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山西长治046011)
潞安府通判吴承恩是《西游记》写作及其安徽桐城说的新考据
张利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山西长治046011)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哪里人,《西游记》的创作环境如何,学术界主要有江苏淮安说和安徽桐城说两种观点,尤其是后者一直挑战着前者的权威。从东京图书馆引渡回国的明万历版《潞安府志》有关吴承恩的史料,完全对接了安徽桐城说。基于此,以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进行考证:潞安府通判吴承恩与安徽桐城说里的吴承恩具有一致性,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同一人,茶马互市、猴子养马、神话传说等潞安府通判生活与吴承恩写作有关联,并纠正了安徽桐城说将潞安府认定为安徽芜湖县的错误观点。由此我们认为潞安府通判吴承恩的史料为《西游记》写作及其安徽桐城说提供了新考据。
史志;吴承恩;安徽桐城说;《潞安府志》;《西游记》
明万历四十年(1612)版《潞安府志》,是2005年才从日本东京图书馆,以微型胶卷的形式引渡回国的。在郡县部分的潞安府佐官通判词条下的第11位,明确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潞安府里有个通判叫吴承恩,即为“吴承恩,桐城人,贡士”。通判,官名,宋初设于各州府,即共同处理政务之意,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但握有连署州府公事和监察官吏实权,号称“监州”,是一个佐职。明清设于各府,分掌粮道及农田水利之事。
明万历《潞安府志》记载:“自建设潞安,有同知、通判、推官各一。旧《志》一一可道。”这里表述有一个潞安府设置的问题。明嘉靖八年(1529)二月,山西潞州青羊山发生陈卿起义,七年后被剿灭,为保持潞州的长治久安,明朝才升潞州为潞安府。潞安府是新建府,至明万历撰写《潞安府志》只有70多年,潞安府新建时间不长,故而府官可以一一道来,所述史料的准确性毋庸置疑。
这个史料自然使人们与《西游记》及其作者吴承恩联系在了一起。《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哪里人,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主要的观点有两种,即江苏淮安说和安徽桐城说。江苏淮安说是文学史普遍的观点,而安徽桐城说却有后来者居上之势。对照两说发现《潞安府志》里有关吴承恩的史料与安徽桐城说完全对接,潞安府通判吴承恩与安徽桐城说里的吴承恩具有一致性,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同一人,那么潞安府通判生活也必将影响《西游记》的写作。该史料还对安徽桐城说中的错误给予了纠正,可见潞安府通判吴承恩的史料是《西游记》写作及其安徽桐城说的新考据。
安徽桐城说的主要支撑史料有《平川公行状》、《桐城县志》、《新野县志》等。《平川公行状》(吴承恩号平川)为吴承恩的墓志铭,源自于《桐城高甸吴氏宗谱》,来路正宗。作者阮鹗,字OU(“函”字去中间四点,音偶,后同)峰,明桐城人(今枞阳OU山镇人),按时间推算,应小于吴承恩20多岁,与吴承恩是同一时代人。阮鹗系明末著名戏剧家阮大铖的曾祖父,明代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曾任明浙闽巡抚。阮鹗为吴承恩写墓志铭之前,已经有人先为吴承恩撰写了一个墓志铭,但吴承恩的长子吴善养认为写得“匪状不稽”,而在悲痛之余,策杖恳求同乡的长辈阮鹗为其父另写了这个墓志铭,即《平川公行状》。阮鹗官职高,与吴承恩生活的时间近,所记也得到吴承恩后人的认可,那么,这个墓志铭,应当是可信度很高的史料。余者多为方志类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但《潞安府志》与《平川公行状》是如何对接的,这是二者联系的关键。
(一)两史料所述之吴承恩任职链条相互补充,时间上完全对接
《平川公行状》记载明嘉靖丁末年(1547),44岁的吴承恩谒选天官,被派往河南省任河阴县令。其间因祖母病故,辞官回家,守孝三年。明代直系亲属殁,需守孝三年,如弄虚作假,视为欺世欺君之罪。明嘉靖丙辰年(1556),吴承恩服丧期满,补河南省新野县令,不久晋升为潞安通判。
清·乾隆十九年《新野县志》载曰:“吴承恩,贡士,安徽桐城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接任新野知县。”清·康熙五十一年《新野县志》记载:吴承恩在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至三十六年(1557)任新野县知县。吴承恩在新野做知县两年,即1556年—1557年。
以上可推知吴承恩晋升为潞安通判的时间应为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而在潞安府任职通判的时间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
这样吴承恩的任职就形成了一个前后衔接的时间链条:嘉靖二十六年(1547)任河南省河阴县令——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任河南省新野知县——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潞安府通判。
至于吴承恩任职浙江长兴县丞的传统意见,《平川公行状》里没有任何记载,《长兴县志》里嘉、隆年间县丞名单中也没有吴承恩的名字。在没有更加充实的史料情况下,我们不可简单地否定吴承恩任职浙江长兴县丞的传统提法。这里我们采信吴承恩研究专家刘怀玉的研究成果:“吴承恩出任长兴县丞的时间,应当在嘉靖四十五年。”[1]42
这样,吴承恩出任长兴县丞的时间与出任河阴县令、新野知县、潞安府通判的时间不但没有冲突,而且形成了完整的任职时间链条。
(二)两史料所述潞安府郡守乃同一人
《平川公行状》里记载,吴承恩一到潞安,就上言减少税赋,明正法纪,很快就得到潞安百姓和郡守祝凤山的敬重,并被郡守祝凤山举荐到襄垣县代理行政。
《潞安府志》嘉靖郡守词条下:“祝天保,唐山人,进士,升本省副使。”
河北省《隆尧县志》也载有祝天保情况:祝天保乃明朝嘉靖丁未年进士,先被朝廷派到山东诸城做县令。因为政绩突出,执法严明,廉洁奉公,几年后,升任户部主事历郎中,出任潞安(今山西省长治市)知府。后升任按察副使,继升为布政司参政,分守太原。奸臣严嵩把持朝政时,辞官归隐三十余年,八十五岁无疾而终。
从以上两志书分析祝天保就是祝凤山,《平川公行状》里提到的郡守祝凤山与《潞安府志》郡守祝天保是同一人。
(三)两史料所述之潞安府下辖县名具有一致性
《平川公行状》多处提到潞安府及其管辖的襄垣县,并提到时任潞安郡守的祝凤山举荐吴承恩巡视“襄垣”,亲授郡守印,代理行政的事宜。
襄垣乃潞安府管辖的古八县之一,从历史上其隶属关系就一直没有变化,明朝时完全隶属于潞安府。
明万历四十年(1612)版的《潞安府志》在潞安府佐官通判的词条,记载嘉靖年间有通判15人,第11位即为吴承恩。
按照《平川公行状》,吴承恩的任职依次为河南省河阴县令、新野县令和潞安府通判。
清康熙十二年安徽省的《桐城县志》记载:“吴承恩,字本赐,嘉靖选贡,为河阴令”(今河南荥阳市)。
清乾隆十九年《新野县志·名宦卷》记载:“吴承恩,桐城贡士,嘉靖三十五年任知县,赋性明敏,清慎自持,革吏弊,禁游民,修理学校,表扬贞节,刑清政举,吏畏民怀……任期所著《水利议》”。
清康熙十二年《桐城县志·选举》记载:桐城县明代277年各时期的进士81人、举人76人、贡士204人,其中贡士有传的33人,方学渐、吴承恩均标明有传,因志书残缺未见其传,只有道光七年《续修桐城县志·宦迹》里有吴承恩为官的简传,可以肯定吴承恩是安徽桐城人。
胡光舟《吴承恩与西游记》记载:“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吴承恩中岁贡”。[2]12
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直到嘉靖二十三年(1544),三十多岁时,始补岁贡生,后因母老家贫,作过短期的长兴县丞”。[3]90
清·康熙五十一年《新野县志》、清·乾隆十九年《新野县志》均载曰:“吴承恩,贡士,安徽桐城人”;这与史学界公认的“始补岁贡生”的年限和出身的说法相同。
岁贡就是由府州县选送廪生,入京都国子监肄业为贡生。明代贡生官职的委任是经过吏部核准,一般情况下,在同一时间内任命的知县不可能重名。彭作桢的《古今同姓名大辞典》,是古代官宦名最全面,最权威的工具书,所记录的民国以前人物中无有吴承恩重名之虞。
河阴吴承恩、新野吴承恩、潞安吴承恩,同名同姓,都是贡生,并出现在同一时期(嘉靖年间),籍贯均为桐城,他们三人不是同一个人的概率几乎是零。所以,《潞安府志》里的吴承恩与任河南省河阴县令、新野县令的吴承恩完全是同一人,都是安徽桐城人。
(一)吴承恩姓名没有雷同
前据《古今同姓名大辞典》收录的民国以前六千余个人物中,未见有两个吴承恩之说。
(二)贡士学历表述一致
贡士,古代向最高统治者荐举人员的制度,到清朝称参加会试并考中者为之。科举制度中,生员一般隶属于本府、州、县学,若经选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则不是本府、州、县的生员,而称为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了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纳贡。
胡光舟的《吴承恩与西游记》、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新野县志》、《桐城县志》等均称吴承恩为“贡生”。《潞安府志》也载曰:“吴承恩,桐城人,贡士”,与以上四则史料所记载的吴承恩的贡士学历相同。
(三)任职链条完整
据前考证吴承恩嘉靖二十六年(1547)任河南省河阴县令——其间守祖母之孝三年——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任河南省新野知县——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潞安府通判。至于吴承恩任职浙江长兴县丞的传统意见,其出任时间与出任河阴县令、新野知县、潞安府通判的时间也没有冲突,而且形成了完整的任职时间链条。
(四)籍贯同属一个文化区域
传统观点认为吴承恩系“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如1979年版《辞海》载吴承恩系“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康熙五十一年和乾隆十九年《新野县志》、《潞安府志》均载吴承恩为“安徽桐城人”。桐城古称“枞阳”,山阳与枞阳仅一字之差,清人修志时没有条件进行详细了解或者笔误都有可能。同时,山阳与枞阳,即今之江苏淮安与安徽桐城,都属于吴文化边缘区域。
由上可以肯定《潞安府志》里的吴承恩与《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同一人。
吴承恩在潞安府的近两年任职中,并没有留下什么传说和遗迹,但他临危赴任的大义,明正法纪的风范,造福百姓、勤政为民的作风等等,在《平川公行状》里却作了些许表述,确实可贵。而潞安流传的神话、风土民情和吴承恩在通判职务上所分掌的粮运农田水利养马之事,也惠及了他的力作《西游记》。
(一)民间“猴子养马”与“避马瘟”
《西游记》中,孙悟空初次受玉帝招安,在天宫御马监里,当了一个养马官——“弼马温”。这样安排猴子养马的情节,并非作者一时兴起,而是有着当时潞安府生活的根据。
单从“弼马温”与“避马瘟”的谐音分析,古代养马的最大天敌是瘟疫,做好防治瘟疫也就养好了马。这些在贾思勰《齐民要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有记载,成都就有东汉猴子养马的画像石,可见此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明朝,潞安府的养马场在潞安府的南面、东面和西面,据《长治县志》(长治县,潞安府下辖的古县)记载府南、府东和府西共有三个养马的祭祀庙宇,府南是马坊头“玉皇庙”,塑像为玉皇大帝和弼马温,弼马温看管着一匹匹的军马;府东和府西建有两座“马神庙”,塑像为马的祖宗“天驷房星神”。潞安府的驻军编制“卫”,每逢初一、十五都进入其中,进行祭祀,以期盼养马顺利。潞安府的府南、府东、府西养马场就有“猴子养马”的确切记载。
吴承恩生活以及任职的所有地区中,唯有潞安府是茶马互市的兴盛地,较之其他任职地区,“猴子养马”的独特经验只能潞安府有之。《西游记》中,孙悟空当“弼马温”的情节安排,与吴承恩在潞安府的生活有直接的关系。
(二)潞安府茶马互市与牧马情节
吴承恩生活的区域不外家乡安徽桐城,求取功名的南京,任职的河南省河阴县、新野县、山西的潞安府和浙江长兴县。而与《西游记》里牧马情节有关联或者关联最大的地域,首先应当考虑任职通判的山西潞安府。
茶马互市——茶叶换马匹大规模集市性的贸易活动,产生于唐代,盛行于宋朝和明朝,衰落于清朝。整个明朝始终处于战争环境中,更是把马匹作为国家的支柱。明朝开初就认为“茶、马,国之要政”,朱元璋竭力推行“以(茶)制戎狄”政策,还专门组织成立了主管茶马买卖的机构“太仆寺”,而在地方上也建立相应的机构或指定专门的负责人,府一级主管茶马买卖的职权划分给了通判,潞安府的通判吴承恩就主管此事。
由于地处茶马贸易的主要通道上,“从嘉靖末年到万历初年,潞安的‘茶马互市’异常繁荣。每年从蒙古、高丽千里迢迢运抵潞安的马匹两三千,每日里,潞安府的通判首先要在潞安城北门外五里地的一片空旷之地‘捉马验货’,吴老先生手持《马经》,先将马分出三六九等,分配给各户养马之人,之后,大批量的马匹还需官府饲养。出潞安城南门方圆数十里,官府专门养马的基地就有五处之多,随时等候着朝廷官马的入住,一排排马坊南北两界,喂马石槽不计其数,饲马人员在三四千人以上。……产生出了‘五马、捉马、马坊头、石槽、南石槽、北石槽’一处处为朝廷养马喂马的村村寨寨。”[4]
《西游记》是神话小说,神话小说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它也需要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经验来充实内容。可以说验马养马的工作,催生了孙悟空这一猴性主人公,催生了《西游记》中牧马情节和弼马温的神来之笔。
(三)潞安府神话与《西游记》神魔小说
明嘉靖年间潞安府所管辖区域正为古上党郡之核心区域,此处号称中国神话故里。史前时期的中国著名的神话多与这里的山山水水相关:精卫填海神话,无可争议地被记录在潞安府所管辖的长子县发鸠山;后羿射日神话,也无可争议地被记录在潞安府所管辖的屯留县三嵕山;女娲补天神话,在今天的长治市(原潞安府地域)就有女娲宫、庙40多处。生活在这个氛围里的潞安府通判吴承恩不能不被这里的神话所感染,不会不把这些神话元素运用到小说创作中,“火焰山”、“风火轮哪吒”、“嫦娥”等等故事就有“后羿射日”的元素;“石猴出世”就有“女娲补天”的元素;整个小说布局的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挠的取经过程,就有“精卫填海”的元素。所以。吴承恩最后确定写小说,且定调为神魔小说,是与这些神话有关联的,与潞安通判的几年生活有关联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神话故里潞安府的生活催生了神魔小说《西游记》。
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研究者错误地把潞安府认定为安徽省芜湖县了,这里有必要做一纠正,因为这是考证潞安府通判吴承恩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之关系不能跨越的问题。
《平川公行状》四次提到潞安府,一次提到潞安府下辖的襄垣县:开篇就指出父亲吴承恩任潞安通判,按照古代墓志铭的写法,开篇的职务应该是最后的官衔或最高的官衔。根据具体情况,潞安通判是吴承恩最高的官衔,此其一;第二次提及是明嘉靖丙辰年(1556),吴承恩服丧期满,补河南省新野县令后,不久晋升为潞安府通判。这里没有写出任职潞安通判的时间,但也给定了范围是明嘉靖丙辰年(1556)之后,此其二;在离任河南省新野县令、晋升佐职潞安府时,新野的百姓、乡贤纷纷前来挽留,尽管是佐职,但毕竟是升迁,又逢潞安边警催科甚急,所以吴承恩是从容赴潞安就职的,足见其志向和抱负。此其三;潞安上任伊始,他就上言减少税赋,明正法纪,不久又调停了仓粮输送的争议,一时间,得到潞安郡守祝凤山和百姓的敬重。此其四。
《平川公行状》还提到潞安府辖内一个叫“襄垣”的县。襄垣是潞安府管辖的古八县之一。时任潞安郡守的祝凤山举荐吴承恩巡视一个叫“襄垣”的地方,并亲授郡守印,代理行政。襄垣方园仅60里,而逃荒的人就有一半以上。吴承恩一到此地,便脱下官服,深入民间,进行劝慰安抚,即使是三尺童子也可以牵他的衣服告诉当地情况。在吴承恩的调议之下,百姓都愿意为他效力,凡事都愿意听从他的裁定。吴承恩将要离开襄垣之时,老百姓攀号啼哭,依依不舍。
依据以上史料,吴承恩是由河南省新野县令,紧急调升潞安府通判的。由于潞安府边警催科甚急,朝廷才紧急调升吴承恩,可见吴承恩具有解决百姓生活问题、处理逃荒、处理边警的干才。这次调升也是对吴承恩在河南省新野县工作的肯定。
调升的潞安府乃当时的山西潞安府,即今山西省长治市,其理由有三:一是山西潞安府地处明朝抗击元蒙的前沿,符合调升潞安府时“边警催科甚急”的地理和情势。安徽芜湖县说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地理;二是《平川公行状》提到潞安府辖内一个叫“襄垣”的县名。襄垣乃千年古县,春秋时因赵襄子修建而得名,县名襄垣一直沿用至今,其隶属关系也一直没有更改过,明时隶属于山西潞安府。明时山西潞安府与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地理管辖完全一致;三是各个相对平稳的朝代,县级以上的地名没有重名的现象,何况州府以上的地名呢!
[1]刘怀玉.吴承恩论稿[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胡光舟.吴承恩与西游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3]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4]田秋平.《西游记》作者在潞州[J].长治方志,2009,(05):65.
(责任编辑 王建华)
K825.6
A
1673-2015(2015)03-0025-04
2015—03—06
张利(1964—)男,山西沁水人,教授,主要从事区域文化和写作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