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珏 马彩虹 贺立新 李冬海 屠海霞 刘 谧 侯玉森
(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烧伤整形科, 北京 100069)
·经验交流·
颈肩部筋膜皮瓣一期修复颜面部瘢痕挛缩畸形32例
曹玉珏 马彩虹 贺立新 李冬海 屠海霞 刘 谧 侯玉森
(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烧伤整形科, 北京 100069)
我们利用颈肩部筋膜皮瓣一期修复严重瘢痕挛缩造成的颜面颈部畸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1 病例
2011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烧伤整形科收治颜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32例,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6~46岁,平均(28±5)岁。致伤原因:烫伤5例,火焰烧伤18例,热压伤2例,其他外伤共7例。患者入院时为伤后3~6个月。
1.2 手术方法
彻底松解切除颜面部挛缩瘢痕,取样布测量切除瘢痕后创面,根据样布大小设计同侧颈肩部筋膜皮瓣,设计轮廓比实际缺损部位大1.5~2.0 cm,皮瓣前可达锁骨上缘,向后达肩胛骨上缘,最远端可达三角肌上缘。切取筋膜皮瓣时先从远端开始,逐渐向近端剥离,皮瓣自深筋膜掀起,开始剥离时皮瓣解剖层次很明确,但当靠近颈部时,穿支血管较多,解剖层次欠清楚,为避免损伤颈横动脉皮支,减少蒂部出血蒂部,此时勿作过多剥离,可适当携带少量颈阔肌,旋转筋膜皮瓣至皮肤缺损部位,间断缝合。根据供瓣区的大小决定供瓣区处理,一般供瓣区皮瓣宽度小于5 cm时可直接拉拢缝合,否则供瓣区行皮片移植。
1.3 结果
3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7例供瓣区行植皮,5例直接拉拢缝合;12例局部残留“猫耳朵”,待后期修正。3例后期局部瘢痕牵拉未彻底纠正,再次给予局部手术松解植皮;另外29例患者均一期修复完成,旋转皮瓣后期收缩不明显,患者对于皮瓣色泽、质地、外形均较为满意。见图1~3(见封二)。
面部组织创面修复的目的除了解决创面覆盖问题外,更主要的是改善外形[1]。颈肩胸部皮肤在质地、色泽方面与面部皮肤最为接近,是修复面部缺损的最佳选择[2]。研究发现,在人体颈肩部位分布了大量锁骨上营养血管,包括颈升动脉肌皮支、颈横动脉颈段皮支、胸肩峰动脉胸肌支与肩峰支皮动脉[3]。颈横动脉浅支发出至锁骨上神经中段的神经支中下行的降支伴随神经下行,与胸肩峰动脉分布至胸前壁上部的肌皮支和肩部的肩峰支构成吻合,形成神经旁血管链,且分支分布于神经周围的筋膜皮肤,构成以皮神经为轴心的纵横交错、深浅结合的多层次血管吻合网,皮瓣的顺利成活主要是靠深浅筋膜及真皮下血管网构成三位一体的血管网络。颈肩区静脉回流主要以肌皮动脉缘支和穿支的伴行静脉为主要途径[4]。正是这些纵横交错的血管网对保证颈肩部筋膜皮瓣的成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修复颜面部的方法中,游离植皮后皮片挛缩严重,远期效果较差,后期仍需多次手术修复,而且外观、色泽、质地不能满足患者需求;游离皮瓣因难度较大、手术操作复杂、成活率相对较低,基层医院很难开展;使用扩张器进行修复虽然具有明显效果,但是对于胸部组织的完好性要求较高,而且扩张器需行二期手术,手术次数多,费用较高,住院时间长,经济困难的患者较难承受,另外整个注水过程一般需3个月左右,存在扩张器外露、感染的风险,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很难坚持。我们采取颈肩部筋膜皮瓣一期修复颜面部瘢痕挛缩畸形,在外观、色泽、质地上十分接近颜面部皮肤,既减少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也避免了扩张器二期手术的风险;而且手术操作相对简单,便于基层医院开展,可以更早矫正患者的畸形。由于供区较为隐蔽,不影响患者的外观。
[1] 赵志力,谷廷敏,隋志甫,李蠡,石成方,王驰,杨蓉娅.鼻唇沟皮瓣在面部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感染、炎症、修复,2010,11(2):98-98
[2] 谭谦,周宏礽,王淑琴,郑东风,许澎,吴杰,葛华强,林樾,燕辛.皮瓣修复创面的美学效果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12,28(4):248-252
[3] 陈海芳,廖进民,徐达传.锁骨上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3,21(3):204-206
[4] 胡春梅,李养群,唐勇,杨喆,赵穆欣,陈文,刘媛媛,许砾思.颈肩峰区跨区供血轴型扩张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3,19(4):243-245
10.3969/j.issn.1672-8521.2015.01.019
贺立新,主任医师(E-mail:304hlx@126.com)
201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