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胜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泸州646005)
高职大学生是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重要力量,他们的价值取向如何,对未来社会发展与进步影响深远。因此,“从学校抓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已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和践行者,又是学生的领路人。而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念相对不稳定、文化层次相对较低,要求教师队伍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这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邓小平曾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可以说,教师队伍知识丰富、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团队意识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发挥引领思潮、凝聚共识的前提。
马克思曾指出“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这为教育工作者接受教育、坚持不断地学习,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理论依据。当前,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专题研讨、专题培训、实地参观调研、学历和职称提升、教学改革与反思、课程建设和科研项目等形式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让他们在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中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从容自如地向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对高职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仍然是最重要的方式方法。思政课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高职院校要根据思政课教学实际和高职学生身心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思政课建设和教学改革中,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凸显实效性。但专业课和其他各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也不可小觑。
加强思政课建设,凸显价值观内容。由于本专科院校教材相同,无法充分体现高职生的实际特点,教材的实用性受限。因此,加大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加深高职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历史的了解势在必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纳入理论教学和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尤其要注重实践育人的重要性,确保课时、学分、师资和经费等具体内容都能得到落实。这样才能增强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精心组织内容,合理选择方式。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深入学生实际,把广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通过课堂讨论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讲深、讲透,增强教育实效性。
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艺术。在今天这样一个思想价值观念多元、信息传递便捷快速的时代,应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方法的艺术性。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总体上仍然是教师单向的理论灌输和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占据主体,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强烈要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紧紧抓住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大好时机,大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专题研讨、网络交流、演讲教学、情境模拟和视频展播等方式中,不断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让广大学生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作用,并最终落实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转变教育理念,倡导隐性教育。高职学生对纯粹的理论不太感兴趣,因此,对高职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变教育理念势在必行,其中隐性教育理念的树立和这种方式的推行,在教育界得到了较高关注度和认可度。
“隐性教育是通过无意识的、间接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道德教育。”即是说,这种教育方式不再是正面强调应当或必须如何,而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在一定氛围中自觉地去体会和感受,以促进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无形中,这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较大的挑战,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从“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理念出发,通过模拟现实生活情境和文化氛围,并借助文学、艺术和体育等多种手段,创造出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在自我感受和领悟中学习并践行社会化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达到润物无声之效。
当前,媒体多样、信息发达,信息和通讯技术不断革新。高职学生可以便利地从海量的信息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加以了解和掌握,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高职院校舆论阵地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已无法逆转。这一趋势既存在着弊端,又给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便利。其弊端是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向高职学生灌输他们的价值观念,以达到分化、腐蚀学生思想的目的。面对泥沙俱下的各种信息,高职学生能否从中作出有效选择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给教育工作增加了较大难度。为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宣传部门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要通力合作运用一定的行政、法律手段和必要的技术手段来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管,尽量让学生远离不良信息,不被其侵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把握网络舆论导向”,“健全校园网络舆论舆情的科学研判机制,……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形成良好的网络信息生态环境。”评价机制的健全、舆论环境的纯净、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使广大学生不能也不会被不良信息所污染,实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效果。
另一方面,及时、大胆地利用校园网络、校园电台、校园报刊、QQ、微信、微博等现代传媒和现代通讯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学生乐于参与的教育活动,“使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走向超时空,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引领作用和道德规范作用,进而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和谐校园舆论氛围。”并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主动权,引导广大学生能够较为有效地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信息,消除自身思想观念中的矛盾和问题,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学生心中生根、成长。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客观环境和重要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当今网络文化异常发达,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和利益观的多元化已是普遍现象,甚至某些错误思想和负面信息在短期内还无法辨清真伪。生活在这样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的高职学生由于自身知识、视野和价值观的限制,难免会出现对是非、善恶、美丑认识不清,判断不准的现象,给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添了难度。因此,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净化校园文化环境,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逐步引导高职学生真正信仰并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必然。
拓展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在培育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社团众多,活动多样,这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很好平台,而且收效甚好。学校对社团活动和文化活动要实施监督和监管,从培养高职大学生的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等行为习惯入手,坚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有吸引力的系列活动,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其中,让广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逐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自己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中加以固化。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同时,学生又是校园文化的受益者和传播者。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精神状况和思想价值观念。建设校园文化,必须坚持社会化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在这种优良的校园人文环境中,学生始终受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校园文化的鼓舞、激励,不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理论体系的通俗化、形象化和具体化工作,把这一深奥、艰深的理论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和欢迎的生动、活泼的形式,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政治态度和共同理想,引导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的认同,使学生在接受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
高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一方面来源于理论学习和多种形式的教育所得。这也为大学生体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实践出真知。所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高职大学生认识社会、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方法。
建立稳定有序的长效机制。这是社会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保障。高职院校制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应全面考虑高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学校高层领导和相关行政部门,如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和各教学系部、承担思政课教学的部门等要紧密合作,把实践课程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以一定的课时和学分固定下来,让学生感到开设这样的课程也是有据可循的,从而在思想上重视,并自觉投入到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了解和切身体会,并“将核心价值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意志品质,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实践,从而促进价值观的形成。”[5]
积极开展有深刻价值内涵和价值意义的实践教育活动。高职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要根据学生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实际,创新实践教育方式、拓展实践教育内容,制定出切实可行并富有实际意义的活动方案,切不可只流于形式或走过场,让学生难以真正实施。现实生活中,志愿服务活动、国家公祭日对先驱的祭奠活动、宪法日的法制宣传活动、劳动教育、参观革命老区和体验新农村建设等活动,都能有较大的覆盖面,让较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接受爱国、守法等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注重理论学习、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必须清楚,这里强调实践教育的重要性,绝不意味着理论学习的可有可无,因为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活动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理论需要实践的验证,否则,理论可能陷入空洞的误区;实践又需要理论的指导,否则,实践可能就是盲目的。所以,对高职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把理论教育和实践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二者都不可有任何偏废。这样才能真正增进教育效果,落实教育实效。
总之,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取得实效,必须谨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创新方法、探索新的路径、构筑有效的主客观育人环境。
[1]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国共产党新闻网[EB/OL].http://cpc.peo-pie.corn.cn/n/2013/1223/c64387-239241 10.htm1.
[2]邓小平文选.第2 卷[N].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7.
[4]刘峥,汤小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索[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81.
[5]江胜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8):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