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默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071700)
在临床中,有些手术时间不长,需要麻醉起效快,术后尽快苏醒,有利于患者恢复,使患者停留在医院的时间缩短,保证患者安全[1]。虽然异丙酚可满足以上要求,但镇痛效果不足,因此可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良好。笔者对二者联用的效果进行了探讨,现进行以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在我院接受短小手术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9~61岁,平均 33.7岁;体重 28.5~75.0kg,平均56.2kg;ASAⅠ~Ⅱ级。手术类型包括膝关节镜检查、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手外科手术、小面积烧伤瘢痕松解植皮、包皮环切、疝修补等。术前48h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阿片类药物,并排除体重大于正常者20%的肥胖患者,怀疑有滥用药物或嗜酒史、肝肾心肺功能不全、有高血压病史,以及对阿片类药物过敏的患者。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向患者肌注阿托品0.01mg/kg,不用催眠镇静类药。在手术室对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血压(BP)、心电图(ECG)进行常规监测,在将乳酸林格液8ml/kg于静脉通道输注。将异丙酚与REM(20μg/ml)复合用medexinc medfusion 2010i进行持续输注,使用 REM1μg/kg,异丙酚2.5mg/kg进行麻醉诱导(输注超过1min),3min后置入喉罩,使其自主呼吸,持续输注 REM0.1μg/(kg·min),异丙酚 9.0mg/(kg·h)维持麻醉。若患者因手术刺激出现疼痛反应,以0.02μg/(kg·min)增加REM的输注速率,若血压或收缩压低,以0.5mg/(kg·h)降低异丙酚的输注速率,若无效则降低REM的输注速率,若其心率小于50次/min,以0.25~0.5mg/次给予阿品脱。若呼吸抑制严重则进行辅助通气至恢复正常。完成手术前10min停用异丙酚,结束时停用REM,若自主呼吸稳定可将喉管拔出。对麻醉期间呼吸功能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观察,记录患者不同时间点RR,SpO2,BP,HR的变化,以及患者定向恢复的时间,对术中并发症情况与心血管药物的使用次数进行记录[2]。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时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0.0,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呼吸与循环在麻醉前后的变化。采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均满意麻醉效果,手术顺利进行,没有使用其他麻醉药做辅助。平均手术时间61.23min,患者术后停用REM 后定向力恢复时间平均 9.73min。RR,SpO2,BP,HR在整个麻醉期间的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情况:麻醉期间心动过缓者3例,给予阿托品调整;发生呼吸抑制者11例;出现低血压的患者5例,调整输注速率后恢复正常血压;苏醒后恶心者3例,未呕吐。
一些患者在医院只停留较短时间,且手术不大,为使患者离院后的安全得到保证,麻醉医师使用的麻醉药物与方法应具有高效、安全、较快起效和恢复、术后麻醉残留作用小等优点。异丙酚属于短效镇静全麻药,在临床中应用范围广泛,但其镇痛作用不强,需以镇痛药做辅助,很难消除其副作用,使患者的术后安全得不到保障[3]。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满意麻醉效果,手术时间61.23min,患者术后停用 REM 后定向力恢复时间9.73min,RR,SpO2,BP,HR在麻醉期间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麻醉过程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在手术麻醉中使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可获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1]谭平,苏风华,宁雪,等.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全麻诱导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l(23):2952 -2953.
[2]杨涛,魏绪红,李玉娟,等.异丙酚和异氟醚对全麻手术病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影响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l0,30(6):644 -647.
[3]尹秀茹,裴凌.七氟烷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8,37(5):65l-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