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历史课堂吸引学生“眼球”的有效方法

2015-03-21 02:36:48夏黎
文教资料 2015年19期
关键词:眼球历史课堂

夏黎

(常熟市浒浦学校,江苏 常熟 215512)

谈谈初中历史课堂吸引学生“眼球”的有效方法

夏黎

(常熟市浒浦学校,江苏 常熟 215512)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设计课堂导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创设历史情境引发自主探究、用教学语言艺术灵活掌握课堂、提高学生历史知识记忆力等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激发历史学习兴趣。作者主要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历史课上激发学生兴趣的几条途径。

历史课堂 学习兴趣 教学语言 历史巧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大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意志,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那么,如何才能把历史课堂上得丰富多彩,趣味横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兴趣呢?

一、导入新课要引人入胜

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更关注的是课堂教学思路的设计,而往往忽视课堂导入的设计,语言苍白无力,千篇一律为:今天我们来学习某某课时。这样的导语很难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把全部热情投身到课堂学习,可想而知,整节课的学习效果不会很显著。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设计也是教学成功的良好开端,它会像一块磁石,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当然,课堂导入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有悬念导入、视听导入、图示导入、材料导入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课而导,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入。比如,在学习《开元盛世》这一课时,我选择的是诗歌导入,上课伊始,我用配乐诗朗诵杜甫的《忆昔》。杜甫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集中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历史。当学生听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千万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时,不禁为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盛世状况惊赞,更有学者私语“为什么唐朝的盛世出现在唐玄宗时期?”“大唐盛世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当学生听到“岂闻一绢值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焚烧尽……”时,不禁为唐玄宗统治后期安史之乱发生致使唐朝走向衰落而叹息。我觉得这样的导入,既吸引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开始课堂学习,思考“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和表现”,又恰到好处地为《辉煌的隋唐文化》学习打下基础,理解杜甫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及“诗圣”“诗史”的涵义。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育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学技术。它的应用使教学由“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静态灌输逐步向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过渡,把许多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色彩斑斓的画面和逼真的音响效果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基本史实,认识到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课本上给出了丝绸之路的路线图,但是范围小,内容简略。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及沿途的风土人情,我课前精心制作了丝绸之路动态示意图的课件。讲课时,首先让学生看书,接着请学生代表带大家重走古代丝绸之路,我适时地在课件上用红色闪烁出 “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阳关”、“大秦”等关键地名,并注上古今地名对照,再用流动的线条展示出从长安到大秦的流动线路图,使学生一目了然。在讲到丝绸之路的意义时,在图上显示一些动态的物种、技术和思想文化名称,用以形象说明“汉代丝绸之路是流动的文化运河”,从而认识到丝绸之路是中西方文明的交融,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所以,在课堂上恰当地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简化教学目标,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教师在具体操作实践中,必须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替代不了通过师生沟通交流而进行的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

三、问题点拨激发自主探究

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构建有效课堂。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认知事物,理解学习材料或者让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材料亲自探索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利用问题引领课堂,学生则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极大地调动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繁盛一时的隋朝》时,本课的学习重难点是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和评价,历史上典型的看法有皮日休的“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又有胡曾的“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同是唐朝诗人,观点却迥异,孰是孰非?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其思维,让学生在对比、讨论中认识到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但是开凿大运河过程中过度使用了民力,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这样在比较分析过程中,学生透过现象掌握了历史事件本质——隋亡于滥用民力,而非开凿大运河。可见,在问题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学生的兴趣从“疑”开始,靠“问”激发,进而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以教学语言艺术灵活掌握课堂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娴熟地运用口语、书面语、态势语等综合技巧,按照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独创性的活动。因此,教师授课时不仅仅要传递知识,更要使学生在教师富于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教学的艺术性,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1.激情的语言优于单纯的理论教育

在学习《最可爱的人》教材第二部分“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时,我组织学生观看了部分《抗美援朝战争纪录片》,并在放映结束时,以饱满的情绪、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诵着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可爱的人……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此时,部分学生在影视作品的视觉冲击和教师深情的言语煽动下落泪了,我想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美援朝战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言而喻了。可见,情感教育的效果要优于纯粹的理论层次解释“最可爱的人”,即使气氛沉重,但是学生的情感投入了,对知识的把握轻松了。

2.作业的批语是师生书面的语言交流

批改作业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反馈的重要平台。那么能否用作业本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把做作业从“负担”变成“乐趣”呢?比如,学完“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内容,我布置了一道题目,要求学生比较这两次运动的异同。大部分同学按照常规,分相同点和不同点,用小标号标出的方式回答;但是有一位同学用列表的方式,通过表格将两者的异同点呈现出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于是,我在批阅后给出了评语:“你聪明好学,敢于打破常规,简洁明了,具有创新精神,值得表扬!”又如,一位师生心目中的待进生,作业即使照抄课本也会抄错,但是有一次他的作业中没有出现错别字,字迹也比以前清晰多了,于是,我在他的作业本上留下了评语:“你要是能克服学习懒散的毛病,上课认真听讲,做作业像这次一样认真,你一定不会比别人逊色的,老师相信你行,加油!”记得这位学生在后来交上来的作业本上写道:“谢谢老师,您是第一位在我作业本上给我留言鼓励我的老师,我会努力学习,不让老师失望的!”可见,诸如此类表扬、鼓励的批语,为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尤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可能正是老师这几句评语,让他重新鼓起学习的勇气,因为感激老师对他的关心、尊重而对历史学科产生学习兴趣。

3.教师态势语吸引学生“眼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最大的幸福与快乐就在于与学生的交往,因为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眼神,甚至你的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会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运用正确的有声语言表达外,无声的态势语言的运用也要发挥重要和独特的作用。

例如,学习《明清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在讲到教材第二部分“闭关锁国”时,我先为学生构建了知识框架,要求学生从政策实行的原因、过程、影响三方面阅读教材,然后请一位学生谈谈“你对闭关锁国政策含义的理解”。这位学生进了很多学生都会有的认识误区,回答:“就是明清时期严格控制对外交往,把国门关起来,禁止一切对外贸易。”对于这个回答,我当时未知可否,只是离开了讲台,往教室门口走去,把原本打开着的教室门虚掩着留了一个口子。记得当时学生们目不转睛地跟随着我的一连串动作,窃窃私语,好奇着老师在做什么。当我回到讲台时,再次问该生:“你确定刚才的答案吗?是否要做修改?”学生不好意思地补充回答:“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明清时期严格控制对外贸易,并不是禁止排斥一切对外贸易,比如,清朝时期就开放广州一处通商的。”可见,态势语的正确使用可以把抽象的历史内容形象化、生动化,把复杂的历史内涵简单化,方便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发挥“此时无声胜有声”作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历史巧记,使学生乐在其中

历史这门学科可谓上下五千年,纵横海内外,知识点浩如烟海,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学好历史的,这也加重了学生学习历史课的负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寻找“快乐”、帮助学生学会“巧记”、培养兴趣。下面,我就举几个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和学生一起巧记历史知识,从而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例子。例如,在学习《贞观之治》时,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唐朝的建立,即知道“618年,贵族李渊,建立唐朝,定都在长安”。那么如何牢记唐朝建立的时间呢?我和学生分享了我学生时代的记忆方法,“留(六)一把(八)糖(唐)”,学生霎时哄堂大笑,却也嘴里碎碎念念着,并表示这样的记忆方法很深刻。于是,在这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记住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一下子觉得原来学习历史、背诵历史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又如,如何记住西汉的都城长安呢?我和学生回顾了“嬴秦氏,汉祖兴”,刘邦亲历隋末农民起义的经历,让学生感受到刘邦建立西汉后的危机意识,不希望重蹈秦朝二世而亡覆辙的想法,希望汉朝的统治可以长治久安,所以定都在长安。我觉得怎样才能够把大量历史信息输入到学生脑海中,让其记得牢固,学得轻松,乐在其中,是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改革探索的一项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时最重要的动因。”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觉得需要通过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以灵活的教学语言艺术感染学生、探索历史巧记等方式方法,使初中历史教学增添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实质性转变。

[1]李冬生.让历史教学的春天常在——浅谈如何让历史课堂充满趣味[J].新课程导学,2014(27).

[2]印秋平.巧用多媒体营造“有声有色”的历史课堂[J].读与学(教育教学刊),2010(05).

[3]李小园.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诗歌运用[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4.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全一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6.

[5]杨欣.教学语言艺术[M].四川:巴蜀书社,2009.8.

猜你喜欢
眼球历史课堂
抓人眼球
抓人眼球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如何在1分钟之内抓住读者的眼球
童话世界(2019年25期)2019-10-26 02:27:04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