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骞
文化旅游发展与旅游英语课程优化初探
周 骞
针对目前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现状和目标,在旅游英语教学中设置一些旨在学习了解中国历史文化、风俗民俗、宗教信仰等具有中华特色的文化知识性课程很有必要。在高校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旅游文化是提高课堂互动、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优秀的旅游从业者的一种有效途径。
文化旅游;旅游英语;优化设计
十八大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从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的产业定位空前提升,已全面融入国家战略。而其中入境游也成为了国家外汇收入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促进国家间文化交往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拥有诸多举世闻名的旅游资源,长城、故宫、兵马俑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国内大量的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景点也为世界各地人民所熟知,慕名而来的游客逐年增加,入境游人数和收入均呈增长态势。
旅游业虽说是一种产业,但从本质上来看,旅游其实是一种文化行为。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正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和认可。来中国旅游的外国友人不仅仅是为了欣赏我国大好河山,更是为了解读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得到精神满足。在此大环境下,富有中国特色旅游文化的定位、完善、宣传和发展将很大程度地影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文化旅游的走向。英语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将在入境文化旅游发展中发挥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入境游人数和收入同其他旅游国家相比仍相对较小,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成正比。从事入境游的服务人员不论是人数或是资质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人们不难发现,尽管一些景点的外语讲解员业务十分熟练,对于景点文化信息倒背如流,能够流畅为国际友人解说,但是由于缺乏文化渗透,讲解员难以精确地表达出景点体现的文化精髓。部分旅游从业者虽然英语水平很高,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文化背景知识,难以深入全面向入境游客展现景点文化底蕴。就目前国内旅游从业人员资质以及旅游文化教育现状来看,能同时将外语与本土历史、人文旅游融会贯通的人寥寥无几。
旅游英语教学与旅游业实际的接轨问题日益突出,真正实现英语教学与中国特色旅游文化的有效结合,成为实现教育与市场相互成就的当务之急。学生在英语课堂中普遍存在参与度较差的问题,特别是这种强调参与的实践型课程,只有学生的踊跃参与和积极响应才能达到课程效果,才能真正提升旅游专业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如何加强学生参与度,首先是让学生有能力参与到课程中,其次是老师有办法让学生打破课堂静默,参与到课程中。因此,针对国内旅游资源特点,需要优化改革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以期能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在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渗透特色旅游文化,更高效地提高其课堂互动性及传播文化旅游的实际能力。
1.明确培养目标。作为授课老师,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重视文化信息渗透,从以往单一的语言能力培养向知识和文化复合培养模式转变。要认识到旅游英语教学不同于大学英语教学,其重点不再是学习语言,掌握语法,而是要掌握旅游背景知识、文化内涵和交际运用的各个方面,真正实现知识与文化的渗透交融及融会贯通。
2.探索培养模式。在总结现有旅游专业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模拟现场教学。在多媒体环境下,模拟现场条件下,进行相关景点文化讲解,让学生结合讲义和现场,更好地了解相关环境下的英文表达。教师还可组织校内实训,让学生之间相互模拟旅游过程,模拟实地导游讲解,模拟英文交流和探讨,熟悉可能的交流细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当地旅行社合作,让学生参加校外实习,加强课堂所学练习,从实战的角度运用课程所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实现特色文化知识和技能服务加以配套。
3.完善课件讲义。旅游英语课程讲义要体现双重文化能力,一是对英语知识文化的培养;二是对旅游知识文化的理解渗透。因此,讲义要以旅游英语教材为专业教学基础,增加与旅游文化紧密相关的信息。通过整理景点解说词,形成篇章型课堂讲义,并针对设计多媒体教学材料,编写教学方案。通过对于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实施,使学生能够把专业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普遍提高。
4.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渠道、多手段的方式向学生渗入旅游文化知识。可以收集一些特色景点图片,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幻灯片、录像等资料给学生动态感受。教学内容应更注重旅游案例型教学,增加国内特色旅游文化相关的比重,扩宽旅游知识面。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于一体,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三位为一体,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5.改进教学方法。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更加具有创造性、互动性,能激发学生潜能和求知欲望的教学方式。如讨论式教学模式,组织实战带团等等。
6.利用信息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图书馆,英语实验室,组织模拟旅游实践活动团队,举行案例分析大赛等等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积极协助学生利用校内外资源查阅相关文化知识文献,了解翻译惯例。
7.加强队伍建设。高等教育离不开高文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培养适应市场发展的文化旅游从业人才,对师资队伍提出了一定的挑战。队伍建设方式可按照实际情况适当进行,如鼓励现职教师进入相应旅行社进行短期挂职锻炼,也可聘请旅行社资深导游来学校演讲,授课,相互交流学习等等。
8.改进考核制度。在课程常规笔试考核的基础上,加上难度适中的口语考核和模拟实践考核,以考核的手段帮助学生加强对课程的理解,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实际从业能力水平。从仅仅注重学分和学生试卷考试成绩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分转变。优化考核方式,设计出平时分中的实践能力分结构。
综上所述,在高校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旅游文化是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课堂互动性,培养优秀的旅游从业者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优化高校旅游英语课程设置,对接高校培养与旅游市场需求,可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夯实专业素养,增强综合素质,扩大应用适应面,为将来有效传播中国本土旅游文化提供坚实的桥梁与媒介。
本文为安徽三联学院2014年度院级科研项目“大学英语课堂互动型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项目编号:2014S018)成果
[1]陈善化,张雳.繁荣旅游经济开发历史文化资源[J].旅游研究与实践,1999, 3(28):37-38.
[2]李贝贝,郑国璋.入境游客旅游消费变动的实证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 27(2):112-117.
[3]石张宇,周葆华,沈惊宏.安徽省入境旅游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旅游论坛,2014, 7(1):51-57.
[4]徐艳,朱生东,聂祝兰.徽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 15(1): 16-19.
[5]丁立福,曹杰旺.安徽旅游翻译文化性失误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10, 31(6):122-125.
[6]魏凤云,王金超.高校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27(6):164-167.
[7]张洪,程振东.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贡献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3, 13(8):38-41.
[8]冯郑凭.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2008, 22(6):65-68.
[9]马瑛.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 21(5):61-64.
[10]邱秋. 旅游英语的情景教学法探索[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1(04).
[11]王中伟. 大学旅游英语的教学探析[J].群文天地,2012(10).
[12]景宇平. 浅析ESP教学方法与特点——以本校选修课旅游英语为立足点[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0(04).
[13]李秀玲. 浅谈《导游英语》的优化教学[J].河南农业,2008(06).
[14]刘宇. 高职院校旅游英语课程教学刍议[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15]罗春科,杨国民.高职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成功(教育),2008(12).
责任编辑:苑莉
G642
:A
:167-6531(2015)22-0063-02
周骞/安徽三联学院英语系讲师,硕士(安徽合肥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