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国华
(河津市人民医院,山西 河津 043300)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临床特点为病程长、发展缓慢,属中医“水肿”等范畴,临床以浮肿、少尿、血尿、高血压等为主要表现,常伴有进行性加重的肾功能损害。临床治疗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损害、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严重并发症为主。笔者采用自拟祛湿化浊方治疗慢性肾炎湿浊阻滞型水肿4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治疗病例为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河津市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肾炎湿浊阴滞型水肿患者,共 40例,男 26例,女14例;年龄 26~60岁,平均41.5岁;病程2.6~5.1年,平均3.1年。经西医确诊为慢性肾炎,中医临床辨证为湿浊阻滞型。
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文献[1]制定:起病缓慢,病情迁延,时轻时重,肾功能逐步减退,后期可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等情况;以水肿为主,伴有肾炎的各种症状,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和高血压表现。
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考文献[2]拟定。湿浊阻滞型主症:水肿遍体,下肢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纳呆,舌淡,苔白(厚)腻;次症:病程长,反复发作,脉沉细或濡。
2.3 纳入标准 凡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慢性肾炎患者,且符合中医辨证者,纳入观察范围内。
在控制蛋白尿、低盐饮食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自拟祛湿化浊方治疗。药物组成:杜仲10 g、益智仁12 g、川萆薢12 g、石菖蒲 10 g、乌药 10 g、白术 12 g、茯苓 15 g、莲子心 12 g、车前子15 g,随症加减,兼热象明显者,加黄连、半夏等;兼肾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等;兼肾阳虚者,加巴戟天、续断等。每天1剂,早晚分服,7剂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两天,治疗5~7个疗程。
完全缓解: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尿蛋白检查持续阴性或±,持续>2个月;或24 h尿蛋白定量检查持续<0.2 g,高倍镜下尿红细胞消失,尿沉渣计数正常;肾功能正常。基本缓解: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50%,高倍镜下尿红细胞3个+,尿沉渣计数接近正常,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与正常值相差15%)。有效:水肿等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1个+;或24 h尿蛋白定量持续减少25%~49%,高倍镜下尿红细胞5个+,肾功能正常或有改善。无效:临床表现与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
40例患者经过5~7个疗程的治疗,完全缓解15例,基本缓解10例,有效9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5%。
肾炎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水肿,中医认为,水肿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有密切的关系,肺失宣降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则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发为水肿。急性肾炎水肿多为外感风邪引起,肺表闭,内湿蕴,肺失宣降,三焦不利,风水相搏,泛溢肌表而为水肿;慢性肾炎的水肿则为湿聚日久,湿浊为毒,阻滞气机,致使脾肾阳虚,无权制水,加重水患。笔者认为水肿应以湿浊阻滞为本,治疗当以祛湿化浊为要,临床中在萆薢分清饮方剂的基础上,结合温补脾肾,自拟祛湿化浊方治疗湿浊阻滞型慢性肾炎水肿,疗效满意,方中萆薢善于分清化浊,利湿,祛除体内蓄积的热毒,即现代医学之尿素氮、肌酐等代谢产物,使其从小便而解;益智仁温肾阳,缩小便;石菖蒲芳香化浊,分利小便;车前子清热渗湿利尿;以上药物兼利小便,取“祛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意;乌药温肾祛寒,暖膀胱以助气化;杜仲降血压、补肝肾,强筋骨;乌药,气雄性温,故快气宣通,疏散凝滞;白术燥湿健脾、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莲子心其味清苦,但却具有极好的降压去脂之效;所有药物组合,共奏祛湿化浊、健脾强肾、利水消肿之功。由于条件有限,样本量较小,观察的时间较短,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加大样本,建立对照研究,更好地推进中医药相关方剂的开发。
[1]刘占国.术附散水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炎水肿103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0):233-234.
[2]唐挺,贺爱娟,霍文耀,等.刘尚义教授补肾泄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推广应用方案[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