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文秘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对策探析
张萍
摘要:伴随着高职文秘专业30年的发展,文秘专业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也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本文阐述了高职文秘教师在专业提升和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并分析其原因,提出了在现有条件下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文秘专业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文秘专业,至今已在70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其师资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目前,高职文秘专业教师除了极少数来自企事业单位工作有经验的秘书或管理者外,主要来源,一是随着中专、中职学校改制合并成高职院校,原中职中专校的文秘专业教师;二是从普通高校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任教的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近几年,对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在发达地区,博士学位已成为高职院校入职的基本条件。当前高职文秘专业的人才要适应地方产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秘书的职业化要求和行业化特性挑战着高职文秘专业的建设和文秘教师专业能力,高职文秘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
一、高职文秘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原因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时间不长,既缺乏高职教师的入职标准和专业标准,也缺乏职教理论指导。现有的高职文秘专业教师入职培训基本上是以学科性原则为基础的专业教育模式,接受的仍是普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以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而职业教育原理、职业教育学和职业教育心理学等与高职教育相关的理论却未有系统的要求和学习,导致入职的高职文秘专业教师往往对高职教育理解不够深入,只能在教学过程中一边熟悉教学内容,一边摸索职业教育方法和规律,逐渐从已经习惯的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缓慢地转入高等职业教育模式。
大多数毕业于高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秘专业教师,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主干课程是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写作等,重点是研读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强化写作能力。写作工作量较重的秘书岗位,尤其是党政机关秘书多数是高校中文系出身,但是少有高校将秘书作为中文系的培养方向之一,截至2010年,仅有150所本科院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了秘书方向。2011年4月教育部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首次把秘书学专业定位为文学类中国文学属下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并列的二级学科。因此,目前大多数高校中文系毕业的高职文秘专业教师,虽具有秘书职业需要的语言应用技能,但缺乏秘书职业的专业学习和训练。高职文秘专业主要面向当地中小企业培养秘书人才,这也要求高职文秘专业教师需熟悉企业工作环境、企业基本运营、企业管理、商贸知识等,否则无法切入企业工作场景,运用企业工作语言来指导学生掌握企业秘书的工作知识和能力。
高职文秘专业培养的是专门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为领导决策及实施服务的人员。他们必须具备人际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软技能”,同时还要具有灵活处理人际关系和控制情绪的情商。这些能力是无法通过重复性强的技能操作训练或模拟训练就可以掌握的,即使在真实情景或虚拟情景中训练,也因学生的个体差异、场景的动态变化而效果不一样,答案也不一样,没有绝对的正误,只有完善与缺漏之分。因此,对高职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成熟与否往往取决于教师的秘书工作经验是否丰富及教师指导秘书工作的能力高低,这些都考验着高职文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也考验着教师的自信心。
高职文秘专业教师若要在专业上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在专业情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等方面都朝着“高职文秘教育”这一方向,然而现有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仍然套用普通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标准,这对高职文秘专业教师发展形成“误导”。囿于国家《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限制,各省的高校教师评审条件中,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首条必备标准是发表一定层次或级别的“本专业学术论文”若干篇,其中至少有若干篇要刊登在“核心学术期刊或刊物”上,要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显然,现有的高校教师职务评审标准仍是强调科研能力和水平。所以,高职文秘专业教师为了晋级,不得不花费相当的精力在科研上,这必然会影响教学能力的提高,出现科研与教学的相对失衡。同时,高职文秘专业教师申报职称选择专业方向时,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下并无秘书学专业可选,只能填报其他文学研究方向,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古代文学研究等,导致专业研究方向与职称评审专业方向不一致,所教与所研究方向不一致,对文秘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分配造成极大的困扰,也无法通过专业研究来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
高职文科的应用性转化至今都是专业发展的一道难题,其中的“软专业”如文秘专业,相对的“硬专业”如会计、贸易等更难以突显其应用性特性,同时,为应对职称评审的高职文秘专业教师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离普通高等院校的中国文学学术研究又更远,难以得到学术共同体的认可,而高职院校也不支持远离应用的文学研究课题。可见,高职文秘专业教师被多重边缘化。
如今各个高职院校都制定了详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方案,指导高职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增加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但从企业内部稳定性和保密性出发,企业不愿意接受教师直接在高层秘书职位顶岗学习,以免影响企业秘书与企业领导之间的关系,而且秘书工作繁杂,重要的事务必须企业自己的秘书跟进,琐事又不好意思让顶岗的老师来做,企业秘书工作也很难像技术应用类工作可以组成各种项目来让老师及所带领的学生承担。高职文秘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往往只有几个月或半年,无法具体深入企业事务中,以免破坏企业秘书工作的连贯性。
二、高职文秘教师专业发展对策探析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指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促进作用下,不断丰富和完善其专业素质结构和内涵,从非专业人员过渡为专业人员的专业化过程。内因指教师以自我发展为中心,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自主发展,展现专业精神,并在不断反思与调整中逐渐地提高执教水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职教工作者;外因指促进高职教师成长的外部环境,包括有利的政策、制度和专业群体氛围等,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协调,共同推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为了摆脱高职文秘专业教师专业发展困境,需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教师自身等不同路径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制定符合高职教育系统发展规律和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内在特点的职称评审标准,是改革现行高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核心问题,也是激励高职教师成为真正的高职教师的必要条件。在职称专业资格系列中应有秘书学或文秘教育的一席之地,方可引导高职文秘专业教师在研究、教学、实践指导三方面统一协调地进行自我专业规划和发展,以更有力地激发高职文秘专业教师的专业认同感。
目前,国内与秘书职业相关的行业协会,主要有教育部职业院校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等,各个地方也纷纷建立秘书学会或高职文秘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这些汇聚了秘书职业发展信息和秘书职业教育资源的机构,已逐渐承担起对高职文秘专业标准制定、专业教师培训、课题研究、教材编写、课程开发、信息交流的指导和服务功能。高职文秘专业教师可通过这些学会一起搭建高职文秘专业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在这个群体场域的活动中,沟通对话、协同创新、交流经验、相互启发与反思,有针对性地共同破解高职文秘教学困境,以达到专业发展和教师群体共同提升的目的。
高职文秘专业教师实现进入企业实践锻炼,提高个人专业实践能力,充分应对变化的专业发展要求,减轻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带来的压力,可以在学校支持下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锻炼方法。
1.若学校设立应用型公司,可赋予文秘专业教师双重身份,既是公司秘书工作人员,又是专业教师,可在校办企业轮岗锻炼,解决教师在企业锻炼无法深入的难题。
2.企业与学校之间互派人员,即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担任秘书或总经理助理,同时企业派人到学校担任兼课教师,解决校企双方人力紧张的问题。
3.实施校企双方“一对一”长期互助计划,即高职文秘专业教师与企业秘书或总经理助理“一对一”结对,企业秘书成为文秘专业教师的实践指导师,文秘专业教师成为企业秘书的能力提升指导师。如此一来,校企双方人力资源优势互利互补,既增进文秘专业教师对企业经营管理、秘书实际工作的真实了解,也强化了企业员工秘书工作的理论知识。
4.对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和工作状况进行长期的跟踪服务。教师保持与文秘专业毕业生的沟通和联络,一方面帮助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收集文秘学生就业的第一手资料以补充完善现有教学的不足,将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后的工作问题编写成案例。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又增加了老师解决秘书工作实际问题的经验。
以专业建设、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为重点,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挖掘每个教师的潜能,分享教学经验和企业实践经验,共同反思文秘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共同开发课程,建设专业课程资源。促进新任教师尽快适应高职教育岗位,促使骨干教师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发展,构建起新的更丰富牢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主动寻求机会参加有关职业教育、文秘教育、秘书职业发展等培训、研讨会、进修班等专业活动,不断提升、完善自我。不但要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与秘书职业相关的素质提高,还应注重高职教育理念、职业教育方法、职业教育动态等与职教相关的信息获取,不断更新职教观念,把握职教发展趋势。
这是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反思就是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教育观念、教育经验和教育行为等进行思考、审视、批判以及自我调控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反思,对自身教育实践和教育理念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如“文秘专业培养目标是否合适”,“目前专业改革的重点应该在哪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对高职文科学生培养的有效性到底如何”,在一个个自问自答中,不断积极地探究和总结经验,最终达到真正提高自我的专业素质,增强专业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目标。
课题项目:教育部职业院校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度重点课题“基于协同创新机制下的高职文秘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JWMW20148
0)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姜勇,洪秀敏,庞丽娟.教师自主发展及其内在机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05.
[2]邵建东.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机遇与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3]韩祥伟.协同创新: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4]曾炜.高职文科专业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探究[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5]俞启定,王为民.审视与反思:我国高职教师职称评审标准的套用问题[J].教师教育研究,2013(01).
责任编辑:丁金荣
杨艳梅/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讲师,硕士(贵州毕节5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