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昌
(宁海县越溪中学,浙江 宁海315605)
论基于阅读的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学法指导
王国昌
(宁海县越溪中学,浙江 宁海315605)
农村中学,学困生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弱势群体。关注学困生,以阅读指导为突破口,以关爱提升学习愿望,在成功体验中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养成最基本的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教会阅读方法,在有效管理中积累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从而实现全面转化学困生的目标。
阅读 农村初中 学困生 学法指导
学困生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弱势群体,尤其农村中学所占比例比较大。因此关注学困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一道难以逾越又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农村从事语文教学三十余年,根据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觉得阅读指导应该是医治学困生的一副良剂。
义教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个性化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阅读,根据个体不同个性体验、感悟,形成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学生获得自我发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焕发。
实际上,很多学困生虽缺乏学习兴趣,但并不缺乏阅读兴趣。只是我们应尽量给他们的阅读加以引导,逐渐与教学之阅读并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所以,阅读指导应该是有效指导学困生学习的最佳突破口。
学困生在学习生活中因成绩不理想,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父母的责骂,以至于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因此我们要主动走近学困生、关爱学困生,了解他们的心理,解决他们的困难,尊重他们的人格。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课堂上、生活中,多给他们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温暖的抚摸、一句表扬的话语、一次耐心的等待,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及殷切的期望,他们或许就会多一份自信,多一份努力向上的动力。学困生因基础差,成绩反反复复在所难免,教师能多一分耐心,多一份对学生的信心,并发动和鼓励其他学生关心、帮助他们,从精神上多予以鼓励,成为促进学困生学习进步的助推器,从而大力提升学习愿望。
学困生在学习上很少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所以,教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困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上课时,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如读读写写,通过阅读在书本上直接找出答案的简易或稍难问题让学困生回答,回答正确立即给予鼓励表扬,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愉悦。“信心比黄金还重要”,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体验使他们有进一步学习的要求,面对稍难的问题乐意思考、主动举手发言了。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当学困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取成功时,内心就会萌发一种快感和强烈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说过:激发儿童的兴趣,精心保护和培育儿童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以及由此萌发出来的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学促进发展的起点。所以教师要看准有利时机,积极鼓励,精心诱导,及时点拨,千方百计让学困生获取成功,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和学习成果,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感受到教师没有冷落他们。这时,他们的抑郁心理就会减轻,寻求成功信心和意志就会得到强化,积极向上的动力就会增强。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读课本,其意乃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自然养成的,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以持之以恒地引导,使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得到培养。
1.培养学困生预习、复习、巩固的好习惯。
学困生大多基础差,上课跟不上老师讲课速度,因此培养学困生良好预习习惯就显得非常必要。第一步,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步,精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写作意图,找到自己喜欢的句段多遍阅读或朗诵,加深理解和体会,找出自己尚未读懂的句段做好标记,等待上课时请教老师或同学;第三步,思考课后练习,记下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第四步,对于文中记述的年代久远的事实,科学性很强的道理,与自身生活经历太远的材料,要求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或向父母等渠道搜集有关资料,帮助理解。复习时,不要采用炒冷饭的方式,要明确告诉学生复习的大致范围及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对学困生而言,达到要求的,要予以表扬鼓励,并树立进步典型及时强化正确行为。
2.培养勤于背诵的习惯。
学困生大多是不善于背诵和记忆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知道背诵是积累的最有效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背诵有助于发展学生记忆力,规范学生语言,因此背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那么,怎样提高学困生背诵能力呢?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方式,每一学期初将所要背诵的课文、古诗词等,一目了然地告诉学生,并规定一定时间内完成,学困生难以按时完成的,除了平时教师勤于督促外,还要成立学生帮扶小组,帮助学困生努力完成。
3.养成勤学、多思、好问的好习惯。
一般情况下,学困生大多不太喜欢动脑思考,即使不懂也不敢问。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有学习内驱力。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习惯。开始学生大多不会质疑,有的学生还会提出一些与课文无关的问题,尽管有的问题显得幼稚可笑,但只要是学生经过认真阅读、认真思考后提出来的,教师千万不要毁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要恰当把握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充分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做到相机诱导、有的放矢。要培养学生学会从文体、关键词句,或从文章结构、写作等方面质疑。我经常对学生说,老师最喜欢爱提问题的同学和敢于回答问题的同学,甚至喜欢提得不好、回答得不对的同学。这样,可以大幅削减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敢问。当学生提的问题离题了,我就教给学生问的方法,并热情鼓励,让学生会问、爱问。学生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培养,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另外一点值得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以培养学生勤学、多思、好问的好习惯。
“阅读教学的目的,简言之就是教学生学会阅读,最终达到不需要教师教,学生自能读书的目的”。教师的教主要不是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在不断学习、探索中掌握学习语言知识的基本方法,把处理知识的能力教给学生,所以,教师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学习新知识阶段,要求学生阅读时养成下列习惯:A.边看边查,遇到生字词,随时查阅工具书解决;B.边看边想,能专心致志;C.边看边划,随手在书上圈出生字新词,点出重点词,划出段落层次;D.边看边批,在书的空白处或行间写出注释或疑难。学法指导不能采取一次性处理,应当分点、分层、分阶段指点。学法指导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具体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特点和自身条件选择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如学习课文,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文字优美的要多品味,意境深远的要多想象,感情丰富的要多体验”的学习方法。同时,对学生自学,要明确要求,严格训练,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注意做到由易到难、突出重点。“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核心。培养自学能力必须有正确途径和科学学习训练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
学困生之所以成绩难提高,与他们贫乏的词语积累相关。词汇积累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达到一定量的词汇量,阅读障碍破除也就水到渠成。我校学生来自海边农村,虽然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但学生阅读量仍然严重不足,有这么一道题:“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鲁迅、巴金、金庸、老舍、琼瑶、古龙、贾平凹已经连续四次名列我国读者心目中最喜爱的作家排行榜,请选出其中一位,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读书卡片:作者 作品 人物 与人物相关的故事 ”)。结果学生填得张冠李戴、笑话百出。可见学生的语言贫乏、知识面狭窄的程度。为了加强课外阅读,我采取一定措施:第一步,先建立班级图书馆,按照《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中7—9年级的“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人手上交一本,逐年增补,到初三毕业时,图书馆解散,个人上交书本一律归还给个人。第二步,加强阅读指导。首先读书要有主次、有难易、有重点、有选择,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其次,根据文体不同,有针对性地做好读书笔记,如果是名著,要摘出书中的主要人物、性格特征及主要情节;如果是散文或诗歌,要摘出精彩句子或语段。三是认真写好读后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做好读后感写作辅导工作,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四是做好监督工作,成立班级图书管理小组,每星期三的班会课上,由组长对上星期同学完成课外阅读的情况进行汇报。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积累大量素材,为阅读和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必须重视阅读,做好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正视学困生的阅读障碍,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整体学习水平。
[1]卢鸿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湖南教育,2003(10).
[2]林勇强.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S1).
[3]翟红花.改进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能力[J].太原科技,2000(01).
[4]肖玉清.注重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素质[J].职教论坛,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