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诗歌之“奇气”

2015-03-21 04:33曹晨晨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新疆喀什844000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大鹏道教李白

曹晨晨(喀什师范学院 人文系,新疆 喀什 844000)



论李白诗歌之“奇气”

曹晨晨
(喀什师范学院 人文系,新疆 喀什 844000)

李白诗歌以“气”取胜,而“奇气”是其诗歌的鲜明特点。李白生活在盛唐时代,受唐代漫游之风和道教思想的影响,诗人常以奇气入诗。其诗歌塑造了许多新奇的文学意象。

李白;诗歌;奇气

在历代对李白诗歌的论述中,“新奇”、“离奇”、“神奇”、“雄奇”、“奇幻无比”、“奇之又奇”等字眼经常出现。如方孝孺云:“泰山高兮高可夷,沧海深兮深可涸,惟有李白天才夺造化,世人孰得窥其作!”再如如孙觌道:“李白诗歌疏宕有奇气。”

通过历代论者对李白诗歌的品读,可以发现 “奇气”是李白诗歌的显著特点。事实上李白诗歌确实是以“气”贯穿始终,有豪气、骨气、仙气、逸气,更有奇气。李白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而形成奇气,其诗歌中的奇气不仅是对自由精神追求的体现,还是其不受约束心境的反映。

一、“气”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基本含义是指“气”是万物的本源,人禀受自然之气,而具有生命:“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衡·自然篇》)。“气者,生之元也”(《淮南子·原道训》)。“火凭薪以传焰,人资气以享年”(戴逵《流火赋》)。而人的精神,正是这种“气”的产物,“精神本以血气为主,血气常附形体”(《论衡·论死篇》)。人禀气不同,精神、气质、性格就会不一样,“气性不均,则于体不同”(《论衡·无形篇》)。

中国诗学中引入的“气”主要是用来论述诗人内在的个人特质(包括个人形体与全部精神特征)与外在的作品之关系的。正如刘勰所说:“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最早明确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种不能以移子弟的独特禀赋,正是王充所说的“用气为性,性成命定”(《论衡·无形》)。

诗人所禀之“气”,形成了独特之“性”,这种“清浊有体”之气性,发之于文,便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风。正如白居易所说:“气凝为性,发为志,散为文”(《元少尹文集序》)。因而作家有什么样的气性,就会有什么样的风格。方孝孺曾指出:“永叔(欧阳修)厚重渊洁,故其文委曲平和,不为斩绝诡怪之状而穆穆有余韵;子瞻(苏轼)魁梧宏博,气高力雄,故其文常惊绝一世,不为婉昵细语;介甫(王安石)狭中少容,简默有裁制,故其文能以约胜。由此观之,自古至今,文之不同,类乎人者,岂不然乎”(《张彦辉文集序》)。“李白气盖天下”,“太白以气为主”以及 “其诗非以才得之,乃以气得之”,足以证明李白诗歌的无穷魅力。[1]

二、李白诗歌“奇气”的表现

“奇,异也”(许慎《说文解字》),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常有“罕见”、“珍奇”、“出人意料”、“惊异”之意。李白诗歌中的“奇气”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首先,“奇气”是一种无拘无束、敢为人先的文学态度。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通过想象与夸张来表现蜀道之难,具有极强的艺术渲染力。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描写奇景使节奏发生急剧的变化。再如“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北风行》)。诗人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到即便黄河捧土可塞,思妇之恨也难裁,鲜明的反衬出思妇悲愤的强烈和深广。

李白诗歌的想象往往发想无端,变幻莫测。如“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秋浦歌十七首》其四)。虽然夸张,却十分真切自然,兴到语绝,令人叹服。李白创作的诗歌中有很多日月、山河的壮美意象。如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等。李白常把它们放在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建构成雄奇壮美的诗歌意象。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诗人以奇特的视角,动静结合,用“轻舟”与“万重山”相对比,通过夸张鲜明的表达出诗人重获自由的欢快心情。[2]

其次,“奇气”是诗人胸怀大志,傲岸人格的体现。李白有着狂傲的独立人格,非凡的自负和自信。他经常以大鹏自喻,如在《上李邕》中有: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大鹏是庄子哲学中理想的图腾,自由的象征。李白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故多以大鹏自比。在这首诗中诗人也是把自己比作大鹏。你看那大鹏,一旦乘风飞起,就会直上云霄。即使风停了,落下来还能把大海里的水溅得哪儿都是。这四句诗鲜明地刻画出诗人傲岸的人格,志向高远的伟大形象。再如其《大鹏赋》中:

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凤,耀采质与锦章。

大鹏难道能和蓬莱岛上的黄鹄相比,让人们夸耀身上用金子装饰的上衣和菊花做成的下衣?大鹏耻做梧桐山上的凤凰,只会炫耀自己彩色羽毛的质地与彩色的花纹。通过奇特的想象和夸张,表明诗人不愿被世俗的压力所束缚,渴望追求自由。

最后,其诗歌中的“奇气”形成了李白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如《送友人入蜀》中: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时,送友人到蜀地(今四川)而写的送别诗。诗中极写旅途中的苦与乐,同时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高深见解。一座座高山就竖在你的面前,一片片白云从马头处生出,然后才飘向远方和天边。由此可见蜀道的高绝和险峻。但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浩浩荡荡的江水,足以缓解旅途的劳顿。人生就像这崎岖难行而又有苦有乐的蜀道,你非得去走不可,因为不会有任何捷径。最后诗人折回自己,表达了自己安之若素的人生态度。这首诗风格清新俊逸,尾联提高了整首诗的境界,在生动的写景外寄托了人生哲理。再如《将进酒》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诗人用“黄河之水奔流不复回”空间范畴的夸张,比喻生命一去不复返。通过“朝如青丝暮成雪”时间范畴的夸张,比喻生命的短暂。诗人虽然是处在怀才不遇的境地,但是诗人充满自信,相信自己终会有用武之地。李白诗中大气、乐观的人生态度值得后人钦佩。

李白的诗歌创作主观性较强,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发激昂情怀和豪迈气概,以奔放的气势贯穿,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江上吟》中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三、李白诗歌“奇气”形成的原因

“奇气”的产生一方面是与盛唐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李白自身独特的气质。

首先,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唐代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初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国家蒸蒸日上。唐代的统治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并收的政策,唐代社会开放的风气为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风格的多样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由于国力的强大,唐代文人普遍持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远大的理想、抱负。唐代文人大多功名心较重,他们往往狂傲与自信集于一身,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反映到文学上来,便形成了唐诗中昂扬的基调。李白是一位非常自负和自信的诗人,他渴望像范蠡那样,建盖世之功,而后功成身退。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李白诗歌“奇气”的产生与盛唐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3]

其次,唐代文人在入仕之前,大多都有漫游的经历,李白也不例外。名山大川的游历,反映了唐代诗人对于自然美的向往,如《横江词》(六首选一):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横江词》是一组诗歌,共六首,作于今安徽马鞍山市,都极写横江风大浪高。江南山水处处留下了李白的足迹,也留下了李白的名篇,江南的山山水水因他的才情而格外生色。

总之,李白狂傲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以及其对不受约束的自由人生的向往,这些因素都对李白诗歌“奇气”的产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最后,李白诗歌“奇气”的产生还与道教思想有关。唐代的不少文人,都受道教思想的影响。名山访道,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李白也深受这种风气的影响,如“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4]

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李白家附近的紫云山就是当时的道教圣地。环境对李白的道教思想影响很大,如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六首》其四)。[5]道教思想几乎伴随李白的一生,并且对李白诗歌“奇气”的产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寻雍尊师隐居》: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四川是道教盛行的地方,李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也有着浓厚的道家思想和追求。道士一般都住在远离人间的崇山峻岭之上。李白每到一处,都要造访当地修行的道士。这首诗就是记载诗人访问一个雍姓道士的经过。[6]在那陡峭、苍翠的山中,雍道士生活在道教境界里,他已经摆脱了岁月的束缚。要去寻他,需要攀登很高很高的山峰,白云就在你身边飘荡。没有现成的路,你需要不时地休息休息,耳边传来山涧泉水哗哗的声音。终于来到门前,牛儿意态安详地卧在花丛中,暖暖地晒着太阳;羽毛洁白的仙鹤栖息在高高的青松上。两人谈的很是投机,天色晚了,山间升起云雾,诗人独自下山走入寒山的云雾之中。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很多道家的字眼。[7]比如“逍遥不记年”,“逍遥”来自庄子,表示摆脱肉体和精神一切羁绊的自由境界。因此,“逍遥不记年”就是摆脱生死烦恼、长生不老的意思。再比如青牛、白鹤也都蕴含着特殊含义,青松也是长生不老的象征。诗人去访问的虽然只是一个道士,但却写出了一个神仙居住的世界。它高高在上,远离人间,生活在这里,悠闲自在,无生无死。与苍松为伴,以白鹤、青牛代步,一尘不染。诗人虽然只是到这里访问,但寒烟在脚下升起的时候,走在里面,诗人自己也变得身轻如羽!

四、结语

总而言之,李白在盛唐时代环境的影响下,受唐代漫游之风与道教思想的熏染,形成了其诗歌独特的奇气。李白诗歌中的奇气不仅是一种无拘无束、敢为人先的文学态度,也是李白追求自由精神的体现,更是其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的表现。李白在“奇气”的贯注下进行诗歌创作,形成了雄奇壮伟之美。正所谓“嗟君之道,奇于人而侔于天”(《李太白全集》)。[8]

[1]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2]纪准.李白诗赏读[M].北京:线装书局,2007.

[3]赵永纪.诗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吴彤.自然与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余恕诚.唐诗风貌[M].北京:中华书局,2010.

[8]李建中.中国古代文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On the“Odd Gas”of Li Bai's Poetry

CAO Chenchen
(School of Humanities,Kashgar Teachers College,Kashgar,Xinjiang 844000)

Li Bai's poems as“gas”to win,and“odd gas”is 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his poetries.Li Bai lived in the Tang era affected roaming winds and Taoism,he often use odd gas into his poetries.His poems created many new literary imageries.

Li Bai;poems;odd gas

曹晨晨(1990-),女,汉族,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古代诗文研究。

I207.2

A

1674_2109(2015)02_0035_04

2014-10-21

猜你喜欢
大鹏道教李白
周鹏飞:大鹏展翅 跨界高飞
看图纸
三棱锥中的一个不等式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西夏道教补议
中国园林中道教文化的应用与影响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