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医疗机构设置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2015-03-19 20:07王建军
河北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发展建议医疗机构存在问题

王建军

石家庄市医疗机构设置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王建军

【关键词】医疗机构;设置;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作者单位: 050051河北省石家庄市卫生计生委

医改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改革。伴随着国家医改的深入开展,我市医改在一些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变化。然而,在多年的医改过程中,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改革仍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进展缓慢,没有取得较大的突破,体制性和结构性的矛盾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1]。迫切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实现“破冰之旅”,以使医疗机构建设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全方位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需要。

1 医疗卫生机构现状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由省级(含军队直属医院)、市级、县(市)区级、乡镇(社区)级四级组成。中心城区以省和市级综合医院为核心,专科医院、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截止到2014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 571个,其中,医院16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 21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59个、其他卫生机构31个。医院中,综合医院103个、中医医院26个、中西医结合医院6个、专科医院31个,三级医院14个、二级医院46个、一级医院52个、其余为未定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206个(中心49、站157个)、卫生院220个(中心67个、乡153个)、村卫生室3985个、门诊部36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 76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2个、健康教育所(站、中心) 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 40个、急救中心(站) 2个、采供血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 25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64个;其他卫生机构中,疗养院1个、医学科学研究机构1个、其他29个[2]。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已经建立起了由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3]。医疗卫生机构不断建设与发展,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能满足本市城乡居民的医疗需求需要,但是综合来看,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行政区划的变化、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以及人口政策的改变,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在结构与布局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4]。主要问题如下:

2.1医疗机构管理体制落后,机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由于石家庄是省会城市,人口密集、流动性大,省级机构多。多年的积淀,存在着省级、市级、部队、厂矿学校等多层次、多类别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依旧呈条块分割、条条块块、条块结合、职能交叉的格局,部门所有,多头审批,难以形成全行业管理的运行机制[5],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比较落后,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对非市属的医疗卫生机构难以实施统一规划,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管理能力不强,缺乏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权威性与约束性,不能有效实现政府对医疗卫生资源的宏观调控和统筹规划[6]。

2.2医疗机构相对复杂,结构布局缺乏优化全市主城区医疗资源,尤其是省级和市级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主要集中在中心老城区,布局过于集中。市属医疗机构布局不合理、优势资源分散、效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非常突出,有的街道的一条小街就有3所医院,市区西北部和东南部区域人口相对集中的新发展的区域,尚没有一所二级以上的综合性医院;部分医院存在占地面积狭小、门诊楼拥挤、医疗用房紧张、病区人满为患、病房走廊长期加床等现象,业务用房无法满足当前医疗服务需求;个别医院用地严重不足,致使传染病就诊和检查与普通病人不能做到有效隔离,给医疗安全带来隐患,更难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区划调整后设立的藁城区、鹿泉区和栾城区更是缺乏成规模和高档次的医疗机构。这种现象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7],也带来了医疗机构之间竞争压力的增加,更不符合医疗资源合理布局和方便城镇居民就医的要求。

2.3高水平医疗机构较少,专科机构特色不突出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由于历史原因,高水平的综合性医

疗机构相对较少,缺乏能够代表全市整体和顶尖医疗

技术水平的区域医疗中心,没有达到各地市应有一家能够代表区域医疗水平的区域性医疗中心的要求;现有专科医疗机构的发展相对较慢,服务能力较弱,在诊治肿瘤、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方面缺乏应有的水平,儿科、精神卫生、康复、老年护理等领域明显薄弱,许多患者主要在省级医疗机构,甚至流向北京、天津的医疗机构就医[8];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规模较小,受人才层次较低、专科特色不突出等因素的制约,尚难以提供高水平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些都反映出我市医疗机构尚未形成综合能力强、专科优势突出的格局。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医疗保障逐步实现全覆盖,居民就医需求进一步释放,门诊量和住院率正在逐年递增,因此,需要现有医疗机构注重内涵建设,上档次、上水平,全面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水平。

2.4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缓慢,社会办医缺乏应有空间

伴随着国家医改的深入开展,我市医改在一些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明显的变化。然而,公立医疗机构改革进展缓慢,没有取得较大的突破,体制性和结构性的矛盾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医疗机构的改革仍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没能实现“破冰之旅”,公立医疗机构改革还未能真正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以及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9]。在医疗卫生体系中,公立医疗机构的主体地位不容动摇,但是社会力量办医也应快步向前。然而,在近几年城市医疗机构规模过快扩张、部分医疗机构单体规模过大、患者门庭若市情况下,公立医疗机构疏于改革,加之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不敢把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多交给社会和市场,导致社会办医缺少应有的空间,进展较慢。

2.5基层医疗机构功能缺位,整体医疗服务能力不高

市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是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关键环节。当前,在市区现有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方面,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少,存在着营利机构多、非营利机构少的现象。综合来看,基层医疗机构还缺少统一规划,数量、规模、布局都不是太合理[10],老城区基层医疗机构数量较多、设施也相对比较完善,而在鹿泉区、藁城区、栾城区,以及正定新区、循环化工园区、城乡结合部等新兴大型社区的医疗建设还比较滞后,高水平的医疗机构相对比较缺乏,存在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不达标、自有用房比例过低的问题,影响了医疗服务的提供,难以高质量地完成现有医疗服务任务。受人才、专科特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整个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低,功能定位还不是很到位,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不强,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尚未成为承担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的主体,“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尚未真正形成。

3 发展建议

3.1加强各级组织领导,创新机构运行机制医疗机构设置是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认识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搞好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切实加强对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工作的领导,把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纳入全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列入议事日程,列入政府的工作目标和考核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确保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落实。要强化相关部门职责,协调一致地搞好医疗机构设置工作,建立问责制,落实责任,稳步推进,在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需要。在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的指导下,创新运行机制,积极整合医疗机构,优化医疗机构布局。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明确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切实落实对公立和社会办非营利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政策。要落实政府责任,发挥市场决定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加强政府有效监管,更好地体现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为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保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更好的制度保证。

3.2加大医疗机构调整力度,统筹规划各级医疗机构

按照严格规划增量、科学调整存量的原则,合理确定区域内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和布局,调整医疗机构的布局,通过关、停、并、转、迁、改制等一系列措施和方法,逐步合理设置医疗机构,推动公立医疗机构布局和结构的优化[11]。合理把控公立医疗机构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大型设备配置,禁止举债建设和装备。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新建城区建设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重点加强中医、儿科、妇产、精神卫生、传染病、老年护理、口腔、康复等薄弱领域医疗机构的建设。优先加强县办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县域医疗能力和水平。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照相关规定设置医疗卫生机构,保障基本医疗卫生相关设施的配套。将公立医疗机构资源过剩区域的部分公立医疗机构稳妥地转为医疗养老、老年护理康复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压缩超出规模标准的公立医疗机构医院的床位。

3.3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强化基层机构建设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是深化医改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医疗服务发挥市场化决定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力量办医具有机构精简高效、经营机制灵活、注重专科建设、强调服务意识、专业化管理程度高、特色比较突出等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经济利益驱动明显、规章制度不健全、规避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社会办医发展还比较缓慢;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改政策的落实,社会办医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12]。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大力发展社会办医。鼓励社会力量与公立医院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支持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因此,必须打破落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藩篱,采取多种形式社会办医,参与医疗机构建设。在医疗机构建设过程中,继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所)等基层医疗机构布局机构;将新建与改建的居民基层医疗设施与城乡建设规划同步,由政府统筹规划,无偿或低成本供基层医疗机构使用;多方筹集资金,市、县(市)加大财政投入,以政府购买、改造、新建等方式,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政府购买基层卫生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3.4强化医疗机构监管,实行机构行业管理由于是省会城市,石家庄市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存在着呈条块分割、职能交叉、部门所有、多头审批、难以形成全行业管理的的难题,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对非市属的医疗卫生机构难以实施统一规划,缺乏优化医疗机构的权威性与约束性,不能对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监管。为此,必须打破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对本区域内各类不同隶属关系和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进行全行业管理,及时发布机构设置和布局调整等信息,按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进行规划和配置[13]。建设以三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以二级医疗机构和专科医疗机构为骨干、以社区和乡村医疗机构为基础,以社会办医疗机构为组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需要。所有新增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疗机构的设置和改、扩建,必须按规划的要求进行严格管理,建立监督评价机制,成立专门的评价工作小组,组织开展医疗机构设置的效果评价,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对策,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来规范、管理和保障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和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郭赞,金兆怀.我国卫生资源区域配置的问题与建言.求索,2011,81-82.

2张宗光,张义宗,李新民.河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编制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卫生经济,2002,21: 33-35.

3刘雅.石家庄市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现状、利用及分布公平性研究.石家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2008.

4张宗光,张绍军,李新民.《2011—2015年河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制定思路与方法.中国卫生经济,2010,29: 40-42.

5励晓红,孙梅,王颖,等.医改突破口及预期效果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概述.中国卫生资源,2011,14: 44-47.

6蒋辉.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现状分析.惠州学院学报,2009,29: 42-46.

7徐州,王高玲,徐佩,等.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为契机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5: 539-540.

8龚向光,胡善联.各省、市、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比较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05,24: 67-69.

9陈起坤,赖伟忠,梁兵,等.城市区域医疗卫生资源优化整合模式探讨.现代医院管理,2009,7: 1-4.

10徐公世,孟庆跃.编制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全面推动区域卫生规划工作.中国卫生经济,1999,18: 27-28.

11方国伦,胡伟,薛冠华,等.珠海市医疗机构床位配置研究.安徽医学,2010,31: 833-834.

12李志成,张志钢.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研究特点.卫生职业教育,2010,28: 143-144.

13吴凤清.多方解决公平性七省卫生厅长谈“规划”.中国医院院长,2011,7: 54-57.

·护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4-11-04)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5.10.050

【文章编号】1002-7386(2015) 10-1581-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 2

猜你喜欢
发展建议医疗机构存在问题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