远、基金投入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结合表3和表4可以看出,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科研贡献虽然遥遥领先,但国际合作程度较低,这可能与北京协和医学院本身的科研实力较强有关,也表明国际合作程度与机构科研贡献并没有显著关系。但笔者认为科研机构仍应加强国际合作,尽可能增加国际交流,促进生命科学的长远发展。
分析表明,在生命科学学科领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6所高校的科研实力较强,科研贡献值占43所高校总值的50%以上,其中北京大学的发文量与贡献值都遥遥领先。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综合院校的规模较大,师资力量和科研力量雄厚。而北京协和医学院是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所以其科研实力也远高于一般的医科院校。尽管NI不是衡量一个机构科研实力的唯一标准,但从上文分析中不难发现,医科院校的科研水平与综合性大学差距明显,Nature最新发布的NI(2014.02.01-2015.01.31)数据显示[6],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贡献值(701.23)与美国存在巨大的差距,比美国(7 734.89)少了将近91%。
因此,笔者认为应增加科研投入,加大生命科学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充分挖掘发展潜力,加强国际交流和论文合作,促进生命科学学术成果的交流与共享。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向高校师生介绍NI、影响因子、H指数等科研评价指标,定期举办关于国内外高质量期刊投稿技巧的讲座,提高学校在顶级期刊的发文率。
NI为衡量不同国家、机构的科研实力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指数方法,是评估机构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机构学术水平的高低。然而NI也有一些问题,如学科分类太粗,指标太过简单,选用的期刊大多是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产品,难免有用NI评估达到一定商业目的之嫌,所以单纯采用NI评价指标并不能对一个国家或机构的科研贡献与实力做出全面及权威的评估。本研究结果仅为各界了解高校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贡献提供一定的参考,要全面评估高校的科研水平,还需要考虑科研投入、师资力量、学科发展等多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