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亚辉
基于“仪式观”的视角解析电视真人秀节目对“集体记忆”的建构
——以《真正男子汉》为例
彭亚辉
在综艺娱乐节目盛行的当下,“集体记忆”作为怀旧命题的核心也在不断地被重新建构。电视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运用多种手段,重新编排画面、语言、场景,将内容赋予特定的文化意义和民族精神,并通过能指和所指的符号体系,重新建构了军旅生活的全新图景和民族意义,唤起了受众对于民族文化和民族责任的认同感。本文通过以近期湖南卫视全新推出的大型真人秀节目《真正男子汉》为例,从传播“仪式观”的角度对其加以解析,并探析该节目对于受众“集体记忆”的建构路径。
《真正男子汉》;仪式观;集体记忆;建构
[作 者]彭亚辉,山西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5年湖南卫视全新推出的一档国防教育特别节目《真正男子汉》,该节目由八一制片厂和湖南卫视联合推出,节目记录了不同年龄跨度的六位明星艺人,在改变身份后来到军营的真实经历,真实再现了现实生活中受众难以接触和观摩到的军旅生活,真正实现了娱乐与文化的双重诉求。
此次,湖南卫视推出的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以导演组“零干预”为原则,全景再现了他们的军旅生活。节目反复出现了很多象征性的文化符号和表演性行为,这和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仪式观”不谋而合。他在《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一文中曾指出“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①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丁未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4页。,他还将“仪式观”描述为“一种以团体或共同的身份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神圣典礼”②http://baike.baidu.com/link?url=ZSjmT9uAMcaUrNqFmdFdGggK352yEHMXtyXasZir3iZ0ie70x5hwMIJ9hkzkZpuqQEchSswVfs3VkHMzDFAlNa.。由此可见,电视综艺节目的“集体记忆”并非文化符号的简单堆积和再现,而是一场符号体系、文化语言的重新整合和建构。本文将以电视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为研究范本,在遵循“仪式观”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文本分析和话语分析,以期探讨该节目对集体意识的建构路径。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对于中华民族获得的不易胜利似乎已经慢慢淡忘,而《真正男子汉》的出现,再现了部队生活的艰辛和不易,重构了保家卫国的使命和责任,也弥补了远离战争的一代人思想和精神上的空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保罗·康纳顿曾这样表述:身体实践和社会仪式是集体记忆传播形态上的两种操演和表达。在集体的记忆体系中,个体只有将自我融入社会的整体中,才能在自我记忆的框架里寻找到既定文化的属性和意义,并将其更好地定位和深层次挖掘。
电视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典型再现了一种仪式观视角下的文化图景,并运用一系列的符号体系不断地深化着主题。嘉宾在各自身着自身服饰的前提下入镜,而后通过服饰的变更实现人物身份的转变,由明星艺人到身着军装的入伍军人,这种程式化的转变开启了整个节目的叙述,使整个节目脱离了表演和干预的成分,以一个真实的图景再现了部队生活。在第一集节目开始的时候,“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现在不守时到了战场就会守不住阵地”“步调一致统一左手拎包”等细节在节目一开始就极具代表性地说明了军人的纪律性,而嘉宾的表现则散漫无序,这种反差性的对比恰到好处地说明了军人的含义。
此次,电视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以固定的时间放映并形成约定俗成的既定播放时间,同时,嘉宾入伍后以军人的身份严格按照军事化的标准进行训练,这都形成仪式化的再现体系。六位嘉宾作为大众形象的代表参与了集体形象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既有的固化思维,在交流的层面上形成全新的互动,提高了受众心理层面的接受,这一系列的文化图景共同建构了象征性文化仪式。
电视综艺节目在对集体记忆进行建构时,选择以符号性表征为主要依托,充分发挥了人物的代表性、话语的明确性、场景的生动性、音乐的调动性等积极意义,并在传播的过程中,完成自身意义的生产、修正和转变,实现其功能定位和价值表达。
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场景是影视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意义的构建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真正男子汉》的节目录制中,首先场景选择了人们难以接触到的军队,军人日常生活中的宿舍,他们的训练场地,真实的军事演习,狼烟四起,滚滚沙尘,装甲坦克,荷枪实弹,这些为电视的真实化提供了一个可塑的平台,为意义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湖南卫视此次《真正男子汉》的节目宣传,场景实地拍摄,再加上精良的制作,被众多受众誉为“征兵最佳宣传片”,这不仅是对该节目的褒奖,更是对它所带来的社会层面的积极作用的一种肯定。
此外,电视符号在集体记忆建构中的作用不言而喻,通过符号的整合再现,强化了民族责任,深化了爱国情怀。索绪尔认为,一切符号系统“都是以关系为基础”①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6页。,这些符号系统为集体记忆的建构提供了一种途径和联想关系,让过去人们对于社会的记忆和情感,在符号的牵引下重现并加以完善。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在使用这些符号营造时间认同感时,将受众不断地带入具有史歌意义的部队,如杨根思连。杨根思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有长矛缴枪、手榴弹建工、三送拉雷、俘敌一个排等光荣事件,他参与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他身上承载了顽强的意志、不怕死的精神、爱国的深刻情怀,杨根思本身就是某段历史的承载者,而这些刚从新兵连走出来的“新兵”,站在杨根思的雕塑面前,整齐划一庄严宣誓,画面不时地切换到抗战时期的先烈们奋勇杀敌的场景,号角声、呐喊声不绝入耳,战士们誓言要用自己的鲜血让这面旗帜更加鲜红,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延续。这一系列意指性的符号都将受众带到抗战时期形成的感情共识中,这种情感的带入,使受众穿越空间局限形成场景的接触感,达到空间上和情感上的双层共识。
综艺节目以达到观众心理预期为诉求点,在此基础上将受众带入既定的情境里并参与到节目中来,而《真正男子汉》和众多王牌综艺节目一样,将生活中很难接触到的明星群体概念成为“我们”,把他们在认知场景中的行为概念成“我们的行为”,在此,受众已不再是简单的节目欣赏者,而是行为的参与见证者,他们一起共同完成了行为和意义的建构。
节目中,明星作为士兵中的一员,和所有的军人一样同吃同住,和官兵一起参与日常作息和训练,这无形的缩短了受众和明星的距离。使受众和嘉宾站在一起,形成心理上的参与感。无论是他们在训练场上严苛的训练还是在生活中细小的生活习惯,一旦触犯了军队纪律,带有大众生活中的懒散无纪律性,都要受到严格的批评,丝毫没有因为他们是明星而受到影响,这种铁打的纪律再次将光环下的明星人物平民化,让他们成为最为真实的普通的一员。《真正男子汉》这样的构建真正让观众融入节目中来,形成意识的共鸣和心理的参与。
该节目在构建集体记忆的同时无处不传达着神圣和敬畏感。每当进入一个新的连队都要迎接连旗,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承受着高强度的训练,要无条件地服从所有的命令,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们身上肩负的重任。节目中这样类似的场景出现时,总伴随着激情豪迈的音乐,保家卫国的情怀在无形中得以升华,和平年代我们在安逸的享受生活的时候,他们在训练场上时刻待命挥撒热血,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让观众心生敬畏,更明白团结的力量和保家卫国的责任与使命。
真人秀节目《真正男子汉》,通过象征性的节目表现手段、仪式化的节目叙事角度,以及符号的不断堆积和意义的制造,让受众心理产生共鸣,实现空间上的行为参与。这种集体记忆的建构让我们重温了经典岁月的同时,懂得了国家的意义和军队的使命,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不为人知的艰辛,从而激发我们的团结意识和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