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探讨

2015-03-19 16:33李小林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形势高职生

李小林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0 引 言

“形势与政策”是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通过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清醒认识国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增强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进而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终身的信心和决心。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学校要制定‘形势与政策’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1]高职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毕业后是和谐社会建设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他们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意义重大且非常必要。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省高职院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并针对高职生的思想动态和上级部门的育人要求,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程,对高职生进行了常态化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走访调查中发现,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目标、教师队伍、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为此,如何深化“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如何利用好“形势与政策”课程,扬长避短,继续做好高职生的思政工作。

1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围绕“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现状,制定了调查问卷,通过随机抽样,抽取了信阳职业教师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等七所不同专业的高职生280 名,对他们发放了调查问卷。依据他们对“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所反馈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归纳、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1 师资队伍

认为是师资队伍原因制约了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有效开展,排在第一位。据学生反映,原因之一是师资力量的匮乏。具体体现在教师数量的不足,且无专职教师,多是由公共课部或公共管理院系的教师兼任; 二是授课教师在“形势与政策”教学水平方面,知识体系广度和深度掌握得不够。例如在复杂的国际关系、大国之间的博弈等方面,知识体系和政治思辨能力明显不够完备。

1.2 教学目标

认为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的排在第二位。高职生反映的情况为:“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教学大纲方面,所调查的高职院校能参照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关于印发“形势与政策”(2013年)教学要点。在教材选用方面,所调查的高职院校都是本校选编的教材,缺乏统一性,在要求学生所要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方面,系统而且全面,但在能力培养目标方面不明确,缺乏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规定。

1.3 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据学生反映,他们感觉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较多,仿佛离学生的实际很遥远。学生比较关注的就业问题、民生保障等问题,涉及较少;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与高职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明显错位。而且个别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随意性较大,多选用中央会议精神和国内外的部分热点作为讲解重点,课时比例也不均衡。教师感兴趣的、在某个领域了解多的就多讲;反之,少讲甚至不讲。

1.4 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方面,持不满意态度的学生人数约占三分之一。走访调查发现:教师多用的是结合背景材料的讲述法、听报告、看影像资料等方法,缺乏课堂讨论与互动性。教师不注重学生的感受,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新课改精神指出:“现代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为此,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以生为本”,革故鼎新、止于至善。

1.5 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方面,持不满意态度的学生人数接近总调查人数的四分之一。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期末考核,多采用一张理论试卷定分数的考核方式,缺乏灵活性与合理性。

2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对策

2.1 教学目标应明晰化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作用,壮大主流思想共识。”“形势与政策”课内容丰富、繁多,在教学目标方面应明晰化,需要一个核心目标来统领全局,使之体系化、科学化与常态化,保证政治导向的正确性。为此,“形势与政策”课程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旨,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时政、新闻热点、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其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讲授他们最关注的问题,指导他们运用所学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实践,提高思想政治素养[1]。

2.2 打造优质的师资队伍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政治性很强的课程,再加上领域广、国际关系背景复杂、新闻热点增加、更迭频繁,要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性,首先要打造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做保障。为此,“形势与政策” 课任教师既要具备丰厚的思政理论修养,又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与洞察力。对“形势与政策”有深入的研究和超众的智慧,方能在授课环节中挥洒自如,三言两语就简明扼要地让学生领会党所制定政策中的“民本思想”;抓住关键,“一石击破水底天”,使学生领悟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西方大国为了本国的核心利益在外交上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博弈。其次,教师队伍的建设可做到专兼结合,一是加强本专业师资的强化培训,使知识得到及时更新;二是聘请校内外资深专家作专题讲座,特别是省委政策研究室的专家学者们,他们各有所长,甚至对某个国际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2]。

2.3 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形势与政策” 课程的动态性决定了该课程教材的统一性存在较大难度,尤其是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国内外重大时事、重要会议等内容。各高校只能参照《教育部下发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然后进行拓展延伸,但时效性和实效性也难以保证,因为本学科动态性太强。为此,要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做到与时俱进。一是高职院校可采取共建“形势与政策”教学资源库,通过现代网络,做到教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要抓住学生最关心、反映最强烈、最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例如可在课前围绕某个热点问题,让学生分别从网上搜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把关上,应把握好尺度,对国家政策的解读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不能模糊认识、向学生传达错误信号,否则将影响学生的思辨能力,甚至还会影响他们的思想动态与政治立场[3]。

2.4 教学手段多样化

调查发现:不少“形势与政策”课任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体现在部分教师仍然只采用(三个一)即一间教室、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一言堂”的说教方法照本宣科,将手中的教科书内容详细地讲授给学生。有时,教师讲的内容过多过细,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另外,较少安排实践课、调查课或围绕某个问题开展课堂讨论、辩论等,本应该很有趣味性与时代感的形势政策知识点,课堂却变得缺乏生机。在此情况下,如果在教学手段方面不进行改进,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倦怠思想。不仅不利于学生政治素养的提高,而且还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4]。

2.5 改革考核评价模式,建立考评机制

学校应建立考评机制,采取灵活的考核评价方法,将理论考试成绩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成绩与课外成绩相结合,应突出考核学生对国内外热点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考察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运用能力,等等。不应沿袭传统的闭卷考试方法来评价学生,应把考试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与环节之中,把学生参与调查研究、课堂讨论、出勤情况及学生的综合表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DB/OL].http://www.xiancn.com/gb/rbpaper/content_363459.htm,2004-10-15.

[2] 李静.新形势下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创新性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3(5):70-72.

[3] 仇华.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效性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6):46-47.

[4] 刘庆国,等.《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6(3):48-60.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形势高职生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
适应形势 增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