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思考

2015-03-19 16:33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专职职业化队伍

黄 梅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设备与市政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思想品质的培育,也事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高职院校中直接承担并主要负责学生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是辅导员群体。他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如何培育一支适应目前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尤其是辅导员岗位是否职业化,已然成为热点和难点问题。目前高等学校的辅导员多以兼职为主,尤其是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难度更大。加之目前高职教育生源类型趋于多样化,教学过程探讨分级实施,因而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的需要更为明显。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队伍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其根本途径就在于建构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的科学发展。

1 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定义

所谓职业,顾名思义就是社会个体所赖以从事并作为维持个体及家庭生活来源的工作。《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认为:职业是随着社会分工而出现的,并随着社会分工的稳定发展而构成人们赖以生存的不同工作方式。而对于职业化的认知在学界亦无定论。有人认为,“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1]另有学者认为“职业化包括由内而外三个层次的含义:首先,从业人员应该体现出一种职业素养,而不是依凭个人兴趣自行其是;其次,从业人员应该掌握相当程度的专业技能;最后,职业化应该有本行业特定的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而且从业人员做事要符合该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的要求。”[2]由此可以看出,职业化首先强调的是职业或工作技能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以及专业化,再次强调的是职业或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操守。

基于此种分析,有学者亦提出了对辅导员职业化的理解:“辅导员职业化是在辅导员工作不断规范发展基础上形成的,辅导员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以及高绩效的行为标准”,主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娴熟的职业技能、科学的行为规范三个主要方面的特征[3]。

但是切合目前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实际来看,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不仅包含在长期工作积累基础上所形成的规范化的模块、良好的职业操守、熟练的职业技能以及科学的行为标准,辅导员在其职业化过程中所可能获得的职业期望与职业空间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2 目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现状

2.1 职业主体不稳定,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

目前,高职学院辅导员队伍主要是由专职和兼职辅导员构成,而辅导员结构的稳定性成为高职学院学生工作管理的难点与要点。一是专职辅导员的稳定发展问题。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的选聘主要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对辅导员岗位的认知、岗位的变换以及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等原因,这些新入职的辅导员流动性很大,缺乏稳定性。一般任职年限3年左右,5年或者更长时间的服务年限的辅导员很少。二是兼职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问题。一般情况下,相当多的普通教师担任辅导员并不是由于对学生工作的热爱或辅导员岗位的真诚,而是迫于职称评定的压力才不得已带班管理。这些“被辅导员”的老师并不能从内心去认真完成管理工作,而是“挂名”管理、“形式”管理或疏于管理,严重影响了学生教育管理效率与学生健康成长。三是专职与兼职辅导员工作的协同问题。专职辅导员作为院系学生工作的骨干,分工管理各类各项工作,而兼职辅导员则具体负责专业或班级的管理工作,而部分兼职辅导员疏于管理职责,把具体班级事务推于专职手里。

2.2 工作对象多样化,大学生群体差异性大

虽然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挥了关键性的基础作用,但目前高职教育面临着严重的生源危机,因而生源的多样性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性课题。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对生源多样性、学生差异性的分析与把握基础之上。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目前生源类型有普通招生、自主招生、对口单招、企业青年、复转军人、民族生、专业进修生等,而如何在日常的教育与管理工作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源,分析其类型特征与群体心理,提升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这是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重要目标。

2.3 职业内容复杂化,辅导员工作承载面过宽

辅导员的基本角色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教育者、管理员和引路人,主要从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定位不清,职责不明,辅导员承担的工作却过于杂化、泛化。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在本职工作以外还要承担所在院系教学和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很多杂务;另一方面他们还要承担诸如宣传、团委、招生就业等职能部门的任务,因此,辅导员们整天忙于事务,不知所从,成为部门“勤务兵”、院系“服务员”。

2.4 发展空间空虚化,辅导员职业发展动力弱

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便是其职业发展空间的有序化、持续化。但在现实中,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却面临诸多困境。一是身份的错位。根据政策规定,辅导员亦是属于教师的身份,但多数学校将其归于行政岗位来管理,有教师之名而无其实;二是职称进阶的困难。由于年纪较轻,多数辅导员职称偏低,进阶困难;三是科研弱化。由于辅导员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和学生管理,缺乏系统的分析与深入的思考,因而科研能力与水平缺乏有效的提升;四是由于定位不清,辅导员在学校内部地位不高,尤其是缺乏系统的培训学习交流机会,因而职业技能的提升缺乏相对有效的途径,很多时候是凭经验与良心在工作。

3 职业化发展的思考

由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历史与经验的积累相对比较薄弱,辅导员队伍在其具体工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以上种种不适应职业化发展的现象,有学者称之为“非职业化”。这已经不能适应内涵化建设时期高职院校的发展了。换句话说,追求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实性需要。而对于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基本标志,笔者觉得至少应当体现在三个方面:正确的职业认知与理念、稳定的职业队伍与良好的管理机制以及有序向上的职业发展空间。

3.1 正确的职业认知与理念

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从辅导员个体来讲,就是要在理念上树立职业价值感与自尊感,这是职业化追求的精神源泉。首先,只有辅导员个体真正热爱自身的职业,才能形成职业自尊与职业自信,产生职业不断追求的动力;从学校层面来讲,第一就是把教学教育两个中心真正协调配合起来,显隐互配、软硬兼施,两者不可偏废,切不可以教学为中心,一手硬一手软,弱化教育工作。第二就是要重视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牢固树立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骨干作用,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不能弱化或泛化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3.2 稳定的职业队伍与良好的管理机制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要形成一支稳定的辅导员队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落实政策精神,明确编制岗位。关于高校辅导员的配备,其实教育主管部门早就有明确的文件规定。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强调了辅导员列入教师编制的思想;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更是明确规定了高校总体上必须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 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高职院校并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一政策精神。一是在辅导员力量的配备上,并没有按规定配齐配足,甚至有时一名专职辅导员要直接管理近400 名学生,而且还要承担相当部分的院系学生工作事项,因此挂名管理、形式管理也就不足为奇了。二是在辅导员身份问题上,虽说是教师身份,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很多辅导员名义上是教师,实际上是管理人员;名义上是教师,实际上是临时编制或人事代理,并没有真正融入到编制管理中,因此辅导员尤其是专职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缺乏身份激励,被边缘化了。高职院校要积极落实政策精神,真正把辅导员纳入到单位编制和岗位管理中,解决其身份问题,提升其职业归属感。

(2)理顺管理体制,明晰考核激励机制。目前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是“千头万绪一根针”,专职辅导员每天忙于应付学校各职能部门、所在院系和有关成百上千学生的事务性工作,以及各种任务书、会议单、QQ 留言、微信、电话,工作量巨大,让辅导员身心俱疲,毫无归属感,客观上形成了“多头使用,无人负责”的局面。因此,首先要在管理体制上理顺辅导员队伍的管理问题,明确学校、职能部门、院系各自的职责,以及辅导员的职责,明确归口与管理,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其次要注重绩效考核的有效性与导向性。当前在高职院校辅导员考核过程中,有唯数据论的倾向,如个别院校将进晚自习、进课堂、进宿舍和出早操所谓“三进一出”数据直接用来衡量业绩,甚至于还购置了一批指纹机专门用于 “三进一出”的统计考核,在片面强调数据、注重考核手段与效率的同时却严重忽略了考核的有效性与效益,忽略了工作受众对工作的评价。因此,在强调考核数据硬化的同时更要注重考核效果的软性评价,尤其是学生对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直接性评价,从而真正评出工作的优劣。

(3)选优配强队伍,提升协同工作成效。目前,各学校辅导员的配备基本上是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但在具体过程中,存在部分兼职辅导员拖拉懒散混的现象,把具体班级的事务推给专职辅导员,从而恶化了辅导员内部的工作生态,严重削弱了学生工作成效。因此,无论是专职、兼职辅导员,都应选优、严管、协同。选优:要严把辅导员选任关,真正把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或教师和管理人员吸引到学生工作中来,这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高质量、高效率的前提条件。严管:要强调辅导员工作的艰苦、责任与示范要求,强调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与素养,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合理公正公平科学地评价辅导员工作。协同:明晰专职、兼职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点线面的分工,明确各自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各司其责,各尽其职,相互配合,相互补位,高效率地完成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3.3 有序向上的职业发展空间

(1)有效地改善辅导员队伍的学科知识结构。目前,高职院校选拔辅导员时往往非常强调专业背景,以期其在日后发展过程中能够再走回专业。相当一部分辅导员虽是专业学习的佼佼者,但却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学科的素养与熏陶,因而其思想教育和教育管理科学等方面理论功底不够,缺少必要的工作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通过培训、轮训、进修、访问学者、学位进修等途径来提升其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工作技能。

(2)打通辅导员职业发展通道。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不强,尤其是科研能力不强的现实,使得辅导员个人的发展空间受限。虽然现在辅导员的学历层次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正如前文所述,辅导员在职称和职务方面的情况却不容乐观。笔者所在学校现有专职25 名,虽全部是硕士学历,其中不乏工作近10年的老辅导员,但只有一名副教授,而副科级辅导员只占28%,没有正科或副处级别的辅导员。因此,要理顺辅导员管理序列的通道,支持一线辅导员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开展科学研究,解决职称提升困难、发展通道受阻的现状,从而稳定辅导员队伍稳定。(3)有效地促进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职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也是辅导员在其自身职业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工作技能与素养,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效能的过程。一是要帮助辅导员树立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学校要积极帮助辅导员明确自身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目标,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与发展目标。二是要帮助建立正确的辅导员职业评价机制,克服职业倦怠现象。目前,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职业困惑的现象。有些人视辅导员工作为青春饭,职业认同感受到冲击。三是帮助建立辅导员工作阵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好用好线上线下两个阵地,搭建好老师、学生、学校、家庭等四方联动的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效率与教育成效。

[1] 白琰.什么是职业化? [EB/OL]http://www.chinavalue.net/showarticle.aspc?id=14364.2015-03-18.

[2] 张建国,窦世宏,彭青峰.职业化进程设计[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3] 吴月齐.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现实可行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

猜你喜欢
专职职业化队伍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专职媒人的变化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