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我行我MOOC

2015-03-20 20:32李尚志
中国大学教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师资培训大学数学

李尚志

摘 要:MOOC教学正在我国高校逐步推开,人们对MOOC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作者根据自身的实践,对MOOC内涵、MOOC教学及MOOC在师资培训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MOOC;师资培训;大学数学

我从2006年开始,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文科研究生开设了一门通识课程“数学大观”。虽然是每周3小时连续上课,6周上完,但课程的基本结构不是长篇大论地讲理论,而是围绕一个个故事展开的,通过故事引出数学思想,介绍数学方法。2011年,我按照视频公开课的要求,将课程内容重新组织成了时长35分钟左右的片段。每个片段围绕一个主题自成一讲,大体上由两个故事组成,总共14讲。

2013年11月,我将视频公开课“数学大观”改造成为慕课,并于2014年3月开课,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的252名学生选修了本课程。2014年秋季,又有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暨南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石河子大学等高校的800多名学生选课。

一、我对MOOC的思考

MOOC是Massive(大规模) 、Open(公开)、Online(在线)、Courses(课程)的简称。目前有一种流行的说法:MOOC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是改朝换代。传统的教学是满堂灌,有了MOOC就变成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教学将被MOOC取代,由纸质教材培养出来的教师将被淘汰,等等。

不论怎样说得天花乱坠,MOOC无非是把教师讲课录成视频让学生看。如果课堂50分钟讲授是满堂灌,那么照样录下来分割成若干个15分钟的碎片,难道就不是满堂灌?如果“自主学习”是指学生看完录像之后可以自主讨论,那么学生在传统的教室中听完课后难道就不能自主讨论? 况且,老师现场指导下的讨论难道不比远隔千里的视频讨论效果更好?

MOOC的关键词不是慕(MOO), 而是课(Course)。课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就是让学生学到应当学到的能力和知识,这是从孔夫子到现在几千年不变的传统。MOOC的许多支持者不屑于关注“课”这样的老掉牙的名词,不关心怎样使用MOOC让学生受益,只热衷于炒作“慕”这样的时髦新潮的形容词。殊不知,名词才是主人,形容词只是奴仆,离开了名词的形容词只是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风一吹就烟消云散了。

MOOC不能让差的课程变好,但能够让好的课程被更多的人分享,通过Online和Open实现Massive,让缺乏优质师资的学校的学生也能直接享受到最好的老师的课程。即使是师资力量最强的学校,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教室的容量有限,优秀教师也不可能直接向全校所有学生授课。然而,通过MOOC却可以让校内校外、本地外地甚至国内国外所有感兴趣的学生共同受益,不受地域的限制,并且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

MOOC只是一个新的舞台。好的舞台可以为节目增添光彩。但节目的好坏首先不在于舞台,而在于剧本的创作和演员的表演。MOOC建设的成败也是如此,首先在于课程内容的设计和讲授。如何将教学内容讲得深入浅出,为学生喜闻乐见、易懂易学,这是几千年不变的传统任务,MOOC的诞生也不会改变什么。

二、我的MOOC教学

自2014年3月开设“数学大观”慕课以来,有关选课高校配备了专门的指导教师,组织和督促学生观看课程视频,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将学生学习、讨论情况及疑难问题及时反馈给我。课程进行期间,我主持了4次直播互动课,通过网络对学生的学习讨论情况进行点评,解答他们的疑问。其中有一次直播互动课还是借出差机会到重庆大学与选课学生和指导教师现场进行,并通过视频互动的技术手段与四川大学的学生互动交流,如同在一个课堂,讨论得热火朝天,有声有色。课程结束时,还按照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课程管理规则进行了严肃认真的考试。本课程是通识课程,教学目标不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是引起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想方法有所体会。选课学生既有理工科甚至数学专业,也有文科学生,我出了两份不同的试卷,一份是文科性质,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说明自己通过学习本课程的收获,对数学思想和应用有何新的体会。另一份是理科性质,利用本课程涉及的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学生可以任选一份或同时做两份试卷,以得分多的一份试卷的成绩为考试成绩。各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参加学习讨论活动的表现和平时测试题给出平时成绩,共同得出课程成绩。这种考核既严格要求又合情合理,学生成绩分布合理,略高于传统课程。

“数学大观”是各选课高校原来没有开设过的数学文化类课程,学生通过学习确实达到了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和了解的良好效果。但是,如果他们回到大学数学基础课程(如微积分、线性代数)的课堂,学起来仍然很困难,甚至是在苦海里挣扎。为了不使学生激发出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付之东流,我希望进一步将微积分、线性代数这样的大学数学基础课程也做成MOOC课程,帮助学生从正确的入口顺利入门,沿正确的方向和路线前进,特别是要帮助那些在学习的苦海里挣扎的学生从正确的地方上岸。

不过,这些基础课程太重要,要用新的MOOC课程直接代替传统课堂教学,各高校均有疑虑,担心教学质量会有下降,风险太大。因此,我的考虑是,制作新的MOOC课程不是用来取代原来的课程,而是起到导航和启蒙的作用,帮助学生学好原来的课程。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用GPS将驾驶员引入正确的入口,然后“沿当前道路直行”。我目前正在按照这个思路继续前进,制作“微积分启蒙”、“线性代数启蒙”、“抽象代数启蒙”、“大学视角下的中学数学”这几门MOOC课,将我几十年教学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奉献给各高校教师和学生共享。

三、重视MOOC在师资培训中的作用

MOOC在高校越来越受关注。但是,很多人关注的是通过制作MOOC来提高本校或本人的知名度和地位,而不太关注利用MOOC让本校的学生受益。打个比方,就是大家都想当制造商而不愿意当消费者。其实,要当制造商必须先当消费者。要达到让自己的MOOC被认可的水平,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自己的讲课受到自己的学生欢迎,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而要提高教学水平,学习别人的MOOC是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

任何一所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都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此,很多学校都重视对本校教师的培训。例如,我所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每年都对新聘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我每年都应邀去讲课,花半天时间介绍教学经验。但是,半天时间只能讲一个引言,通过几个案例讲一些大的原则,不可能针对一门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做详细讲解。被培训的教师听了我的讲解,虽然也很有收获,甚至很兴奋激动,但他们不可能靠这点兴奋和激动讲好一门课程。青年教师要教好一门课,当然需要自己去摸索,但有一个捷径,就是老教师进行手把手地训练,将某门课程的各部分内容怎样教依次示范一遍。但实际情况是,大家都忙于完成自己的教学科研任务。青年教师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接受培训,老教师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训练别人。另一方面,培训教师不同于教学生,受培训的教师已经学过所教课程的知识,受培训的目的主要不是学习这些知识,而是学习如何把学生教懂,所需的培训时间可以比学生学习同一课程的时间少,但只听引言又明显不够。利用MOOC来解决这个问题却正合适。被培训的教师可以自己抽时间看视频,根据各人具体情况来调整看视频的时间。已经熟悉的部分快速浏览即可,不熟悉的部分则可仔细学习甚至反复观摩。学习过同一MOOC视频的教师,一起讨论几次,交流学习体会,相互解答疑难问题,相当于集体备课,有条件还可以直接邀请MOOC主讲教师参加讨论。这个过程正好就是MOOC的教学模式。

我强烈建议各高校教务处、高校教师培训机构,以及希望提高教学水平的教师们,尝试利用MOOC资源开展教师培训,相信能够对提高师资水平起到很好的作用,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的MOOC开辟出一条新路。

[责任编辑:夏鲁惠]

猜你喜欢
师资培训大学数学
现行高校师资培训体制问题剖析
基于专业需求与案例驱动相结合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中大学数学案例式教学模式探究
以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谈大学数学的教与学
一体化教育实践基地模式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