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慈因/文
一定要遵循“30+15”的课堂模式吗?这是不少学校和教师困扰的问题。
“30和15”,代表的是课堂时间,当然也可以用“40和5”等数字类推替代……不同的时间划分,其指向的都是同一种课型,这种课型分为两大类:一类叫自主课,一类叫展示课,都是为了从学习时间上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课型的好处显而易见——教师的角色更多得从教转为导,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展示的机会增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兴趣。
明白了这些道理,就不用纠结“应该自主学习30分钟还是40分钟?”“教师应该讲10分钟还是5分钟?”只要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学习,不管是哪种时间量上的把握,其实都可以由教师自主规定,学校不必管得过死。
从学校层面讲,之所以有的将时间规定得如此精密,甚至以短信等形式提醒授课教师控制时间,其实还是没有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真正内涵,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从教师层面讲,教学与心灵必须一致,拘泥于形式,终究逃不过学生的眼睛,所谓“秀住一时,藏不住永远”。如果你是一名底蕴深厚的语文教师,学生会沉浸于您的娓娓道来,又何必在乎多讲了几分钟?如果您是一位数学教师,有时不妨沉默,给学生营造充分思考的环境……我们总在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因此,我们还有理由对课堂用时间的标尺去精细划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