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2015-03-20 11:55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优化策略

曹   勇

(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安徽 安庆 246133)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曹 勇

(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摘要: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旨在培养在校大学生掌握就业相关的知识、能力、技能,但由于认识不足,课程建设起步时间晚,其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将教育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引入就业指导课的实际教学中,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此,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需要改变固有模式,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本体,促进本体生态化;优化课程教学环境因素,构建适度生态教学体系。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就业指导课教学;优化策略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旨在培养在校大学生掌握就业相关的知识、能力、技能。国外对该课程的研究较早且已形成体系[1-3]。国内高校从2009年起开设此门课程,由于课程起步时间晚,认识不足,在课程教学、建设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功利化,教学理念存在偏误,授课模式局限,学时分布不合理[4];课程定位不合理,内容实用性不强,教学效果不佳[5],教学模式缺乏新意,师资队伍建设滞后[6],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目前对优化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较多,而用教育生态学原理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是当下教育方式改革的研究热点[7-9],“教育生态学”是指运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理解和把握教育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的科学[9]。笔者拟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切入,具体探讨就业指导课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1.课程教学中教师队伍建设不合理

担负就业指导教学任务的教师团队作为高校就业课程教育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其行为标准是课堂生态的决定因素之一。2009年以前,国家没有开设专项的就业指导专业课程,间接造成高校缺乏相应的富有相关教学经验的就业指导专业教师的局面;而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多数由学生就业管理部门的干部和各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和辅导员来担任,多数人没有参加系统的业务知识学习和相应的专题培训,没有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同时他们由于平时的工作重心多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精力还是思想上都难以满足学生的要求,超负荷的工作使得教学团队产生了疲倦感以及消极的情绪,这对新领域和新课题的研究有了负面的影响[10]。

2.课程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差异性

就业指导课课程教学大多采用上集体课,上大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整体指导,部分学校为缩减课时,把相同专业甚至不同专业的学生放在一起上课,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及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课程设置多从一年级开始,而对于部分学生尤其是对大一年级新生而言,谈职业规划似乎为时过早,容易造成学生对职业前途的迷茫,反而形成一种自卫性的心理担忧[11]。

3.课程教学中师生关系发展不协调

一直以来,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大学就业指导课程中教学生态系统的主导因素和能动因素。教师以就业知识的传授为主,课堂上教师单向灌输陈旧的书本知识,枯燥单一,学生听课过程缺乏兴趣和积极性,逐渐趋于被动。同时,教师在日常的自我学习提升的过程也非常缓慢,不能够主动地利用现有知识来提高教育水平,不懂得突出自己优点,缺乏以与时俱进的观点讲授课程,长此以往,就会被教育对象视为死板的教学者。此外,教学中学生进行职业体验的环节太少,教师,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也就对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和追求。

4.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缺乏系统性

虽然目前就业指导课有统编教材,但缺乏系统的教学大纲,且部分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学科教研室,学期内分配课时数相对较少,教师备课时多根据自己对就业状况的理解去准备教学内容,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主要局限于对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择业的方法、程序、技巧等内容,缺乏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学生个性的塑造、创新能力的培养、潜能的开发、创业素质的培养等深层次的内容。课程内容比较狭窄,体系不够完善,不利于大学生对自己职业定位和就业选择。

二、高校就业指导课生态学体系构成

就业指导课在教育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毋庸置疑,缺乏整体性视野和系统性思维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可以将教育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引入就业指导课的实际教学中,利用生态学原理探讨、解决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008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要求》。其中明确指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个性化就业创业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程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实验社会及树立创业意识提供必要的指导。”[12]这当中蕴含了丰富的教育生态学思想。从教育生态学角度来看,教师、学生构成就业指导课生态教学的两大生态主体,而与教学相关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构成两大教学生态环境,与生态主体共同构成的有机统一体。物质环境包括教学设施、教学时间、空间,精神环境包括师生情感、教学制度、教学内容等元素。上述各元素之间存在信息流、物质流、能力流的持续动态交换,进而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因子共同构成微生态系统,各种因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平衡-失衡-调整-再平衡的矛盾运动中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学生通过教师传授知识获得所需,学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环境,即教学环境是由此两部分相互作用而组成。高校就业指导教学作为这一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通过信息的流动以及能量的传播所形成的网状关系联系起来,来发挥其所特有的优势来提高和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教学[13]。

三、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优化就业指导课程教学

当前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教学需要改变固有模式,吸收生态学中人本化的教育思想,创新教学理念,实现教育的生态功能。

1.优化教育本体,促进本体生态化

(1)优化教学主体,促进主体生态化。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对课堂教学生态构建起主导作用。一是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生态主体的层次和结构。高校通过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参加各类校内外培训、研讨、参观、交流等活动,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二是促进教师的学科多样性,可以从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专业选拔一批具备多重知识背景的优秀教师从事一线就业指导教学,满足不同学科毕业生就业需求。三是确保教师组成多样性,高校可以聘请地方人力资源专家作为指导教师,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相关技能、知识的讲授和培训。四是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多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式,形成良性互动的教学氛围。

(2)优化教学客体,促进客体生态化。学生是教学生态关系中的客体,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中影响因子的作用。教师应针对学生不同个体生态的特点,调节教学环境中的影响因子,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来改善教学效果,使其满足学生的需求。把握社会对毕业生就业要求这一主导因子,建立就业咨询工作室,就业网站聊天室等,并结合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利用限制因子定律、耐度定律,调节学生心理、情绪,满足学生精神方面的建设需求,帮助学生改变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主体自觉性意识的产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提升自我认知,全面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14]。

(3)优化教学主体与客体关系,促进课堂教学生态化。师生关系是教学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主导因素和能动因素,要建立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第一,在上课之前,教师先要做好调研,将一些热点或者学生所关注的社会动态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吸引学生眼球,从而使得学生主动配合教学,或者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增加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机会,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及合作来完成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回应,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促进情感和知识的双向互动,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态化。

2.优化课程教学环境因素,构建适度生态教学体系

就业指导课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媒介和教学体系。随着自身发展,教育生态环境的各种生态因子对于教育生态的个体、群体、系统都有自己适应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在此范围内,主体和客体都能很好发展,这就是教育教学中应该遵守的最适度原则。

(1)优化教学媒介设置。教学媒介主要包括教学时间、空间和相关的教学设备。高校要尽可能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走出教室,融入社会实践,提升学生掌握就业技能的意识。充分使用教学资源,多开设小班,采用小教室上课,优化教室的布局,尝试改变传统的“三尺讲台”形式,设置成圆形或环形的布局,便于教师授课时实现与学生面对面地平等交流,易于活跃课堂气氛。

(2)优化教学体系设置。第一,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学习目标,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能动学习。第二,构建科学的教学内容。改变就业指导教学以前单一化、机械化的模式,针对各个群体的需求特点来创新就业指导教学的内容。第三,形成系统的教学思路。课堂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在就业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通过锻炼自己解决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能动地获得相应的认知,应依照年级递增,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职业,就业方面的指导。第四,制定科学的课程评价机制。对教学过程和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反馈意见,注重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的评价,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将学生作为课程评价的主体,有利于课程的改良[15]。第五,确保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多种教学方式,创设情境法、运用案例教学法、导入问题教学法等形式[16],充分运用团体辅导技术、角色扮演、模拟招聘、自由小组讨论等手段,发放毕业生就业调查意向问卷,充分利用网络等工具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建立就业网站,了解学生的择业心理和就业动态。

参考文献:

[1]赵兰芳,项中.论国外就业指导先进经验的借鉴与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129-130.

[2]马克·帕金森.应聘中能力和个性测试[M].金马,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3-5.

[3]陈美婧.国内外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综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2):51-52.

[4]张彦坤,王尧,谢桂花.职业规划视阈下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5):32-33.

[5]李迎春.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8(10):51-53.

[6]翟国栋,陈浩.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的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6):43-44.

[7]何绍福,李晓霞.论生态学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J]. 教育科学,2007(5):45-47.

[8]邱柏生.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兼论生态德育研究的方法论指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1(8):59-60.

[9]刘贵华,朱小蔓.试论生态学对于教育研究的适切性[J].教育研究,2007(3):7-9.

[10]陈·巴特尔,黄芳,陈安吉尔. 剑桥大学何以造就科学精英——基于教育生态平衡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3(2):33-35.

[11]吕中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全程化、分阶段教学探微[J].长春大学学报,2007(3):96.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EB/OL].(2008-01-16)[2014-11-0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45/200802/11260.html.

[13]王凤产.试探教育生态规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4):14-16.

[14]刘贵华.生态哲学与大学教育思想变革[J].高教探索,2011(3):20-23.

[15]王晓红.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173-174.

[16]朱焕辉,钱灿平,陈邵华. 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构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85-86.

责任编校:汪沛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5)05-0157-03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5.038

作者简介:曹勇, 男,安徽安庆人, 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讲师,硕士。

基金项目:安庆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项目(SK201405);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AQSK2015B015)。

*收稿日期:2014-11-07

网络出版时间:2015-11-11 10:42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51111.1042.038.html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学优化策略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高职英语听说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的功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