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珠
教辅图书编辑队伍建设的双重维度
郑丽珠
教辅编辑在教辅图书的编辑出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竞争加剧的教辅市场以及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的出版形势,加强教辅编辑队伍的思想和能力建设显得紧迫而重要。在思想上,关键是着力培养底线意识、精品意识和奉献意识;在能力上,重点是增强选题设计、编校控制和营销推广能力。
教辅编辑;思想;能力
[作 者]郑丽珠,江西人民出版社基础教育中心编辑。
编辑是图书出版活动最重要的主体。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形成科学高效的编辑管理体系,是出版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图书出版质量的重要保障。教辅图书编辑出版工作与一般图书相比,具有出版周期紧迫、知识密度高、读者特殊、编辑加工复杂等特点,这要求教辅图书编辑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对编辑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家控制教辅图书质量日渐严格而教辅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常态下,在信息传播飞速发展、新兴出版业态多样多变的新形势下,任何一家教辅编辑出版单位都不敢对编辑队伍建设掉以轻心。否则,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核心竞争力,在新兴出版业态中丧失发展机遇。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加强教辅编辑队伍建设的思想和能力两个维度。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没有崇高的思想,就不可能有高尚的行动。教辅图书编辑队伍建设,必须以思想维度为根本,从培养正确的编辑事业观、工作观入手。对于教辅图书编辑队伍来说,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之外,还要特别培养“三种意识”。
(一)培养底线意识
底线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的高压线。教辅图书编辑工作的底线,就是任何时侯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政治性错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科学性错误。因为,教辅图书不同于一般的图书,教辅图书的读者主要是广大青少年学生,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处在知识素养的学习积累期,任何的政治性错误和科学性错误都会对青少年造成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毒药”。教辅图书编辑是以图书育人的老师,必须自觉增强底线意识,坚守政治正确、知识准确的底线原则,在编辑工作中保持极端负责的工作责任感,坚决摒弃“无错不成书”的错误观念。尤其是要把底线意识融入严格的审稿工作中,加强教辅图书的政治性、科学性审查,从源头上防止突破底线的不合格教辅图书面世。
(二)培养精品意识
精神产品最忌粗制滥造,否则就是精神垃圾。国家对文化产品的一贯要求是精益求精、打造精品。为此,各级出版管理部门,采取奖惩并举的多种手段,鼓励打造文化精品。然而,受市场利益的驱使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些教辅编辑人员降低了标准,放松了要求,导致市场上仍然充斥着质量平庸甚至错漏百出的教辅图书,为教师、学生、家长所诟病,损害教辅图书形象,扰乱教辅市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1]。教辅图书编辑出版工作,从一开始就要树立打造精品的高标准,才能收获高质量的教辅图书。教辅编辑作为教辅图书的制作人,也是教辅图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必须自觉增强精品意识,坚守精益求精的工作追求,在编辑工作中精耕细作、精雕细琢。
(三)培养奉献意识
“课前到书”是教辅图书的刚性要求,而教辅图书所依据的教材、课标、考纲等指挥棒不仅版本多,并且还时常修订。所以,教辅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短周期性特点,这使得工作量大、加班加点成为不少教辅编辑人员的常态。此外,教辅图书还有不评奖的特殊性,对教辅编辑的精神鼓励相对较少。面对繁重的编辑任务,面对荣誉的缺失,没有一定的精神境界,是难以坚守教辅编辑工作岗位的。教辅编辑出版单位,不仅要积极改善教辅编辑的工作环境,还要加强教辅编辑队伍工作精神的培养,教育引导教辅编辑牢固树立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经得住诱惑、耐得住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的压力,学会苦中作乐,自我调节。
能力建设是编辑队伍建设的核心。与一般图书相比,教辅图书的编辑工作不仅要复杂得多,而且有很多特殊性,要求教辅图书的编辑人员具备较高的编辑工作能力,特别是在策划选题、编校控制、营销推广方面要有超凡的能力。
(一)超凡的选题设计能力
为什么教辅图书同质化、不实用问题严重?这与前期调研不充分、策划不科学、设计不合理、作者选择不恰当是密不可分的,是与教辅编辑的选题设计能力密切联系的。这也反映出当前教辅编辑选题设计能力的不足。能力建设,应把增强选题设计能力放在第一位。培养选题设计能力要从锻炼前期调研能力入手。教辅图书的终端用户是广大中小学生和教师,所以教辅编辑不仅要深入图书市场调研,更要深入中小学校,特别是非重点的普通学校,与学生和老师交流讨论,洞察学生的需求,听取老师的意见,再结合市场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才能拿出好的选题,避免跟风、防止脱节。同时,“好教辅是设计出来的”[2]。教辅编辑还要注意加强设计能力建设,以前期调研信息为基础,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需求,从内容到版式、从体例到栏目进行反复设计,确保符合教学规律、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生需求。
(二)超凡的编校控制能力
编校控制好不好、严不严,直接决定图书质量行不行、硬不硬。虽然国家出版管理部门和各编辑出版单位都对编校控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但从实际情况看,市场上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图书还是不少,教辅图书抽检的合格率并不比其他图书高。其中原因确实很多,比如出版周期紧迫、抢时间上市,等等。但不能否认,教辅图书编辑的编校控制能力有待提高,也是重要的一个原因。特别是刚走出学校大门的青年编辑,更需要加强编校控制能力建设。编校控制的关键是掌握要求、规范操作。有两个要求必须熟练掌握:一是普适性要求,即国家出台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语言文字、计量计数标准,等等;二是特殊要求,即教材、课标、各级考试方案,做到教辅与教材配套,教辅与课标同步,教辅与考试方案一致。规范操作,就是要对照编辑加工流程,从严要求、一丝不苟,对稿件进行认真审查、纠正、规范、调整、加工,达到齐、清、定的发稿要求。
(三)超凡的营销推广能力
伴随教辅图书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编销分立正在为出版单位所抛弃,编销联合为越来越多的编辑出版单位所认可[3]。编辑适度介入教辅图书的营销推广工作,是教辅图书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不仅是竞争压力使然,也是充分发挥编辑优势和增强编辑市场意识的内在要求。教辅编辑参与了教辅图书从选题到印制的各个环节,对图书的生成背景、图书的特点特色、同类书的优缺点都特别熟悉和了解。同时,教辅编辑还有营销推广图书的人员优势。通常教辅编辑不仅上联教研员,他们对于图书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权威,而且下通作者,这些作者往往都是一线的优秀教师,他们对于图书的推广使用具有重要影响力。如何增强教辅编辑的营销推广能力?一是把营销意识融入选题策划之中。好选题才可能有好市场。教辅编辑在选题时要充分考虑市场信息,力戒同质化。二是利用好作者资源。在与作者的联系交流中,进一步发现一线师生的需求,锁定图书的目标群体,同时善于利用作者的影响力,扩大图书的影响。三是编辑自媒体营销。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教辅编辑要学会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社交工具,亮晒教辅图书信息,回应网友关注,既增加教辅图书的网络人气,又拓展销售途径。四是主动配合营销队伍。教辅编辑人员要纠正编销分离的错误观念,主动参与宣传材料的编写,主动参与各类营销活动,主动承担有关的读者服务、增值服务和售后服务。
总之,思想和能力是教辅编辑队伍建设的两个基本维度,二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既要注重从思想上培养教辅编辑队伍的底线意识、精品意识、奉献意识,增强教辅编辑队伍的政治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又要在能力上提高教辅编辑队伍的实战水平和编辑技巧,实现思想和行动的统一,为打造精品教辅图书锻造思想成熟、业务精湛的高素质的编辑队伍,为繁荣发展教辅文化服务。
[1]习近平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继续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N].人民日报,2014-03-19.
[2]林明.教辅图书编辑前期策划谈[J].新闻前哨,2010(4):94.
[3]陆耀东.关于教辅图书营销编辑的几点思考[J].传播与版权,2013(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