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燕 胡骏杰 甘道慧 李世杰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 610075)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之一。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发病率明显上升,死亡率也正在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由于前列腺癌发病早期症状比较隐匿,80%以上患者确诊时己处于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的机会。目前晚期前列腺癌西医主要以内分泌治疗及放化疗为主,但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近年来中医药从肾虚血瘀论治前列腺癌多有成效,笔者就近几年来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目前中医学无确切的前列腺癌病名,多数医家参考“癃闭”、“血尿”、“精室岩”进行辨证论治。现代医学认为前列腺分泌的前列腺液是男子精液的重要组成,故前列腺亦为藏精之所,又前列腺位居下焦,下焦为肾与膀胱之所。肾藏精,为生殖发育之源,故前列腺与肾密切相关。而前列腺癌好发于老年男性,《内经》云:“丈夫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肾精不足、肾气亏虚是老年男性的生理特征,肾元亏虚常累及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障碍,前列腺易受外邪侵袭。所以肾虚是主要的病机。
肾为一身阴阳之本,封藏人体元阴元阳,影响五脏六腑的气血运行,同时肾藏精化血的功能,直接参与气血运行,故肾虚必然从多方面导致血瘀。《医林改错》指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致瘀”。肾气虚则不能鼓动血的正常运行,从而血液瘀阻脉络;阴血亏虚可内生虚火邪热,使血受热灼而成瘀;阳气虚不能温养血脉,常致血寒而凝,故生血瘀。而临床前列腺癌确诊多处于晚期,机体长期遭受癌瘤的侵袭,耗精伤血,损伤元气;当肿瘤侵犯膀胱或出现骨转移时会引起贫血、尿血等,常出现气阴两虚的情况;尤其是前列腺癌患者经过手术打击及放、化疗后,耗伤正气,大伤气阴,气阴亏虚,加重血瘀。而癌瘤常常出现骨转移,直接破坏肾主骨,肾主水的功能。血液的瘀滞又会导致气的化源不足,从而又加重肾气的虚衰。故前列腺癌主要是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本虚标实并存成为基本病机。而就最新统计,前列腺癌八大证型中:肾虚证 14(38.9%),血瘀证 11(32.5%),总结出虚证中应以“肾虚”为首,而实证中则以“瘀证、湿证”为主,故肾虚、血瘀、湿热为前列腺癌的主证[1]。
宋日新等[2]就中老年男性性激素水平与不同肾虚证型关系研究中指出:血清性激素含量的不同水平可反映肾虚证的不同程度,并可作为“肾虚”证的现代科学指标。前列腺是雄激素依赖的器官,幼年阉割者从不发生前列腺癌。对于血清T降低,血清FSH和LH水平增高,则在排除垂体等疾病的情况下,睾丸病变的可能性增加,PCA的风险亦增大[3]。而就老年男性均有T降低,促性腺激素 LH和 FSH水平均升高,以肾阳虚为重,肾阴虚、肾气虚次之。就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温肾阳中药有类睾酮样作用但又不同于外源性睾酮。它可使男性肾阳虚组老人的性激素环境紊乱得到调整和平衡[4]。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病理与其他疾病有着本质的不同,研究发现血栓前状态在恶性肿瘤中较为普遍[5],并且与止凝血功能改变有着密切关系。肿瘤患者体内有很多致凝血系统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如蛋白C的缺乏、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遗传性因素,以及化疗及靶向药物治疗因素,中心静脉置管、手术、感染、长期卧床等外源因素。恶性肿瘤本身就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最重要因素,具体机制:①肿瘤血管破裂及新生血管的形成可激发凝血和血小板反应物;②肿瘤直接产生各种凝血因子,如组织因子样促凝血因子(TF)可诱导新生血管;③肿瘤细胞和免疫调节细胞在病理状态下释放炎症性细胞因子(CKs),可诱导表达生成TF;故肿瘤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可通过凝血级联反应和血小板的激活,内皮细胞黏附作用的增强,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的抑制以及抗凝血蛋白C通路的抑制而形成。[6]长期的高凝状态引起微循环障碍,并容易形成微血栓。导致血液学表现为浓、粘、聚的高凝状态,客观反映了血瘀证的本质。
移民流行病学研究[7]和国外生态学研究[8]均指出PCA的发生与膳食结构或食物成分有密切关系。仇成轩等[9]就饮食与前列腺癌危险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得出结论:牛奶、猪肉及蛋类等富含脂肪类食物是中国居民前列腺癌重要的危险因素,水果、青绿菜及豆类食品则是重要的保护性因素。高脂肪摄入对PCA的作用机制可表现为几个方面:①高脂肪摄入增加体内雄激素水平;②氧化应激增加。长期的高脂肪饮食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从而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透性增高,内膜胆固醇聚集显著增加,导致血管壁脂质沉积,血管壁变窄,从而使血液流动不畅,长期导致血栓形成。故而与“血瘀”的关系密切。
根据前列腺癌肾虚血瘀为主要病机,进而补肾化瘀法为主要的治疗法则。佟志刚等[10]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78例前列腺癌患者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4%(35例),其中显效24例(61.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9%(28例),显效16例(41.02%)。治疗组的疗效与对照组的相比,差异显著(以P<0.05说明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知柏地黄汤加味治疗早期前列腺癌具有显著疗效,其疗效优于单纯采用中成药鸦胆子油乳治疗。吴燕敏[11]、魏睦新[12]等使用知柏地黄汤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李恒山[13]等以补肾活血化痰、通络散结排毒为要治疗12例PCA。方药(熟地30g,土茯苓30g,鹿角胶10g,生黄芪30g,枸杞20g,川牛膝25g,穿山甲10g,制大黄10g,蚤休15g,制鳖甲20g,土元6g,丹参15g,皂刺10g,海藻10g,蜈蚣1条,山慈姑15g,木通10g)。治疗结果示1例肝转移者生存3年2个月外,余均生存5年以上。其中生存5~6年者5例,1~7年者3例,1~8年者2例,8年以上者1例,平均生存73个月。本组服药最多者152剂,最少者60剂。李远鹏[14]对前列腺癌肾虚患者,分别分为肾阴虚、肾阳虚,分别予以柏地黄丸加昧及右归饮加昧,同时加用清热解毒、化痰逐瘀散结法的自拟方“消瘤散”外治,内服补虚加外治活血,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前列腺癌虽然多数为肾虚血瘀,本虚标实,但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与体内雄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在应用补益药物时需注意避免使用一些有类雄激素样作用的补肾壮阳中药,如鹿茸、人参、冬虫夏草、淫羊藿、肉苁蓉等[13]。然而补肾化瘀方药同时具有“泻实”和“补虚”的作用,“泻实”改善患者血液“浓 、凝 、黏 、聚”的高凝状态,维持凝血与抗凝系统之间的平衡 ;“补虚”对于前列腺癌性激素代谢紊乱有调节作用,可改善前列腺的功能,平衡雌激素及雄激素,使PCA激素情况得到调整。而且在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肿瘤转移和进展等方面都有良好前景。
目前就前列腺癌的中医药治疗尚且属开始阶段,对于前列腺癌的基础研究也较为薄弱。检索2005年至2014年的相关文献,文献的类别较低,部分临床研究样本少、无对照、不可重复,缺乏科学、严谨、可靠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中医药疗效的认同。因此,明确和规范前列腺癌的中医基础理论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才能更好的指导临床。深入对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尤其是细胞突变、基因表达调控异常方面研究的深入,有利于为这一疾病建立更为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同时将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选择,成为前列腺癌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1] 贾英杰,陈军,李小江,等. 前列腺癌中医证候研究的文献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4,41(9):1850-1852.
[2] 宋日新,姜国红,孙薇. 中老年男性性激素水平与不同肾虚证型关系研究[J]. 黑龙江医药,2008,21(4):121-122.
[3] 沈粉秧, 血清性激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1):29-30.
[4] 张云如,华瑞成,昊钟璇,等. 老年肾虚证与垂体关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 中医杂志,1997:38(9):557-559.
[5] 沙吉旦·阿不都热依木,金伟,热娜古丽·艾则孜,等. 复杂性疾病血栓前状态指标变化的共性研究[J]. 科技导报,2007,25(20):31.
[6] Dennis A.Casciato,Mary C.Territo 临床肿瘤学手册[M].l刘云鹏,李智,译.6版. 北京: 中国协和医学科大学出版社,2012.5:688-689
[7] Shimizu H,Ross RK,Bernstein L,et al,Cancer of prostate cancer and breast among Japanese and White Immigrants in Loa Angeles county[J]. Br J Cancer,1991,63(6):963-966.
[8] Armstrong B,Doll R.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cancer incidence and motality in different countri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dietary practices[J].Int J cancer,1975,15(5):617-631.
[9] 仇成轩,施侣元,张惠娟. 饮食与前列腺癌危险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9(2).
[10] 佟志刚,王丽新.知柏地黄汤加味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7):267.
[11] 吴燕敏,马国花,魏睦新,等.知柏地黄汤加味治疗早期前列腺癌38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4):951-952.
[12] 马国花,吴燕敏,魏睦新,等.魏睦新采用中医待机疗法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9):88-89.
[13] 李恒山,杨玉霞. 中医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12例报告[J].四川中医.2004,22(5):48
[14] 李远鹏.前列腺癌的中医辨证论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7(12):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