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刍议

2015-03-19 14:19:13王平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院校高职

王平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新课程标准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刍议

王平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创新高职体育教学理念,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现传统体育教学向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终身体育的理念和模式转化,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这一决定为我国体育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1 创新高职体育教学的基本思路

1.1 坚持“健康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高职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但是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能力和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以注重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素质能力与完成动作的能力以及独立从事体育锻炼、身体娱乐与体育欣赏的能力和自我评价身体锻炼效果的能力为目标。因此,体育教师在筛选教育教学内容方面和运用教学方法方面,都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和基本思路,注重将学生的健康体魄教育贯穿于体育课程实施和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关注和重视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只有注重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积极锻炼的习惯。

1.2 尊重个体差异,客观对待不同需求,努力确保学生不同程度受益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就身体素质而言,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每个学生受益,教师要注重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充分认识和体察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特长和运动技能技巧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并结合具体实际,按照学生的差异实际和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最终形成相应的教学步骤和具体的教学措施,亦即实行差异性教学。教师在尊重学生个体实际需求和差异性教学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可以保证大部分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和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使每一位个体均能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体验和收获到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从而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进而适应整个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

2 创新高职体育教学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2.1 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体育教学不乏强制体育的烙印,甚至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实际,存在片面追求规范化和格式化的倾向,进而导致课堂教学失去了个性和活力。在传统教学模式实践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不一致,部分学生容易产生挫折感和失败情绪,以致对体育锻炼采取消极情绪,这对培养学生形成健身意识和健身习惯具有较为消极的影响。因此,坚持高职体育教学遵从和应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首先在于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此为指导,教师在整体设计体育教学时应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为依据,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注重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把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等教育教学思想、理念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健康体育理念和快乐体育思想,使每一位个体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这就有利于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体育实践,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2.2 坚持“个体化”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要求教师要能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中,教师要进一步深入剖析和认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认真研究和探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在妥善处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的同时,重视培养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始终体现“以生为本”的发展主题的教育思想,进而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开展学习。在实践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生活体验和既有知识水平,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关注个体的差异和特殊性,与学生积极互动,深入交流,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其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实际,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要求,营造和创设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共同进步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思想意识和技术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可见,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身心健康水平,是创新体育教学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

2.3 坚持“体育”与“德育”相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体育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健身意识,还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素质。在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元灵活的教学手段,在情景教学、游戏教学、竞技教学和团队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思想观念。高职大学生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矫正,体育教师应从这一实际出发,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纪律意识和行为规范,充分发挥体育教师身兼“技能培养”和“思想引领”的人生导师作用。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教学,在教学中达成彼此的相互配合和协调,进而激发自己走出自我意识,学会关注他人,关注集体,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应合理布置教学情境,妥善运用教与学的教育功能,实现教师引领、学生自我教育的良性结合,进而使学生树立和形成自觉锻炼、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使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成为掌握学习方法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的自我学习过程,这是高职体育教育教学开展人才培养的根本宗旨。

3 实施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教学改革的举措

3.1 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增加体育选修课的种类

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对有效开展素质教育、落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学校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以“终身体育教育”为目标的指导思想,逐渐改善办学条件,拓宽办学思路,在原有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体育选修课的开设。同时,在选修课的内容设置上每年要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供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和自身条件来选修。选修课可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意识和兴趣,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中加强体魄。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群体在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有其特殊的实际,他们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但思想充满活力,行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为了加强自己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高职大学生更需要在确保学好本专业的同时,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至少掌握一到两项体育方面的特长。

3.2 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参加校外体育竞赛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活动应以学生的身体锻炼为主,创造良好的校园体育环境,强化学生的锻炼欲望,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思想和锻炼习惯,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身体锻炼等互为支撑,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课外体育活动,既可以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果,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人的爱好和专长的发挥,所以,学校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要重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的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技术,更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素质,只有将这两者有效结合,才能使学生在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的对抗中发挥和挖掘自己的潜能,体现自己的力量和美感,激发个体对体育的兴趣和意识,从而自觉地去开展学习、主动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科学有效地锻炼身体。另外,为了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高职院校体育运动的竞技水平,就必须创造良好的校园体育环境,经常开展不同项目的课余体育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成立不同项目的体育运动训练队,加强业余体育训练的指导工作,在为参加省高校组织的相关项目比赛做好备战工作的同时,也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进而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3.3 建立体育教学规范,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体育教学基本工作条件

高职体育教学应有一套科学完整的教学实施规范,高职院校应统筹专门的教育研究力量,注重研究高职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建立高职体育教学的科学标准和评价指标,有效发挥顶层设计和科研引领的作用。此外,学校还应完善体育教学的基础设施条件,投入必要的运行经费给予保障。经费保障是办好教育的坚强后盾,对于体育工作来说更是如此。学校的各项群体活动、体育器材配置、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及各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都需要一定的经费。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学校体育设施建设,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和各项群体活动的有序开展,进而满足不同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和身体游戏娱乐需求,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体质健康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4 结语

教育的一大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因而高职体育教学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改进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动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和领会先进的教育思想,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和水平,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思想教育的能力,在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切实搞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形成从事未来职业所必需的身体素质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1]李渊.正确理解新体育课程的学生为中心的理念[J].体育科学,2006(5).

[2]彭小伟,杨国庆.对当前体育教学方法范畴的重析与再认[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4).

[3]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5).

责任编辑 闫桂萍

G618

A

1674-5787(2015)04-0136-03

10.13887/j.cnki.jccee.2015(4).37

2015-07-01

王平(1974—),男,甘肃白银人,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和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院校高职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语文知识(2014年10期)2014-02-28 22:01:00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