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2015-03-19 20:07何显王真苏心爱张清泉王丽华
河北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溃疡性结肠炎脂联素

何显 王真 苏心爱 张清泉 王丽华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何显王真苏心爱张清泉王丽华

【摘要】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8例UC患者[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n=23)、中度(n=24)和重度(n=19) ;根据病变范围分为乙状结肠型(n=18)、左半结肠型(n=25)和全结肠型(n=25)]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并分析其与UC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UC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UC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5) ;重度UC患者脂联素水平与轻、中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直乙结肠、左半结肠及全结肠UC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UC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其疾病活动指数正相关(P<0.05)。结论脂联素可能参与UC疾病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脂联素;白细胞介素

项目来源:衡水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编号: 11039Z)

作者单位: 053000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消化科(何显、苏心爱、王丽华),检验科(张清泉) ;河北省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王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易复发的,主要累及结肠的慢性炎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UC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但是UC的发病原因仍未完全阐明,研究认为UC的发病因素主要为宿主基因易感性、环境因素、感染及免疫因素等几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宿主免疫功能异常、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失衡是UC发病的关键因素[1]。脂联素是近年发现的具有抗炎作用的脂肪细胞因子,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升高,脂联素对于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慢性炎症有调节作用[2]。本研究通过检测UC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进一步探讨其在U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UC患者68例,其中男32例,女36 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9±14)岁;平均体重指数(BMI) 22.8 kg/m2。全部病例均符合2012年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3]。并根据该诊断标准将入组UC患者分为轻度(n=23)、中度(n=24)、重度(n=19) 3组。所有入组患者根据电子结肠镜检查,依据病变范围将入组UC患者分为乙状结肠型(n=18)、左半结肠型(n=25)、全结肠型(n=25)。所有入组病例均经过门诊或者住院治疗后达到病情缓解,并选择随访资料完整28例UC患者作为缓解期对照组。正常对照组20例,均来自我院健康体检者。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与入组标准。(2)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理提示肠黏膜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者;或者合并有消化道肿瘤病变患者。(3)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患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5)应用免疫抑制剂及研究中认为有任何不适宜入选的情况。

1.2试剂、仪器血清脂联素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试剂盒为武汉博士得公司提供。所有受试者均于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5 ml,离心取血清,置-20℃冰箱保存待同时检测。

1.3方法(1)试剂盒平衡至室温(20~25℃)进行试验; (2)取出所需酶标板,按照标准品的次序分别加入100 μl的标准品溶液于空白微孔中; (3)空白微孔中加入100 μl的样品,空白对照加入100 μl的蒸馏水; (4)在各孔中加入50 μl的酶标记溶液; (不含空白对照) ; (5)将酶标板用封口胶密封后,在孵育箱中37℃孵育反应1 h; (6)充分清洗酶标板3~5次,浓缩洗涤液以1∶100的比例用蒸馏水稀释; (7)酶标板洗涤后用吸水纸彻底拍干; (8)每孔加入显色剂A、B液各50 μl,20~25℃下避光反应15 min; (9)每孔加入50 μl终止液,轻轻混匀30 s; 30 min内在450 nm的酶标仪上读取各孔的OD值。

1.4UC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DAI总分为腹泻次数、便血情况、内镜下黏膜表现、医师病情评估分数之和。症状缓解<2分;轻度活动3~5分,中度活动6~10分,重度活动11~12分。

1.5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活动期UC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比较

活动期UC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为(12.8±4.4)μg/ml,与正常对照组(8.4±2.6)μ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25,P<0.05)。缓解期UC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为(9.9±3.1)μg/ml,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8.4±2.6)μg/ml(t=4.785,P<0.05)。

2.2不同程度UC患者血清脂联水平变化正常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为(8.4±2.6) pg/ml,轻度UC患者脂联素水平为(8.9±3.0) pg/ml,中度UC患者脂联素水平为(9.5±3.1) pg/ml,重度UC患者脂联素水平为(14.1±3.8) pg/ml,重度UC患者脂联素水平较轻度、中度UC患者UC患者脂联素水平有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4.317、7.173和8.610,P<0.05)。但轻度与正常对照组、中度与轻度比较,UC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86,P>0.05)。

2.3血清脂联素与病变范围关系直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及全结肠UC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分别为(9.9±3.1) pg/ml、(10.2±3.8) pg/ml和(13.9±4.1) pg/ml,与正常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8.4±2.6) 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41、5.893和6.869,P<0.05),病变范围越大,血清脂联素的含量越高,但在直、乙状结肠组与左半结肠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078,P>0.05)。

2.4血清脂联素水平与UC患者DAI评分关系活动期UC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其DAI评分呈正相关(r=0.583,P<0.05)。

3 讨论

目前UC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免疫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认为UC患者宿主免疫功能紊乱,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失衡,辅助性T淋巴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UC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4]。

脂联素是近年发现的具有抗炎作用的脂肪细胞因子,主要表达于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及内皮细胞。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表达降低。脂联素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及其活性,抑制核因子的活化,并诱导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树突细胞产生IL-10等抗炎细胞因子,从而发挥其抗炎作用[5,6]。在对脂联素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研究后发现,在相同诱导条件下,脂联素基因敲除小鼠较野生小鼠进展致更为严重的结肠炎症,提示脂联素参与肠黏膜炎症发生发展过程[7]。在对葡聚糖硫酸酯钠诱导小鼠结肠炎模型中研究发现,脂联素具有抑制肠上皮细胞趋化因子的产生,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证实脂联素具有抑制肠黏膜炎症发生发展的作用[8]。也有研究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C患者血清脂联素无明显升高,研究认为脂联素不参与UC发病过程[9]。但是多数研究认为脂联素在UC发病过程中起到抑制肠黏膜炎症作用。我们通过研究发现,UC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随着病情进展,病变范围的增大,UC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越明显。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研究发现UC患者体内脂联素表达升高,脂联素通过调节IL-10高表达发挥其抗炎作用[10,11]。UC患者体内脂联素水平升高,推测与UC患者免疫失衡,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增强,抗炎细胞因子表达减弱,血清脂联素被动性升高,上调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发挥其抗炎作用,以进一步恢复抗炎细胞因子与促炎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通过对UC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疾病活动指数研究发现:活动期UC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因此血清脂联素水平可作为评测UC疾病状态的一个参考指标。

当然,UC发病中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并且相互影响,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只是为探讨UC发病机制及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一个切入点。脂联素在UC发病过程中的免疫作用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参考文献

1Zhang YZ,Li YY.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athogenesis.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7; 20: 91-99.

2Weigert J,Obermeier F,Neumeier M,et al.Circulating levels of chemerin and adiponectin are higher in ulcerative colitis and chemerin is elevated in Crohn's disease.Inflamm Bowel Dis,2010,16: 630-637.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12,51: 818-831.

4Wallace KL,Zheng LB,Kanazawa Y,et al.Immunopatholog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 6-21.

5Cheng X,Folco EJ,Shimizu K,et al.Adiponectin Induces Pro-Inflammatory Programs in Human Macrophages and CD4+T Cells.J Biol Chem,2012,287: 36896-36904.

6Tilg H,Moschen AR.Adipocytokines: mediators linking adipose tissue,inflammation and immunity.Nat Rev Immunol,2006,6: 772-783.

7Saxena A,Fletcher E,Larsen B.Effect of exercise on chemically-induced colitis in adiponectin deficient mice.J Inflamm (Lond),2012,9: 30.

8Nishihara T,Matsuda M,Araki H,et al.Effect of adiponectin on murine colitis induced by dextran sulfate sodium.Gastroenterology,2006,131: 853-61.

9Waluga M,Hartleb M,Boryczka G,et al.Serum adipokine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 6912-6917.

10Ponemone V,Keshavarzian A,Brand MI,et al.Apoptosis and ? inflammation: role of adipokine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Clin Transl Gastroenterol,2010,21: 21.

11Karmiris K,Koutroubakis IE,Xidakis C,et al.Circulating levels of leptin,adiponectin,resistin,and ghrelin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nflamm Bowel Dis,2006,12: 100-105.

(收稿日期:2014-11-12)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5.10.032

【文章编号】1002-7386(2015) 10-1536-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 574.621

猜你喜欢
白细胞介素溃疡性结肠炎脂联素
腺样体肥大患者腺样体组织中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宫腔镜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对改善hs—CRP、TNF、IL水平的作用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肠炎清对ICUC大鼠结肠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TLR4mRNA的影响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脂联素生物学与消化系统肿瘤
自噬与脂联素诱导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关系
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IL—1、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脂联素、瘦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