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价值审视

2015-03-21 03:43宗德柱孙存华
文教资料 2015年10期
关键词:美的教育教师

宗德柱 孙存华

(1江苏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2郑集中学城区校区,江苏 徐州 221000)

中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价值审视

宗德柱1,2孙存华1

(1江苏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2郑集中学城区校区,江苏 徐州 221000)

中学教师中普遍存在对于审美教育的漠视和对于审美价值的缺乏现象,在网络媒体时代到来的今天,教育界的各种问题纷至沓来,此时重新审视审美教育的价值并进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教学 审美教育 价值与开发

在许多人眼中审美教育从属于艺术教育抑或德育,但事实上美育绝不等同于简单的美的享受,也绝非单纯的情感灌输,而是具有某种认知特性。因此,在中学教学实践中认识审美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1.审美教育的价值

1.1 打破应试教育的重要方法

古时人们将礼乐与诗书并举,正与目前国家提倡的智育与美育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然而当今社会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仍然大行其道,殊不知当教育竭力取决于考试,教育之于人性的意义即在不断消亡。当教育教学沦为考试的工具,教育本身的意义也将被放逐。当“有用”成为判断是否该教的唯一法则与准绳,学生的精神家园也就不可避免地遭受了沉重的污染与破坏。正如马尔库塞所说,这样的教育使得社会“出现了一种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型式[1]”,“超出既定言论和行动领域的观念、渴望和目标”,即被排斥。审美教育是要打破考试的规范化枷锁,给予教学过程以美的享受,让诗意充满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对美的感受、对美的体验。诚然,考试可以限定教学的领域,但绝不可能阻止知识概念的美的外延。因为美天然存在于所有知识的内涵之中,并通过知识彰显其魅力。教育者的审美教育就是要让追求美、欣赏美重新成为时代的宠儿。

1.2 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法宝

受教育者并非石匠手中冰冷无生命的石料,而是有思想、情感与丰富生活体验的具有交流渴望的个体。教学活动的进行应该始终围绕学生个体的世界而展开。在学生个体中饱含着对美的追求,教育者进行审美教育就是要尊重这一天性。当前社会,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多元化的信息呈现方式走入了学生生活,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成为寻常之物。色彩绚丽、动态唯美等成为层出不穷的信息呈现方式与手段。教学中如若一直沿袭黑白分明的单一板书设计方式,学生的兴趣、热情、幸福感自然无从谈起。一节成功的课是否成为一节美的课正日益成为现代课堂的应然特征。教师应努力从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功利化教学模式的羁绊中摆脱出来,转而走向知识与审美并存的二维教学形式。比如在教学中一段精彩的“动物世界”视频的导入必然让学生对于物种间关系的一节内容充满期待。再如一句诗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也会使学生学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增添几分探究的乐趣与美的喜悦。

1.3 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必经之路

考试将正确的标准统一化,便于人才的选拔。但个人因为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的差异性,对事物的认识必然具有多样性,这往往是学生对于美的认知方式的差异所造成的。教师在严格依照答案来评判学生的同时,也在消解着学生独特天禀与创新的源泉与动力。理想的教育应是既能满足人才选拔的需求又能保持个体自然的多样性。正如加德纳所说:“随着后工业时代经济的发展,仅仅依靠非情景化的学习来开发智力已经不恰当了。我们必须根据个体的特点和文化要素来考虑拓宽智能的概念。”[2]审美教育正是可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和谐统一的一种方式。这也是与人本主义者所倡导的关照每个学生个体成长的观念是一致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学生千奇百怪的理解,并不应该简单地看成错误,进行直接的纠正,而是应该对于其可取之处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因为也许某一份所谓的错误答案中就蕴含着学生对于知识的创造与美的发掘。如在《孔乙己》这篇文章教学中,教师在批判孔乙己的迂腐、抱残守缺的同时,学生在孔乙己分给孩子茴香豆的行为中发现的孔乙己善的一面,从排出九文大钱看出他守规守法一面,不也是一种美吗?此时教师的肯定与点评,必然会给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插上翅膀。

1.4 改造学生价值观念的必要手段

当今社会中美的标准在扭曲,人在物质的洪流中迷失了自我而难以找到归宿。校园也并非净土。学生自我的审美信条日益被社会中时尚的审美情结所殖民和控制。在好多学生眼中,钱成了美的化身,贵的即是美的,非名牌不穿成了潮流。在个别学生眼中,美成了“感官神经刺激”的代名词,吸毒成了时尚。时尚作为情感的替代品,补偿了学生内心的自卑,完成了对现实的逃避。在庸俗的审美趣味带给他们狂欢与堕落的同时,也在一步步地加剧着身体与灵魂更深层的背离。单一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心中美的精神内核开始出现虚无,享乐代替真正的美成为事实,拜金主义的出现成为必然。审美教育在当前的艰巨任务之一就是要纠正人们审美观的扭曲,“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使人们善于看到美和评价美,赞赏崇高,蔑视卑下,嘲笑应该嘲笑的东西,并怜悯悲”[3]。教育者如何弥补枯燥的知识教育带来的审美问题,成为关键。教育者必须给学生一个美的方向,让美包围每个个体,享乐才能被驱逐。只有让仍处于学生潜意识中的适切的审美价值观,不自觉中潜移默化地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体系,才能改变现行教育之僵局。因而审美教育也只能是一种师生互动参与的创造性活动。一节艾滋病授课后,播放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出现大量因吸毒而导致感染艾滋病的新闻报道,对于纠正学生有关吸毒的错误审美观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由于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时挣脱了道德灌注,使受教育者自愿进行价值选择,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体验也必将长久地驻扎在学生灵魂的深处。

1.5 网络媒介时代的必然要求

网络时代的到来引发的是广大中学生对美的鉴赏力的萎缩。网络媒介上每天都在充斥着魑魅魍魉的玄幻小说,低俗露骨的广告设计,商业娱乐的影视作品,学生沉溺于快餐式的文化中而遗忘了审美,遗忘了美的想象与创造。学生在盲目的仿效下与美的世界距离越来越远。价值缺失的浮躁社会让学生稀缺的美的自留地所剩无几。正如梅洛维茨所说的,媒介为审美带来了男性与女性、儿童与成人界限的模糊,从而造成了诸如“丢失的儿童”和“问题儿童”之类社会新问题[4]。青春期的学生情窦初开,性本能开始觉醒,如若此时没有教师的适当的审美引领与规范,其世界观、价值观发展将极可能走向畸形。此外手机等新型电子媒介的普及也使基于印刷技术的纸质书籍淡出了历史舞台。这本是社会由生产型向信息型、服务型转变的必然趋势。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审美文化却逐渐被消解和贬斥,其中尤以玄幻小说对于学生的影响为最。许多玄幻小说往往讲述平凡的小人物凭借诸般法宝、争强斗狠成就至尊的故事。小说中主人公卑微的出身使得中学生拥有强烈的代入感,酣畅的生杀与夺权更是成就了其精神上的纵欲感。而有些玄幻小说随意架空历史,扭曲人物性格,完全剥离了小说的审美内核,仅仅为了使情节更离奇曲折。在当今由传统的文化时代向媒介时代前行的转型时期,教师对学生的审美要求绝不能降低而是应该更加苛刻。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教育者对于学生的时尚审美需求绝不应是投合,而应是在充分考量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满足。

1.6 科学教育的应然选择

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并非是一种永恒的真理与信仰,因为科学的发展总是在使“真理”不断地成为殉难者。审美教育即是要让中学生从只注重结果与事实的羁绊中摆脱出来,转向对科学内涵中真与善的追求,让其在感受美的轻松与愉悦的同时,体会科学的严谨与静穆。诺贝尔奖获得者白川英树的成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白川英树正是由于正视了他的研究生在实验中错加了超剂量的催化剂而结成的银色薄膜,才最终合成高性能的膜状聚乙炔。此外科学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诸如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转基因安全性问题,代孕的伦理性问题,等等。尤其在当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师如何教会学生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审美悖论,以生态的自然的美的视角看待多变的世界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人们真正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大自然,那么自然界也会给人类以和谐和守护。

2.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

在中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过程并不是教师与学生单方向的镜式反射,而是在与学生已有的审美图式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中持续建构的结果。教育者要善于对学生曾经的审美经历进行细致的考察与研究,借助于美的形象性、生动性、感染性,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其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也许一只死亡的藏羚羊图片在观赏者眼中就是一具动物尸体,然而如果教师放在野生动物保护一节中展现,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灵魂的拷问,体现的是对生命之美的怜与悲。教师只有让学生在美的审视中不断生发出认知的冲突与碰撞,才能觉察到自己,突破科学与习俗主宰下的自我,发现自然存在之美。审美教育只有当植根于学生经验的土壤,与知识的传授、道德养成紧密结合,才能使其成为有源之水,才能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与完善。

[1]罗靖.审美文化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审视[J].湖南社会科学,2003(03):150.

[2]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245-246.

[3]斯托洛维奇,著.凌继尧,译.审美价值的本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86.

[4]李勇.媒介时代的审美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28.

孙存华

猜你喜欢
美的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好美的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