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超声成像对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5-03-20 11:28王泽川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颈动脉外周血硬化

王泽川

(揭阳市中医院 超声科 广东 揭阳 522000)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临床较为多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特点为受累动脉病变由内膜开始,常累及弹性和大中等肌性动脉,若发生动脉腔阻塞,该动脉供应的组织或者器官会发生缺血或者坏死[1]。目前,超声是诊断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手段,具有重复性好、操作简便、无创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外周血管动脉硬化的诊断[2]。本研究选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二维超声检查其外周血管,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揭阳市中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0 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中男14 例,女6 例;年龄24 ~42 岁,平均(31.5 ±4.2)岁。检测范围:颈动脉由锁骨上窝颈总动脉起始段到颈内外动脉分叉部位;股动脉由髂股动脉到股动脉分叉部位。

1.2 检查方法 采取二维超声技术进行检测。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将频率控制在5 ~13 MHz,选择相应的检查条件进行常规血管扫描,观察患者病灶内部结构、形态以及大小,并且测量斑块和血栓的大小、内-中膜厚度、血管内径等。选择感兴趣区,在彩色和二维血流图进入最佳状态时存储图像,切换至VET 模式,然后根据增强血管区域调整相应级别,对于血管较小者选择5 ~6 级,一般选择3 ~4 级,存储图像。

2 结果

2.1 超声表现 50 例患者超声表现为斑块形成和内膜面粗糙、增厚者分别占92.0%(46/50)和34.0%(17/50),表现为颈动脉内膜面粗糙和增厚者占10.0%(5/50)。

2.2 形成部位 斑块形成部位总共有68 处,其中左侧38 例(55.9%),右侧30 例(44.1%)。斑块形成部位中,颈总动脉球部最多,占56.0%(28/50),分叉部占28.0%(14/50),颈内动脉起始部占10.0%(5/50),颈总动脉占6.0%(3/50)。

2.3 斑块类型 软斑和硬斑的斑块类型所占比重最大,分别为46.0% (23/50)和44.0% (22/50),混 合 斑 者 占8.0%(4/50),扁平斑者占2.0%(1/50)。

2.4 相关疾病情况 所有患者合并脑梗塞和冠心病比例最大,分别为34.0%(17/50)和24.0%(12/50);脑萎缩占6.0%(3/50),糖尿病和脑萎缩各占4%(2/50)。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患者病理特征为血管内膜出现脂质沉淀现象,并且会慢慢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粥样斑块会因为内膜表面产生溃疡而形成粥样溃疡,在破溃后粥样物质就进入血流,并且逐渐形成栓子,最终导致远端血管栓塞。目前,对于外周血管粥样动脉硬化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 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以及超声多普勒成像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虽然是诊断血管狭窄的金标准,但是因为其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并且禁忌证范围较广,对于老年人群或体质较弱者不可进行检查,并且也不能够有效显示斑块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随着医疗技术器械的不断改善而逐渐取代了CT 血管成像技术,但是其设备昂贵,且操作复杂,因此不能够在临床上广泛推广[3]。二维超声在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中操作方便,诊断率较高,是一种无创诊断方法。

在本研究中,二维超声检查显示患者血管内膜面粗糙、内膜和中膜厚度增厚及斑块形成,以斑块形成所占比重最大,可能与所选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时间较长相关。该结果与陈玲等[4]研究结果类似。颈动脉斑块左右两侧相差不大,而血管部位以颈总动脉球部占多数,为56.0%(28/50)。合并脑梗塞和冠心病比例最大,分别为34.0%(17/50)和24.0%(12/50)。这说明超声检查能够为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但二维超声也存在以下缺点:①可显示大多数软斑,但在表面形态,特别是低回声斑块和分叉斑块显示较差;②动脉分叉处斑块显示较差;③混合斑中高回声反射占大部分时可显示清晰,而低回声反射占大部分时显示较差。

综上所述,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主要表现为斑块形成、内膜面粗糙,以软斑和硬斑的比例最高,二维超声成像在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1]王君.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策略[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915,17(1):109-110.

[2]Behera K K,Joseph M,Shetty S K,et al.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in subjects with fibro-calculous pancreatic diabetes[J].J Diabetes,2014,6(2):158-163.

[3]杨丽霞,田祥全,郭瑞威,等.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特征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9):740-743.

[4]陈玲,张传旗,汪光枝,等.64 层螺旋CT 联合检测外周血CD4CD28-T 淋巴细胞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12):1322-1323.

猜你喜欢
颈动脉外周血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