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娟
(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天津 300300)
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被列为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正式颁布的指导文件明确指出了英语课程的教学性质和目标,细化了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1]。结合学校特色进行英语课程设置,建立有效的英语课程体系成为各个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
民用航空是与国际密切接轨的领域。民航领域中各类人才的英语水平对于建设民航强国,增强我国民航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国际民航组织对于飞行员和空中交通管制员等执照人员的英语语言能力要求有明确规定,行业内对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要求日益严格。
对于民航院校来说,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以适应岗位要求这一问题更显紧迫。英语类课程在航空院校培养大纲中占有重要作用,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备受用人单位关注。
鉴于航空英语教学的独特性,目前针对航空院校英语课程设置的研究和成果较少。现拟从需求分析角度分析航空院校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探讨航空院校英语课程设置的思路和方向。
民航院校学生的英语课程主要分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大组块,基础英语由外语学院教师承担,专业英语则根据各院校的不同情况由专业教师或外语学院教师承担。航空专业英语课程与专业内容密切相关,属于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范畴。目前航空院校的专业英语课程有两个趋势,一是选用专业材料,使用传统的翻译教学法进行语法分析和读写译训练;二是以英语为载体,侧重讲专业知识。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目前航空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与一线单位期望尚存在一定距离。首先,院校的课程设置及教材内容与一线运行实际结合不够,与行业需求存在偏差,也有别于学生想要或者感到有必要学习的内容。其次,大多数航空英语教材试图包含航空英语的各个领域,侧重介绍航空知识,缺乏旨在培养学习者实际技能的学习任务或者活动,缺乏面向具体岗位的针对性。第三,在教学实施方面,由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行业需要的语言技能要求不清晰,教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课堂教学方式以填鸭式为主,班级阵容庞大,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少,缺乏对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第四,由于授课教师的局限,不能理想地将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教学目标不统一。专业教师授课受到语言能力的局限,外语老师授课受到专业知识局限,从国外聘请的行业专家授课又相对缺乏针对中国教育特点的教学经验。
因此,有必要通过分析行业及学生对英语课程的需求,在设置课程和选编教材前对行业和学习者的需求做一番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满足行业需要的人才。
需求分析(Need Analysis)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2]。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的重要性等同于医生对病人开处方前的诊断。能否做好深入细致的需求分析,对于设置课程大纲,选用合适的教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社会对外语需求的分析可以确定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而对学生对外语学习需求的分析,则可以帮助课程实施者选择符合现有外语教学条件、目前学习者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评估手段,对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
ESP课程需求分析通常分为目前情景分析和目标情景分析。目前情景指学习者开始课程学习前原有的语言程度和对下一阶段学习的要求和期待,学习者目前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学习动机等。目标情景是指学习者未来工作的环境对学习者的要求以及学习者对待这种需求所持的态度[3]。完善的需求分析应该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而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学者束定芳根据以上理论,把需求分析分为个人需求分析和社会需求分析两种类型。其中,个人需求主要指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与他希望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社会需求主要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有关人员外语能力的需求[4]。本文按照束定芳的分类方法从学生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
为全面了解学生及教师对航空英语教学的满意度,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随堂听课、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及教师对航空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的意见和建议。问卷调查对象为空中交通管制专业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随机选取184人,收回有效问卷179份。个人访谈对象为讲授公共英语和航空专业英语课程的4位教师,访谈方式为根据预设提纲单独访谈。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及学生认可英语课程的重要性,95.11%的学生认为英语能力对将来的工作很重要,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开设的课程对英语和专业学习都有帮助。在问到英语五项应用技能“听说读写译”哪些重要时,分别有83.70%和82.61%的学生认为“听”、“说”两项最重要,68.48%和66.85%的学生认为自己需要在“听”、“说”方面提高。4名教师也都认为开设航空英语课程非常有必要,且在师资力量及教学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应当增加课时,或将一些专业课程改为双语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浸入环境。
但是在满意度调查方面,两个学院学生对目前英语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分别为40.1%、45.4%,不太满意的比率分别为34.8%和32.6%。在座谈中,学生普遍反映英语课程的设置不是很理想,他们认为目前的英语课程达不到就业和升学所需的英语水平,所学的专业英语知识与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存在差距。36.7%的学生认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课时分配不合理,教学内容得不到合理衔接,整个英语教学缺乏整体性,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可见,目前的英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还有较大距离。
在对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关系的认识方面,62%以上的学生认为基础英语有助于专业英语的学习,但不能替代专业英语学习。学生普遍认为对航空院校的学生而言,专业英语相当重要,因为他们将来所面临的是工作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特定场景中专业词汇的使用和专业事件的解决,所以他们需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并学习专业英语,以便适应日后的工作要求。同时,绝大多数学生也明确表示不能取消基础英语课,认为专业英语并不能取代基础英语。基础英语是为专业英语奠定坚实的基础,没有牢固的英语词汇、语法、写作等基础,谈不上专业英语的提高。
国际民航组织(ICAO)附件1“人员执照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民航领域专业人员的英语语言能力要求,如从事国际飞行活动相关的飞行和管制人员必须达到语言等级4级(即工作级)或以上水平。达到工作级的飞行员和管制员英语水平应该除了能够使用ICAO规定的专用术语以外,还必须能够用日常英语准确、简洁、无误地进行其他情况下的交流。
国际民航组织对管制员和飞行员的英语能力考核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发音、结构、词汇、流利程度、理解能力和互动能力。ICAO英语等级考试侧重考查听说能力,实际工作中的英语能力的要求对应;从考试内容看,主要包括陆空通话的专用术语和表达各种情况包括非常规情况的普通英语。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能够用普通英语表达复杂和非常规的情况。
目前,我国航空领域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来看,听说是行业中英语应用的主要途径,也是从业人员迫切需要提高的语言技能,而在技术研究领域,更侧重英语的读写译能力。调查显示,即使已经通过了ICAO英语考试,英语水平达到了从业资格,仍有大批一线人员反映自己的英语水平只是能基本满足工作需要,而在非常规情况下交流困难的现象非常常见。这就要求院校根据行业的不同需求设置英语课程,并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首要。
课程设置是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构成的循环互动整体[5]。本文针对学习者和行业领域对英语能力培养的需求,提出以下英语课程设置建议:
作为ESP课程,航空专业英语课程应当以满足结合行业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目标,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重点。例如,一线运行对管制员和飞行员的通话能力有严格的要求,针对飞行方向和空中交通管制方向的学生,应当侧重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增加听说技能训练内容。而对于航空工程、自动化等设计和研究方向的学生,则应侧重专业类文献查阅能力的培养,增加阅读翻译类教学内容的比重。
同时,应当合理定位基础英语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理顺基础英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的衔接关系。基础英语课程侧重学生的语言基础技能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英语课程侧重学生专业领域内应用能力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工作和研究的能力。
根据学生不同阶段学习的需求和目标,建立完整、灵活的模块课程设置体系,保证课程的连续性与后继性。建立公共英语基础课、公共英语选修课、专业英语课程必修课、专业英语课程选修课四级课程设置体系,合理选择教材,合理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力争英语教学四年不断线,帮助学生逐步实现从“学英语”到“用英语学”的过渡,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应用英语的能力。
同时,建立灵活的选课制度,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行,院系之间选课并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兴趣按需选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打破以同一专业自然班为授课单位的一律化教学模式,实行有针对性的分级教学。改善英语课程实施方式和方法,针对不同水平和不同目标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基础英语课程可以采用立体化、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加强各种英语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专业英语课程中可以融入一线运行相关的内容,通过演讲、口译、项目设计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还可以开设CBT课程,探索自主学习模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浸入式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学习。针对在校教师对行业了解不够的短板,还可以引入校企联合教学的模式,聘请一线专家引入行业实际运行内容,实行全英文授课或双语授课,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探索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立体化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考察,多元化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观念更新。
基于需求分析的课程设置是一个动态过程,它贯穿于整个课程设置的过程之中。航空领域对行业人员英语能力的需求高,要求严格,航空院校尤其应当在对需求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类课程设置。同时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持续获取教学反馈信息,针对学生需求和行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
[1]韩戈玲,祁小雯,戴炜华,立体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实践和研究[J].外语界,2009,(2).
[2]陈冰冰,王欢,国内外语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7).
[3]阮绩智,ESP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向晓,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定位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5]赵梓岑,需求分析与课程设置——基于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的尝试性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