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别解在汽车名称翻译中的运用※

2015-03-20 12:59郭初建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意译音译谐音

郭初建

(武汉商学院,湖北武汉 430056)

谐音别解在汽车名称翻译中的运用※

郭初建

(武汉商学院,湖北武汉 430056)

“谐音别解”音译词是一类特殊的音译词,也是汉语翻译中特有的语言文化现象,该现象在汽车名称翻译中普遍存在。相对拼音语言而言,汉语汉字单音节成词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认知图式是其存在的根本原因,同时“谐音别解”具有双重意象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谐音别解;音译词;双重意象;汽车名称

“谐音别解”是杨锡彭(2007)先生提出的一个翻译术语,他认为在汉语翻译过程中,有一类特殊的不同于纯音译词的“谐音别解”音译词。纯音译词每个音节每个字只记录外语词的语音,没有独立的意义;音译用字字面上不能形成合理的语义组合并进而形成一个整体意义;各个字各个音节组合成一个整体,表达一个源自外语词的意义。“谐音别解”音译词则是一类通过“谐音”表达外语源词的语音(语义),同时通过“别解’在谐音过程中煞费苦心地选择音译用字,在字面上形成有意义的组合,表达一个与外语原词的意义根本不相干意义的音译词。

“谐音别解”音译词是汉语翻译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汽车翻译是当前常见的翻译实践。Benz、BMW翻译在汽车名称翻译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目前有关Benz、BMW翻译具有不同结论与表述。本文将结合它们的翻译来分析“谐音别解”在汽车翻译中的运用。

一、Benz BMW的翻译实践

Benz、BMW是全球有名的汽车品牌,有关它们的翻译比较多,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Benz是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创始人karl benz的姓。Benz翻译为人名,往往翻译为“本茨”,翻译为汽车名,大陆翻译为“奔驰”,香港翻译为“平治”,台湾翻译为“宾士”。Benz翻译为“奔驰”,运用了什么翻译方法?陈光磊(2008)认为是音兼意译,认为音兼意译(又称谐音)“就是尽量从音、意两方面兼顾两种语言的特点、、、、从意义上可以找到它与其所指对象的联系”。苏新春(2006)也认为属于音意兼译词,认为音意兼译词是音译与意译融为一体的化合型词。杨锡彭(2007、40-42页)认为是音译词中的“谐音别解”现象,“其实,诸如可口可乐、奔驰、爱斯不难读的字面意义都属于谐音别解,不管是谐声译还是谐音别解借用词语,都是音译借词。”王斌(2010)认为采用了补偿式译法,补偿式译法(ComplementaryTranslation)是将源语词汇音译为目的语词汇时,为了尽量避免同音异义的情况,为译名增加含义,以补偿翻译过程所导致的语义损失。申媛媛(2008)与杨一成(2010)认为是音译加意译法(谐音取意),阳兰梅认为是谐音取义法,吴洁(2009)认为是音意译。

BMW是德国另一著名汽车品牌,BMW是德语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的首字母缩写,翻译为中文为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股份公司。BMW翻译为中文,台湾和香港通常采用零翻译,直接使用BMW,大陆在1983年前翻译为“巴依尔”,之后翻译为“宝马”。BMW翻译为“宝马”,运用了什么翻译方法?周勇祥(2013)认为是创造性翻译,创造性翻译是品牌翻译过程中,译者要特别关注目的语文化,通过联想和创新赋予原品牌一个全新的名称,使品牌译名读者与品牌原名读者反应大致相同。李秀礼(2013)认为是意译法,并对BMW翻译为“宝马”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进行了解读。阳兰梅(2011)认为是音译法,认为BMW在德文里只有商品信息,并无文化涵义,根据B和M两个字母音译为宝马,就使现代载人工具蕴含了丰富的汉语文化信息。杨一成(2010)认为BMW翻译采用了创新型译法。

可见Benz、BMW翻译存在不同译名,同一译名有不同解读的现象,我们将对此进行分析。

首先它们是不是意译词。很多学者认为它们是意译词或者音兼意译词。什么是意译词与意译法,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外语原词的大意来译(杨锡彭2007、106页),根据某种语言词语的意义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词语(《现代汉语大词典》2005)。可见意译是根据源词意义来翻译,而不是有意义的翻译。译词的字面意义与源词意义不等同。显然benz(奔驰)、BMW(宝马)翻译的理据不是源词的意义,而只是一种有意义的翻译,不能认为是意译,诸多学者把benz(奔驰)、BMW(宝马)翻译认为是意译法或者是音兼意译法,极为不妥,这容易使这类有意义的翻译与真正的意译混淆,使我们无所适从。

其次它们是不是音译词与纯音译词。什么是音译词,通过音译的方式借入的词语叫音译词,什么是音译法,就本质而言,就是用目的语相似的音来代替源语读音,源语与目的语联系的纽带是相似的语音。奔驰的汉语拼音是ben chi,与Benz的读音相近;宝马(bao ma)声母与BMW的第一、第二个字母相同,读音相近,因而它们是音译词。根据杨锡彭先生有关纯音译词的界定,纯音译词用字不能形成字面意义组合,谐音别解音译词则形成字面意义组合。“奔驰”通过“谐音”来代替Benz,同时在汉语中形成了字面意义,“奔驰”在《现代汉语词典》(2005)中解释为“车、马等很快地跑”。同样“宝马”不仅用来音译BMW,而且经常出现在宝马良驹、宝马雕车、宝马香车等成语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因而不是纯音译词。

根据杨锡彭先生有关“谐音别解”内涵的分析,我们认为它们是音译词中的“谐音别解”现象。“奔驰”“宝马”不仅是Benz、BMW的音译词,代替源语在汉语中交际使用,而且通过音译用字的选择组合形成字面意义,负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往往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表达译者的文化背景、情感倾向与兴趣愿望,使译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实现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汽车既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一个移动的人间殿堂,它代表了乘驾者的身份、地位、性格、爱好、财富,同时集交通、消费、娱乐、艺术为一身。汽车是交通工具,“速度与运动”是现代交通工具追求的重要特性之一,Benz翻译为“奔驰”,正好顺应和凸显了这一特性。马是古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BMW翻译为“宝马”,暗示了BMW就是古代日行千里的“宝马”,同时“宝马”在汉语文化世界里也是身份的象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有一句:“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吹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宝马”指良马,“雕车”意为华丽的马车。选用“宝马”二字作为“BMW”的译名,不但发音上与原文相近,更重要的是告诉了消费者这是一部样式豪华、性能优异的汽车。

Benz、BMW翻译是音译法中的“谐音别解”式翻译,相对意译法与纯音译法,是一种具有创意性的翻译技巧,因而许多学者认为它们的翻译是补偿式译法(王斌)、创造性翻译(周勇祥)、创新型译法(杨一成),具有一定合理性与指向性。

二、谐音别解是汉语汉字独有的语言文化现象

我国汽车名称翻译,是汉语汉字来翻译原有的拼音语言文字,“谐音别解”音译法在汉语翻译中有其存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谐音别解”音译词是汉语汉字中独有的语言文化现象,汉语汉字的特点是其存在的可行性原因。我们知道在语言文字体系分类中,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孤立语,拼音语言属于印欧语系、屈折语;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拼音字母是音位-语素文字。汉语相对英语等拼音语言,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单音节成词并具有意义。汉语系统四级组成结构——音素、单音节、词、语句——中,有“单音节”一级结构,并且大部分能够独立运用并具有意义。在古代汉语里,绝大多数的词由一个音节来代表,现代汉语虽然复音词大增,但是每一个音节都有自己独立意义,可以独立运用。拼音语言则不同,属于屈折语,使用的是音位-语素文字,音素直接组合成词,只有三级组成结构——音素、词、语句,不存在音素组合成单音节再组合成词,不存在一级既独立又有意义的单音节。汉语比拼音语言多了一级能独立运用、具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节,这是汉语与拼音语言最大的区别,也是谐音别解音译词存在的根本原因。

以Benz翻译为例,Benz在拼音语言中是由4个音素(B、e、n、z)直接组成词,4个音素之间不存在组合音节。翻译为汉语,根据汉语的音节结构特点,在大陆,我们倾向于把Benz音译为benchi,在以ben为读音的诸多汉字中选择“奔”(有奔走急跑之意)来翻译Benz前3个音素;在以chi为读音的诸多汉字中选择“驰”(有快速跑之意)来翻译Benz后一个音素z。“奔”与“驰”在汉语中都具有独立的意义与用法,在源语Benz中则没有。当然“谐音别解”音译法在运用过程中具有较大的主观选择性,Benz在大陆音译为bnechi,再对译为“奔驰”,Benz在香港音译为ping zhi(平治),在台湾音译为bin shi(宾士)。是主观选择的结果。《现代汉语词典》(2005)中以ben为读音的共有在有14个汉字,以chi为读音的有51个汉字,在以ben chi为读音的众多意义与文字组合中,选择“奔驰”来音译Benz,也是译者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单音节成词,汉字都有意义,不仅是汉语汉字的特点,而且已然成为汉民族的一种思维方式与认知图式。汉字总表达一定意义已成为汉语汉字的认知图式(cognitive schema),汉语汉字的认知图式使人们习惯于每个字每个音节都有意义。(杨锡彭2007)。汉语中绝大多数语素都是单音节的,单音节语素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使得人们习惯于每个音节都有意义,即使是没有意义的音节,也要让它变得有意义(赵元任1979,79页)。可见“谐音别解”以它独特的价值顺应了这一思维方式与认知图式,使之成为汉语汉字常见的、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

同时“谐音别解”音译词具有双重文化意象功能,第一重文化意象是通过音译法保留的源语文化意象。卡尔.本茨(Karl Benz),世界第一辆内燃机驱动三轮汽车的发明人,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被誉为“汽车之父”。Benz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明汽车的人”的意象符号。“奔驰”音译Benz,则保留了这一文化意象符号。第二重文化意象通过“谐音别解”创造的译语文化意象,“奔驰”在汉语中除了音译Benz外,本身就有有“车、马等很快地跑”这一文化意象。“谐音别解”音译词不仅顺应了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与认知图式,而且具有双重文化意象价值,是其存在的必要性原因。

本茨(人名)→Benz(源语文化意象)

奔驰(车名)→Benz(源语文化意象)/车、马等很快地跑(译语文化意象)

三、谐音别解在汽车名称翻译中广泛运用

不仅仅“奔驰”“宝马”是“谐音别解”式翻译,“谐声别解”音译词在汽车翻译中大量存在。Bentley是英国人Walter Bently创立著名超豪华运动轿车品牌,作为人名翻译为“本特利”,车名翻译为“宾利”,后者通过“宾”突出了它的品牌定位以及乘坐者的高贵身份。porsche是德国人Ferdinand Porsche创立的著名跑车品牌,Porsche翻译为人名为“波尔舍”,翻译为汽车品牌名为“保时捷”。后者通过“保时”“捷”等字与词突出了该车具有极佳的运动性能。Jaguar是英国著名著名跑车、轿车品牌,动物名意译为“美洲虎”,汽车品牌翻译音译为“捷豹”,通过“捷”来突出其“速度与运动”特征。布加迪是法国著名超级跑车品牌,2003年推出了以著名赛车手Pierre Veyron命名的车型Veyron,目前有两个译名“威龙”、“卫航”。“威龙”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图腾“龙”来翻译,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卫航”则突出了这款超级跑车具有极佳的极速与加速性能,此车速度超过400km/h,是多年世界极速纪录的保持者。大众汽车有一款高端SUV车Touareg,Touareg是居住在撒哈拉沙漠中的游牧民族,以身份高贵、能在恶劣环境下生存著称,有“沙漠中的贵族”的美誉。作为部落名翻译为“图安雷格”,作为车名翻译为“途锐”,“途”是道路的意思,“锐”是锐利的意思,暗示该车具有良好的越野性能。

“谐音别解”音译词用字选择往往与译者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与产品性能属性有较大关联,“谐音别解”翻译过程中对选字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与顺应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译语文化的顺应,典型例子是对具有传统文化内涵“龙”图腾的选择。在西方文化中,dragon(龙)是邪恶与罪恶的化身,很少用来命名汽车,但在中国文化中“龙”是汉民族所敬奉的图腾,是吉祥雄伟的象征。在“谐音别解”音译过程中不是dragon的源语词也往往翻译为“龙”。Citroen是法国著名汽车品牌,是创始人Andre Citroen的姓,翻译为中文就是“雪铁龙”,布加迪Veyron是一个人的姓,翻译为“威龙”,Avalon是丰田在北美市场推的一款中大型轿车,Avalon翻译为地名为“阿瓦隆”,是凯尔特族传说中的西方乐土岛,据说亚瑟王及其部下死后尸体被移往该岛,车名翻译为“亚洲龙”;grand voyager是克莱斯勒著名车型,Voyager是“航海者、航行家”的意思,车名翻译为“捷龙”。

二是对汽车是现代交通工具属性的顺应,交通工具追求“速度与运动”特性,因而在“谐音别解”翻译中倾向于选择与“速度与运动”有关的字:奔、驰、捷、动、劲、行、速、腾、迈、锐、越、翼、赛、航、翔、跃、骋、驭等。大众jetta翻译为“捷达”,Sagotan翻译为“速腾”,Magotan翻译为“迈腾”,Phaeton翻译为“辉腾”。雪弗兰Malibu翻译为“迈锐宝”。

三是对汽车乘坐者身份与的顺应,汽车是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在“谐音别解”翻译中大量使用与“身份与地位”有关的字:宝、君、尊、荣、酷、霸、帝、威、虎等。BMW翻译为“宝马”,大众Bora翻译为“宝来”,Royaum翻译为“荣御”,斯柯达yeti翻译为“野帝”凯迪拉克DeVille翻译为“帝威”,现代Azera翻译为“雅尊”,起亚Borrego翻译为“霸锐”cadenza翻译为“凯尊”等。四是对汽车使用感受的顺应,汽车使用追求旅途安全、舒适、愉快,在“谐音别解”翻译中往往选择“旅途、安全、舒适、愉快”有关的字:途、雅、朗、逸、乐、凯、悦、逍等。大众lavid翻译为“朗逸”,Touran翻译为“途安”,雪弗兰Lova翻译为“乐风”,菲亚特Bravo翻译为“博悦”等等。

[1]杨锡彭汉语外来词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陈光磊改革开放中汉语词汇的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5]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帅金石汽车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周勇祥“动态对等”理论关照下的汽车品牌翻译[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8]王斌论品牌命名翻译[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0.

[9]申媛媛任晓霏外国汽车商标的翻译及翻译目的论[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10]吴洁汽车商标译名的文化蕴含[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11]杨一成.汽车商标名的来源与翻译[J]文史博览.2010(6).

[12]阳兰梅.汽车商标词的文化蕴含及其汉译方法谈[J]科技信息.2011(4).

[13]李秀礼目的论指导下的商品品牌翻译[J]青春岁月2013(7)上.

责任编校:徐晓

On Homophony Strategies in Translation of Automotive Brand Names in Light of Translation of Benz and BMW

GUO Chu-jian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56,China)

Homophonic words,a special kind of words produced by transliteration,are uniqu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phenomena in Chinese translation of other languages.These words widely exist in automotive brand names' translation.The underlyingcauses ofthese words include three:Chinese language(non-alphabetic)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 syllable words,unique Chinese thinking mode and cognitive schema.In this sense,homophonic words,with double image value,contain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homophonic words;transliteration words;double images;automotive brand name

H315.9

A

2095-7955(2015)06-0093-04

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汽车名称多角度研究》(项目编号:15G129)。

2015-11-22

郭初建(1977—),武汉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化语言学。

猜你喜欢
意译音译谐音
勇闯长龙阵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谐音词里的民俗》
谐音词的规则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绝妙的数字灯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