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材改编看主题单元教材编排的新发展
——以2014新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

2015-03-20 21:01蔡银
文教资料 2015年9期
关键词:篇目工具性苏教版

蔡银

(南京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210000)

从教材改编看主题单元教材编排的新发展
——以2014新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

蔡银

(南京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210000)

2014新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较之前版本教材有了较大改动,本文集中探讨新改编教材以主题为纲的编写方式的新探索、新发展。新版教材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对主题单元教材编排诟病比较多的三个方面,而发展则体现在对语文教材工具性认识的加强,对文体混乱编排的局部修正及人文主题与选文之间适切性的加强。

苏教版2014新版教材 主题单元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2014版较之前版本教材有了比较大的改动。单从篇目来说,从原来113篇减少到95篇,其中有篇目增加、删减和不同册之间篇目位置的调换。因篇目调整而带来教材主题、板块、写作及插图等一系列调整,因篇幅所限,本文不逐一探讨新旧版本教材的各处不同,而将问题主要集中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最大特色以人文主题为单元编排教材。在多年教学实践中,这样的编排方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诟病,诟病集中体现在重视人文性忽视工具性、文体错乱编排不利于教学、主题确定具有较大随意性三方面,而新版教材在这三方面均做了不同程度地改善,下文将就这三点分别探讨一下新版教材在主题单元编排上的新发展。

一、对语文教材工具性认识的加强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以一个人文主题作为一个专题编排教材,同一专题课文属于相同人文主题,但是这种编排方式的一个问题就是过于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教材中的“提示语”、“练习”、“写作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误导教师和学生对语文课的理解,使语文课教学重视对课文思想内涵的解读而忽视对语言及语文知识的学习。教材编写者显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因而新版教材的编写中语文工具性已得到了加强。

首先,体现在每个专题的导语部分,必修一至五共有二十个专题,即二十篇导语,在这二十篇导语中,十七篇是在原来基础上另加一段 (其他三篇中有两篇因为专题名称的改变而重新改写导语,另一篇导语来自“寻觅文言津梁”专题,这个专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主题为纲编写的单元),新增段的内容涉及面很广,包括文学理论知识的点拨,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语言文字的欣赏等。以必修一四个专题导语的新增部分为例,专题一“向青春举杯”强调对诗歌的理解要通过吟咏、自我体验和积极探讨;专题二“获得教养的途径”关注议论文的表达形式;专题三“月是故乡明”初步涉及文学接受理论;专题四“像山那样思考”叙述文字的独特魅力。从导语新增段可以看出新版教材对语文工具性认识的加强。

与导语相对应的是在教材练习系统的设计上增加一些与导语语文知识指导密切联系的问题。如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新增的一题:增加论述说服力,必须讲究语言形式。结合本专题文章,说说作者是如何把抽象的道理清晰生动地阐述出来的。这一题与导语部分强调关注议论文的表达形式是有内在联系的。还有一些问题修改体现了教材编者对语文工具性认识的加强。针对《肖邦故园》这篇课文,新旧版教材对同一个问题的表述不同,旧版表述为“看看作者是如何把音乐转换为文字的”,新版则改为“《肖邦故园》是如何用语言表现音乐的”,这里不只是叙述顺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将学生思考重点引向语言的丰富表现力,可以看出新版教材编者对语文工具性的回归。

新版教材中有一个专题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必修三第一专题“语言,存在的家园”,这个专题是编者新加的,篇目也是全新的,包括吕叔湘《语言的演变》,林西莉《汉字王国中的“人”》,朱光潜《咬文嚼字》及周先慎《简笔与繁笔》四篇课文。四篇课文可以算得上是对语文知识的集中展示,《语言的演变》如科普文,介绍汉语词汇、语音、语法的发展变化;《汉字王国中的“人”》从汉字字形上介绍汉字的知识;《咬文嚼字》论述炼字的重要性;《简笔与繁笔》论述作文的繁简问题。这完全是由“知识短文”构成的一个专题。这个专题的出现充分证明新版教材对语文工具性的重视。

二、对文体编排混乱的局部修正

作为以人文主题为纲编写的教材,每一专题的选文追求内容主旨上的一致性,可能造成选文文体的不一致现象。苏教版教材就面临这样的问题,而各种文体的混杂编排历来为人所诟病。早前叶圣陶先生就认为这种体式驳杂的拼盘型语文教材“无论就情趣文字来看,显得多么不协调,使学生眼花缭乱”,最讨厌的是读过一篇后读下篇时“得准备另一副心思”,“心思时常转换,印象就难得深切”,“这样每样都尝一点儿的好意反而得了每样都只是浅尝的劣果”。新版苏教版教材在这个问题上做了很大改善。在保持主题性编排方式不变的基础上,力求每一专题、板块内文体的一致性。

最理想状态是同一专题文体相同。具体如必修一专题一“向青春举杯”,在篇目、板块上都有较大改变,篇目上删去板块一中的《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板块二由“体悟人生”改为“回旋舞”,两篇散文《十八岁和其他》、《我的四季》被诗歌《致橡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回旋舞》替代;板块三“设计未来”改为“光阴的故事”,《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和《我的五样》删去,新增《雨巷》、《断章》、《错误》诗三首。这样的修改使“向青春举杯”这一专题由原来散文、诗歌两种文体组成变为全部由诗歌组成。这样的例子还有必修二的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删去板块三“永志不忘”,文体由现代文与古诗文混杂变为一个单纯由古诗文构成的专题。还有必修五的最后一个专题,删去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和《我为什么而活着》,增加《滕王阁序》,使这一专题在文体上保持一致。

上述同一专题由同一文体选文构成情况并不普遍,大多数专题还是文体混杂的。新版教材的另一个折中办法是尽量保持同一板块内文体的一致性。如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旧版教材将《我与地坛》、《最后的常春藤叶》作为一个板块,一篇是散文,另一篇是小说,而新版教材则将这两篇课文安放于不同板块,《我与地坛》和《鸟啼》属于“向死而生”板块,文体都属于散文,《最后的常春藤叶》和《说书人》属于“陨落与升华”板块,都是小说。

除了追求有限范围内文体的一致性,新版教材在选文编排上注重文章的序列性。同一板块文章先后顺序根据作者的年代先后进行了调整,如新版教材将苏轼《赤壁赋》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颠倒顺序、司马迁《报任安书》和《渔父》颠倒顺序。同一专题板块的先后根据文体历史发展状况进行编排。如必修四“笔落惊风雨”专题,将原来的“诗从肺腑出”、“词别是一家”、“文以气为主”三个板块改为“风骚比兴”、“诗从肺腑出”、“词别是一家”,这样的编排既符合文体发展历史规律,又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文学史观。

三、人文主题与选文之间适切性加强

以人文主题为纲编写教材组织单元还存在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人文主题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内部纷繁复杂,不同人文主题的内涵与外延很有可能存在交叉部分。使不同人文主题的确定及同一人文主题下更细致地划分存在很大模糊性和随意性。与语文知识与发展能力为序编排的教材相比,以主题编排的教材各专题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非常松散的,因此看似重视将一个专题的各篇文章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实则落入单篇教学的窠臼。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同样存在主题、板块确定与篇目选择的模糊与随意性问题,这从新版教材一些篇目位置的变动中可以看出。同样一篇课文,在新旧两版教材中被编入不同专题。《肖邦故园》这篇课文在旧版本教材中位于必修三“祖国土”这一专题,而新版教材则将这篇课文调至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离骚》这篇课文由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专题调至必修四“笔落惊风雨”专题。《滕王阁序》由必修四“笔落惊风雨”专题调至必修五“心连广宇”专题。

新版教材并没有改变主题编排形式,这种模糊性与随意性不可能从根底里消除。但是我们应看到新教材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专题、板块及篇目调整并不是无意义的变动,而是力求做到更精确与合理。以必修二最后一个专题“慢慢走,欣赏啊”为例,旧版教材将《祝福》、《边城》编在“永远新的旧故事”板块,而将《林黛玉进贾府》单篇编入“总借俊眼传出来”板块。这样的编排显然没有什么合理性,这三篇全是小说,且都可以称得上“永远新的旧故事”,为《林黛玉进贾府》单独开辟一个板块显然没有必要。新版教材将这三篇合编于一个板块,并将篇目顺序按照作者时代先后顺序编排,这样的改编使专题内部清楚分为散文和小说两大部分,避免杂乱。又如新教材中删去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中的第三个板块“永志不忘”,这一板块共有两篇文章,《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被删去,《落日》被编入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本来“永志不忘”板块就和“和平的祈祷”这一专题就有概念交叉,将这一板块删去既避免主题的交叉混乱又使这一专题达到文体的内在统一。

四、结语

通过对新旧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可以发现以主题为单元编排课文的不足之处如对工具性的忽视,文体编排混乱及主题的模糊性与随意性均受到编者的正视,力图在教材改编过程中尽量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新版本教材是在不改变以主题为纲的编排方式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改编,可以说是局部调整与完善。问题是尝试进行解决,并没有得到解决,新版教材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如果依然紧抓类似文体混编不足这样的问题不放,不如回到以文体编排教材的老路上,显而易见不利于教材编排探索与创新。

[1]丁帆,杨九俊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T].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

[2]丁帆,杨九俊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T].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叶圣陶.语文随笔[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张忠森.教材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误导——与教材编者商榷[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2).

[5]张新洲.“苏教版”与“人教版”语文教材之比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6).

[6]施平.主题单元潜藏的危机[J].语文建设,2009(7).

[7]刘艾清.《祝福》在人教版、苏教版及鲁教版的同文异编比较[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4).

猜你喜欢
篇目工具性苏教版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