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华 邵爱英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导管室,江苏 无锡21402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最严重的类型,是心血管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心脏病急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再灌注抢救治疗AMI的重要方法[1]。而急诊PCI治疗在有效地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预后的同时,可诱发严重的再灌注心律失常(RA),此时,尽快进行电除颤和电复律是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首要措施。我科于2012年1月-2014年5月,对106例AMI患者急诊PCI术中采用半自动除颤监护,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男性8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28~88(59.3±12.6)岁,发病时间2~6h。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1)胸痛持续时间≥30min,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2)12或18导联心电图中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超过0.1mV,有动态演变。(3)典型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增高及动态演变。
1.2 方法 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即刻在心尖部及胸骨右缘第2~3肋间粘贴M3713A自动除颤电极片,将Philips Heartstart XL M4735A除颤监护仪连接至电极片,同时进行3导联心电监护,启用半自动除颤监护模式。术中当除颤仪报警心室颤动(VF)或室性心动过速(VT)时,医护人员立即进行识别确认及充电、除颤。
1.3 结果 术中进行“罪犯”冠状动脉球囊预扩张或支架置入时,共识别6例VF、3例VT,经医护人员识别确认及充电、除颤后转复窦性心律9例,成功率达100%,无1例出现皮肤灼伤。从报警至有效除颤时间为10~12s。误报警VF 5例。
2.1 监护仪的应用 随着监护仪的研究发展[3],已将同步技术应用到心电监护中,并进一步将电击除颤电极应用于AMI的电除颤及监护中。以往我科护士在PCI术中行人工除颤时,需先移去患者胸部剖腹单,抬高影像成像系统,在除颤电极板上涂上导电胶,急诊时若一位护士操作全程约需30s,延迟了即刻除颤时间。采用半自动除颤监护模式后,当除颤仪报警VF或VT时,医护人员立即进行识别确认并充电、除颤,所需时间仅为10~12s,大大缩短了患者的急救时间。除颤监护模式较人工除颤更及时、高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为挽救患者生命增加了可能性[4]。
2.2 监护模式的选择 除颤监护也可选择全自动模式,虽然全自动除颤监护模式亦能在10s内完成识别心律失常并自动完成充电、放电,但存在着抗干扰能力弱,易致误识别、误放电的缺点[5]。因此,我科采用半自动除颤监护模式,即监护仪自动监测识别心动过速、报警、充电后等候人工指令,在医护人员甄别真伪后再行处置,本组判别5例误报警,避免了对患者不必要的电击。精准高效的除颤监护治疗能有效地减少或化解医患之间的矛盾纠纷,医院在这方面的损失将会大大减少[6]。
2.3 电极贴放位置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7],合理的电极贴放位置可显著提高除颤的成功率、降低高压电刺激对心肌及皮肤的损伤,进而辅以对电极大小和形状的优化配置,可有效提高除颤效果,其中,心尖部及胸骨右缘第2~3肋间电极对贴放置位置、133cm2及椭圆形的电极配置模式的除颤效果最佳。我科即采用了此最佳模式。另一方面,有粘吸力的除颤监护电极片与皮肤紧密全接触,皮肤与电极之间阻抗减少,经胸部的阻抗降低,使电除颤更有效并避免皮肤灼伤[8]。本组106例患者中没有1例患者因为使用除颤电极片而出现皮肤损伤。
2.4 监护仪的维护 重视除颤监护仪的日常检查与维护,确保仪器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我科每班进行常规检查,保持仪器外表的清洁,运行一次机内的自检程序,除颤仪通过自检后,将打印一份报告。每班关注仪器的系统时间,因为每次除颤操作后,仪器会依据系统时间自动打印一份包括操作时间、参数选择等内容的记录,在涉及医疗纠纷举证时,此记录是重要的医疗文件。
成功实施半自动除颤监护的关键是医护人员的专科知识,特别是心电图的识别能力及除颤仪的使用技能。PCI是一种有创治疗措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RA,护士应精通心电监护技术,术中严密监测,能快速识别VF、VT图形,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以有效消除或减轻RA的危害,提高急诊PCI的成功率。
[1]汤琪春,徐秀花.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6):863-865.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05-720.
[3]钱雷鸣,韦晓君.心电监护仪临床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8,8(3):205-207.
[4]郑俊清.除颤监护仪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监护和电除颤中的应用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8):28-29.
[5]马志敏,胡大一,王长华,等.全自动体外除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05,7(1):33-34.
[6]黄锋庆,陈凯声,郑锋,等.自动体外除颤仪急诊急救的应用与效益评估[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8):734-736.
[7]赖大坤,邬小玫,方祖祥.基于数值仿真方法的体外除颤电极配置分析与优化[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8,27(5):728-733.
[8]王效增,韩雅玲,王祖禄,等.体外自动除颤仪在抢救心脏骤停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