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臻,郭其桢,罗雪
中介语石化视角下中式英语现象的成因及规避
付臻,郭其桢,罗雪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沙 410114)
中介语石化指的是目的语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达到饱和后所处的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中式英语的石化现象主要源于母语干扰以及培训转移失误,对中式英语现象的规避主要通过教师的促进作用、教材的选择,以及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选择来实现。
中介语;石化现象;中式英语;成因;规避策略
中式英语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由来已久,有众多学者提出过系统的理论。
国外许多语言学家对母语迁移现象有过充分论述。如1989年在《语言迁移》中,奥德林认为迁移是学习者已经熟练掌握的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1]上个世纪70年代,拉里·塞林克则提出了“中介语理论”,认为语言迁移是一个过程,而中介语是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者建立起来的目的语知识系统的连续体。[2]2004年,埃利斯认为这种“迁移”是外语学习者的一个认知过程,但绝不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干扰。[3]1992年,塞林格在讨论“语言迁移”的问题上,指出外语学习者的一系列母语特征只是迁移到中介语中,而并非迁移到目标语中。
而在国内,也有很多学者为中式英语的发展提出了独特的理论和观点。国内普遍认同的是李文中在1993给出的定义,他认为中式英语是指将汉语中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生搬硬套到英语学习中去,从而导致出现不符合英语语法规范和习惯的蹩脚英语。[4]值得说明的是,中式英语并不等同于中国英语。1986年,葛传槼首次提出了中国英语的定义。[5]随后,贾冠杰和向明在其基础上给出了更为准确的定义,他们认为中国英语是建立在标准英语基础上,虽然无法规避,但却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6]促进新知识学习的迁移被称作正迁移,阻碍新知识学习的迁移则为负迁移,戴炜栋、束定芳在语言学习班中将二者统称为“母语迁移”。[7]戴炜栋和王栋认为,母语迁移的条件之一是迁移的语言规则或现象是无标记的,即当母语为有标记时,迁移现象就不容易发生。[8]
塞林格在《语言迁移》中明确指出“中介语”就是二语学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形成的暂时性的语法系统,或是一种过渡性的语言。塞林格还指出:“当使用非本族语者(即便能流利使用)长期不变地处于非目的语语言结构的高原现象成为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9]很多学习者的外语能力达到一个层次后,就会出现停滞,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为“中介语石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中介语的石化现象对学习者目的语的熟练程度产生了很大制约作用。黄建玲认为“中介语石化现象”与语言形式是否正确没有关系,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心理机制,普遍存在于中介语习得过程中的。[10]
从形式上来说,塞林格将石化现象分为“个体石化”和“群体石化”。“个体石化”主要指的是许多被认为清除了的语言错误反复出现或中介语语言、词汇及句法结构方面的石化;“群体石化”指群体的语言处在一种稳定的发展状态,其石化后的语言具有普遍性,通常导致某个区域产生一种方言,如印度英语等。2000年,利特尔伍德则基于移民的方言特征,将石化现象分为“个体石化”和“社会石化”,提出两种石化现象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先后顺序:个体石化在促生社会石化的同时,而又与社会石化相融。[11]
从性质上来说,石化现象则包括“暂时性石化”和“永久性石化”。暂时性石化指中介语石化持续的时间很短,一般低于五年。受到暂时性石化影响的外语学习者在通过最优化输入或持续接触目的语环境的条件下,其目的语水平还是会出现显著的提高;反之,永久性石化主要出现在没有机会或意愿提高中介语或是没有得到恰当反馈的二语学习者,其中介语石化持续的时间很长,一般为五年以上,甚至是终身。
对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有多种解释,本文参考的是塞林格的理论,从二语教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塞林格将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归纳为五个:1. 母语迁移;2. 培训转移失误;3. 外语学习策略;4. 外语交际策略;5. 目的语过度概括。[12]在语言学习中,几乎所有的语言误差都可导致语言的石化现象,但主要的干扰因素包括母语干扰、不正当的学习和交际策略等。
母语干扰是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因素,母语干扰方面主要包括如语音、语法、交际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因此,中式英语就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而产生的中介语。在二语习得中,中国学生语言输出过程中语言因为母语干扰而石化的现象最为普遍。
1972年,塞林格的研究发现,学习策略产生的中介语石化非常普遍。学习策略既包括整体学习策略,也包括具体的学习方法。整体学习策略产生的石化往往对学习者外语能力的提高影响更大。这种学习策略的石化往往根深蒂固,对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提高具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国内英语教学将重点放在语音和语法的教学上,贯穿整个外语教学的始终,从而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最早出现在语音和句子的语法结构上。例如,外语学习者常常简化目的语,如冠词、复数及时态的省略等等。
培训转移失误对中介语石化的影响主要来自教师和教材两个方面。简单来说,如果教师的外语水平不高,学习者对来自教师的错误输入在头脑中根深蒂固,形成石化。同时,如果选用不当的教材,比如使用过时或语言不地道的教材等,也会形成石化现象。例如,过去英语入门教材中学生互相问好的句型为“How are you”/“I am fine, thank you. And you?”/“I am fine, too. Than you”。学生的思维就会因此固定下来,不会寻求变通。
埃利斯指出,目的语过度概括是指目的语学习者有意识的扩大某个语法规则的运用范围。学习者对目的语语言规则的概括会导致口语中的某些中介语成分的形成。例如,将ball(球)用于指所有圆的物体,用gooses代替goose的复数geese。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些错误,就会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形成。
虽然说中式英语的存在是英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语言现象,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策略将中式英语的石化程度降到最低值,并有效地防止石化现象的发生。
(一)教师的促进作用和教材的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了解目的语学习者的兴趣和要求,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任务。其次,教师要及时纠正学习者的任何语言错误,否则将导致个体石化扩大到群体石化;第三,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四,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以及语言教学能力,确保将正确、地道的目的语教授给学习者。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接受能力,灵活选择教材。教材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或者不地道性都可能影响对学习者造成影响。其次,教师要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如阅读原著及收听外语广播以及观看原版电影等。
(二)学习者要选择适合的学习策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外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中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目的语学习策略指的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运用的方法或手段,具体来说,就是学习者对目的语相关信息的获取、存储、提取和处理。按照奥·麦莉和查莫特的研究,学习策略主要有:1. 元认知策略;2. 认知策略;3. 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下,目的语学习者将对学习进行计划、监控、评估。认知策略下,目的语学习者将运用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等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社会、情感策略下,目的语学习者将使用人际合作和情感控制的策略。目的语学习者应根据自身情况,系统地对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剖析,有针对性地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规避中式英语现象,提高二语学习效率。
中式英语是英语学习者所形成一套特有的语言体系,是一种中介语。这一套语言体系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就会在学习者的语言系统中固定下来,形成石化现象。中式英语的石化现象是学习者在学习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受到了母语迁移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虽然中介语石化现象不可避免,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还是要采取相应的策略规避此类现象。本文从教师和学习者两个角度分析了有效的规避策略,希望能帮助教师和学习者采取措施减少中介语石化现象。当然,本文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讨论并不全面,还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证。
[1] Odlin, T. Language Transfer[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27.
[2] Selinker, L. 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 [M]. 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 1992: 109-231.
[3] 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4] 李文中. 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4): 18-24.
[5] 汪榕培. 英语词汇学研究[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48
[6] 贾冠杰, 向明. 为中国英语一辩[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4): 150.
[7] 戴炜栋, 束定芳. 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 外国语, 1994(5): 1-7.
[8] 戴炜栋, 王栋. 语言迁移研究:问题与思考[J]. 外国语, 2002(6): 1-9.
[9] 潘晓军. 语言学习中的僵化现象浅析[J]. 广东农工商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4):58.
[10] 黄建玲. 中介语石化现象分析[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001(3): 79 -82.
[11] Littlewood,W.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4
[12] Selinker L.Interlanguage[J]. IRAL, 1972(10): 109-231.
(责任编校:彭 萍)
Causes and Avoidance Strategies of Chinglish Phenomen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language Fossilization
FU Zhen, GUO Qizhen, LUO Xu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Changsha 410114, China)
The fossilization of inter-language is the stagnant state when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have a skillful command of that language. The fossilization of Chinglish is caused mainly by mother tongue interference and deviation in teaching or learning process. The avoidance of Chinglish phenomenon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teachers’ positive effect in guidance, the proper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learning approaches adopted by learners.
inter-language, fossilization phenomenon; Chinglish; causes; avoidance strategies
H 319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5.06.027
2096-059X(2015)06–0118–03
2015-10-02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15YBA015),长沙理工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14-119)阶段性成果。
付臻(1985-),湖南湘潭人,讲师,博士生,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翻译研究。郭其桢(1992.5-),福建尤溪人,硕士生,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