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2015-03-21 03:20本文系江苏省宿迁市教育学会十二五2013年度立项课题初中物理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批准号SYQ16研究成果之一
物理之友 2015年5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物理教学

本文系江苏省宿迁市教育学会“十二五”2013年度立项课题“初中物理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批准号:SYQ16)研究成果之一。

陈 喜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初级中学,江苏 宿迁 223800)

浅谈初中物理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本文系江苏省宿迁市教育学会“十二五”2013年度立项课题“初中物理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批准号:SYQ16)研究成果之一。

陈喜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初级中学,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生成性教学资源是课程教学资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教师要以生为本,做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发现者;用心关注,做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者;因势利导,做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利用者,并探讨了初中物理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关键词:物理教学;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静观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我们仍然发现: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围绕教材存量知识打转,按预设的“教案”施教,“心中有案,行中无人”,对物理课堂的生成性教学资源缺乏开发利用的意识.究其原由,教师对生成性教学资源还未有充分的认识,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处理方法不当,使得这部分资源被忽视、搁置,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如何认识生成性教学资源以及怎样有效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笔者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1以生为本,做生成性资源的发现者

生成性教学资源是指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伴随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推进教学进行的各种教学条件和因素来源,它出乎教师课前预设,在课堂中通过师生思维碰撞而即时产生的教学资源.它是在教学动态进行的过程中生成的,它不是预先计划和设定的产物.面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即时的、零散的生成性资源,我们应怎样及时发现?

首先,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在课堂上,来自师生的生成性资源有的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或间接相联,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起着积极作用,这样的资源我们要利用.其次,看是否能展现学生思维方式和良好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传统教学关注更多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我们应着眼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第三,看是否能体现学生真实感悟,促进学生认识深化、情感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重要的目标维度,应贯穿于整个过程.反映在课堂上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过程是学生生命个体活动的过程,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应该是学生真实感受的体现;二是教学过程是学生生命个体成长的过程,每一个环节、每一分钟都应该努力促进学生健康向上.理想的课堂,应是师生在共同征服尚未被学生所知的领地,在征服的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得到意外的惊喜,而不是必须按照事先设定的路线走完一条没有激情的行程,应积极追求预设与生成和谐的教学目标达成的效果.

2用心关注,做生成性资源的开发者

如何围绕教学目标,捕捉这种“闪烁不定”的教学资源,并对捕捉到的各种信息加以整合、重组,促进生成?这就特别需要教师用心关注,具有“化腐朽为神奇”之能力,抓在出现时、点在需要处、化在关键处,使一个不经意的、不如意的随机事件成为可用的、有用的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

(1) 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

走进课堂,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伊始,学生似乎都会了,但教师由于事先已辛辛苦苦地备了很详尽的教案,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来,让学生“装不懂”;有时教师认为是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却答不上来.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起点估计不足.如果课堂中获取的反馈与预先估计不一致时,教师应该及时对教学作出反应,以学生的认知起点来把握教学起点,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进行重新调整,让学生说出已知的和困惑的,挖掘生成性资源,实施生成性教学.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了系统化,而且还通过课堂的释疑解惑,展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使之学得既轻松有趣,又丰富多彩.

(2)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教学效果的“晴雨表”.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及气氛,细心留意学生的各种反应,密切注视学生的神态变化,根据学生的情感、体验,灵活地调控教学.学生由于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自然是回答得头头是道,许多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完全超越了本课预先设定的目标.教师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满足了学生心理需求,善于抓住课堂随即生成的信息,也将知识融入了学生的体验过程中.

(3) 及时捕捉学生的创造灵感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有时会出现一些“胡思乱想”,这往往源于学生思维的灵感,或许就是一种“奇思妙想”.教师应及时诱发和捕捉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熔成的最复杂的合金”.个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正因为人各有其独特之处,才使人类千姿百态,世界丰富多彩.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他们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个性特征都不一样.相同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时,也会因为这些差异使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而这些正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的合作才有意义和价值.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的独特个性中发现创新的火花,使教学由此变得具有生成性与鲜活性,而不应该把其视为“异类”加以排斥.

(4) 关注学生的“错误”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重新确立自己的教育资源观: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学生的“错误”中蕴含着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的思考错误可以暴露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教师如能将错就错,因势利导,从伴随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引出正确的想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想,甚至比教师预想的更多、更深刻,这就要求教师要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及时把握和利用这些动态生成的资源,给予适度的引导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再次化为一次新的学习.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知识和能力螺旋上升中的一个插曲.我们要巧妙地利用和发挥好“错误”这一教学资源,真正挖掘出蕴藏在错误背后的“富矿”,化错误为神奇,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3因势利导,做生成性资源的利用者

课程实施由“执行教案”走向师生“互动生成”,如果教师及时并悉心收集、捕捉、筛选学生反馈的、无法预定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有效资源,循着学生的认知路线,随时调控教学环节,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这样会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1) 给予时间,互动探索

教育研究表明: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一般性问题,只有在经过1—2分钟的调整和信息处理后,才会对所提出的问题开展有意义的思维活动.如果提出问题后立即要学生回答,那么学生就不会认真思考,或者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只能作出应答性反应,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教师的预设主要体现在对所提问题的设计,中国画强调“留白”,课堂教学的设计和调控也是如此.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而要根据问题的性质,留给学生适当的考虑时间.教学中蜻蜓点水、稍放即收,生怕学生思维跑偏,浪费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刚让学生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又赶紧回到教师的思路上来.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停留在表面上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交流互动,难以生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提供材料或提出问题后,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讨论、交流.

(2) 营造氛围,平等对话

“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两个心理条件,“心理自由”是“心理安全”的结果.在一个开放的、宽容的环境里,人的心理才会活跃起来,大脑才会进行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创设高度民主、和谐平等、轻松活泼、互相理解的“支持型气氛”,学生才能真正敞开心扉、交流体会、切磋论辩,共同提升思想,共享课堂精神之旅.在学生的交流、切磋、辩论中,教师要捕捉、挖掘动态生成性课堂资源,不要总是想办法把学生纳入自己的预设轨道,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如在“惯性”教学中,笔者问道:在做匀速运动的卡车内,如果有人竖直跳起,他将落在何处?学生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精彩的辩论.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落在原地,但大多数学生认为该落在车的后方,他们认为人跳起后,车在向前运动,因而人将落在后面.双方相持不下,各持已见.此时,一学生的回答别出心裁,他认为:“按这种说法,你就可以完成24小时的世界环游.当你跳起来时,地球已经转过去,人就会落在后面.那么,只要24小时不停地持续地跳,你就能实现环球旅行了”,此时,辩论进入了高潮,有的学生认为说:“空气如果和人一样,在地球向前转动过程中,落在后面,那么风该有多大”.有的学生说:“怪不得密闭的车厢内不会感到有风,而在敞开的车上就会有很大的风”.学生们越辩越明,此时的课堂神采飞扬、充满生机.

(3) 精心设计,优化预案

课前,教师要把教材、学生及教学相关信息等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重组,把主要精力用在服务于学生主体学习的预案设计上,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充分预设,改变以往单方面为教师教而设计的思想.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给学生猜想的空间.如液体内部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光传播是否需要介质?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问题猜想的能力等有差异,他们面对同样的一个问题,会提出不同的答案,有偶然的、有合乎逻辑的、有异想天开的,但都充分表达了他们独创的思考.故教师不必期待学生一开始就提出合理的猜想,对学生的不同猜想,教师要尊重他们,并逐步引导学生把不合理的猜想,进行去舍、修正为合理的猜想.如学生在猜想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时,他们会提出这样的结论:导电性、电量的多少、接触面、颜色、电流的强弱、材料、长度、横截面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导电性、颜色、材料这三个因素应该都归属与材料这个因素.接触面和横截面也应该合并为一个因素.电量的多少与电流的强弱都是由导体的电阻决定,不是决定电阻的因素.这样的预设,从多方面进行预测更为丰富的学情,预测更多的可能,以便于课堂教学的及时调控,适当删减或调整,保证课堂的有效生成.这是开发成为教学资源的前提.课堂生成的细节我们教师无法预知.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使教师对各种情况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所以仅有预设的课堂大多数还是停留在“走教案”层面,课堂上学生还是被教师牵着走,很少有自主发展的空间.预设还是应留有弹性,使预设空间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教师要适时把握这些不确定因素拥有的价值,利用好即时生成性资源,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

(4) 巧用意外,因势利导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影响实验教学的因素是多样的,有些实验在课堂上会出现意外的结果.例如做覆杯实验时,常常出现老师放手,塑料片掉了下来,教室里肯定哄笑一片,这时老师不必着急再试一次,而是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改进的措施,则能及时扭转被动局面,收到意外的效果.又如在《磁场》一节教学时,引导学生探究:“请同学们每人手拿一根条形磁铁去吸引铁屑”,“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说:“磁铁能够吸引铁屑”;“条形磁铁的两端吸引的铁屑最多,中间少.”老师说:“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下面我们把条形磁铁吊起来,大家再相互观察一下每一个条形磁铁的状况”.过了一段时间,磁铁静止不动了,而且指向基本上都相同.老师说:“指南的一端叫南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这时,一位同学不小心让磁铁摔到了地上,摔成了两段!那位同学红着脸无奈地望着老师.老师走过来,弯腰伸手物理教学改革提倡物理教师改变评价方式,通过自我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物理教师的自我评价现状,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和教育专家访谈,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对物理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了具体分类,并进行了自我评价现状的调查和研究.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物理教学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