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感体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有效应用*

2015-03-20 11:17丽,刘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张 丽,刘 娟

(武汉理工大学 华夏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论情感体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有效应用*

张丽,刘娟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摘要: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学过程中重灌输、轻交流,忽视彼此情感的沟通;重外律、轻内修,忽视体验能力的培养;重认知、轻情感,忽视真实生活的体验。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以教学情境激发情感、以学生体验培育情感、以教师激情引发情感、以社会榜样强化情感,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情感体验;思想政治理论课;设计;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B424)和湖北省教育厅2014年人文社会科学专项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4Z074)的研究成果。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缺乏情感体验的原因剖析

早在2004年,党中央的16号文件指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既讲道理又要为大学生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1]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教学工作评价来看,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促进作用是很明显的。但在不少高校的教学环节中,还存在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例如部分大学生知而不信、言而不行,个别大学生对理论的认知方面还存在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各种思潮的影响下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在集体中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少数大学生个体生活能力差、学习没有动力、对未来没有方向,这虽然体现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知识教育与人文熏陶相分离的现实状况,但是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切身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灌输,轻交流,忽视彼此情感的沟通。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教辅资料的规定性,决定了教学目标定位的抽象化和文件化。教材内容以追求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取向和思想品德的认知为主,以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为主。这种宏观性的定位对于国家和政党层面是适合的也是必要的,但对于广大学生而言,则显得有些抽象和空洞。因为,很多内容远离了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大学生的价值需求有疏离感,不能解决大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理想、信念、目标、方向等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将教材内容转变成教学内容时,也只是呆滞地复制和照搬,缺乏自我解读,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单向灌输多,双向沟通少,忽视了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认知、接纳、反省、体验的思想转化过程,缺乏结合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和经验结构的再创造,缺乏具体情境的创设和运用。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外律,轻内修,忽视体验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主要培养目标。但目前对这一课程教育目标的评价和考核仍然是以考试为主要手段,大部分高校都采取统一的、标准化的试卷进行考核。尽管有些高校采取了期末考试与平时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知识性质课程的公式化考评形式。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得不注重学生掌握理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过多地加强对概念、理论、原则的掌握以及价值判断、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却忽视了对学生丰富的情感、切身的体验、个体的领悟、充分的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引导;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地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机械化记忆、灌输性背诵、现成性模仿,但却在事实上不经意地抹杀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需的那种直觉、敏感和灵性的把握。忽视了他们个体的道德困惑、情感需要和思想难题的分析和解决,缺乏对大学生人格发展和道德生活中面临的关键问题的引导。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认知,轻情感,忽视真实生活的体验。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能力目标也正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实际观察、分析和理解能力,培养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处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坚持与大学生的各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对于提高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民情,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受传统高校教育教学观念影响,以及高校办学条件、课程经费、安全责任因素等方面的制约,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依然比较薄弱,仍然显得有些形式化、空洞化,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特别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某些形式主义、跑马观花现象,使得大学生缺乏对改革开放的情感激发和社会现实的情绪体验,未能给学生留下充分的独立思考、交流讨论、自主选择、能动参与的空间。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情感体验的有效路径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这说明了情感体验的重要性;“情到理方直,情阻理难通”,这辩证地阐述了情感体验与知识习得之间的合理关系,说明道德不是教来的,而是通过感染获得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遵循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教育理念,创设教育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富有教育内涵、充满教育智慧的情境空间,将严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以“鲜活而不苍白,生动而不呆板,亲切而不生硬”的教育实践,让青年大学生“入耳”、“入脑”、“入心”。[3]

1.以教学情境激发情感——创设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情境。情感体验既是一种接受,又是一种“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感染。我们要大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必须极力营造和创设一个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良好情境和氛围,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的真情得以自然流露和生发。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展现情境、影视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表述情境、表演模拟情境等形式来实现,带领学生不知不觉地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于境中生情。

2.以学生体验培育情感——构建多元互动、学生自主的体验活动。现实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田园,一旦离开了对活生生的社会实践真实的体验,思想政治教育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成为我们批判的那种干瘪、抽象、空洞的说教,难以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缺少学生的体验,教师的教育自然显得苍白无力,浮光掠影。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运用“情境—互动—体验—感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共同参与活动中体验情感、领略真谛。只有这种体会才是真切的,是传统的“灌输”、“说教”所无法取代的。

3.以教师激情引发情感——教师驾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艺术。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在认知过程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教师本身情感的投入与否或者投入的多少是先决条件。如果一个政治理论课教师上课时面无表情、语言平淡、有气无力地照本宣科,学生昏昏沉沉、懵懵懂懂,这样的教学肯定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唤醒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应该以精神饱满、情绪激昂的状态走进课堂,用科学正确的理论、生动形象的方法、充满激情的语言来传情达意,做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才能与学生一起爱其所爱、憎其所憎,才能与学生一起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4.以社会榜样强化情感——现实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田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是一种非常直观的、现实的价值引导。就整个社会而

言,离不开榜样的力量。如“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十佳教师”等等,都是给整个社会树立的榜样。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合理建构,更是离不开这些榜样的作用。

榜样的示范作用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榜样现身说法,可以通过优秀毕业生的事迹报告,或者与在校大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在具体的事迹和情境中体验榜样的力量。第二种是间接介绍榜样,通过先进人物事迹、视频,图片材料等介绍榜样,让学生在教师生动形象的描述中体会榜样的力量。

总之,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情感体验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们要充分运用教学情境激发情感、运用学生体验培育情感、运用教师激情引发情感、运用社会榜样强化情感,这种情感体验的教学模式,势必会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并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7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

[3]帅松林.谈谈“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教学方式[J].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011,(2):61.

责任编辑:周小梅

作者简介:张丽(1979-),女,湖北黄冈人,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刘娟(1979-),女,湖北新洲人,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5-10-16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890(2015)04-0061-02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