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汝泉
日本生态城市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吕汝泉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 116052)
许多省市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但是多数城市生态环境却并没有明显改善。日本的建筑低碳化、节能改造、推广节能家电、向企业支援绿色等措施,取得了许多明显的效果,我们有必要借鉴其生态城市建设的成熟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当今困扰世界的三大“过剩”问题——人口过剩、技术过剩、消费过剩,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凸现出来,要解决这三大问题就必须从生态文明建设入手。城市建设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影响,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与危害,人类不得不对城市的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因此,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改变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主导力量。本文总结了日本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并以其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来探讨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1]
(一)实现建筑低碳化
日本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主要是家庭以及办公部门,与上世纪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比,现在的排放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来自产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有所下降,而来自于家庭以及办公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大增加。因此要实现日本低碳社会的目标其关键措施在于实现家庭与办公部门的低碳化。[2]
例如,在对于办公建筑的建筑与装修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减少能源的消耗,可以通过减少空调负荷与照明负荷的来促进机器设备的运作,对建筑的设备进行性能检测。其中,建筑智能技术的应用最具代表性,这属于一种建筑物能源消耗一体化管理的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办公部门的能源管理效率。[3]
(二)对已建设施进行节能改造
经历过石油危机之后,日本采用了国际先进案例作为参照学习,建立起综合型公司,涉及了技术、设备与人才等方面的服务,其目标在于节约能源以及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该项措施经过实践证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利于日本大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但是,依然在融资环境方面存在着需要改善的空间。低碳技术在日本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与推广,这需要综合建筑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与能力,需要开发商对建筑能源的重视,更需要建筑使用者在实际使用中节约能源的行为以及意识。因此,随着低碳化建筑的推广与应用,城市居民生活方式逐渐发生了改变。
(三)改变城市居民生活方式
在日本,政府对低碳生活的理念极力推广,极为注重关于低碳技术以及低碳物品的选择与使用,减少使用能源消耗严重的技术与产品。现在,日本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在于住宅及其家电的使用方面。在住宅方面的研究,测算了墙壁断热型改造以及住宅绿化后的效果,还对住宅周围的空间集中铺设草地以及减少住宅居民的空调使用的效果进行了测算,实验证明了减少能源消耗严重的技术与产品的使用后,明显起到了地节约能源的作用。
在家电方面,日本家电市场已经出现了多种节能型家电产品,但是由于这些产品的价格过高而导致许多日本居民难以购买使用,所以日本政府目前想方设法让所有的日本居民都能购买并使用上节约型家电产品。因此,日本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政策,通过该项政策来推动节约型家电在居民生活中使用。
(四)鼓励国民积极参与生态城市建设
现在,日本政府正在积极提倡和鼓励全国民众参与和维护城市环境的规划与建设,促使民众关注与参与自己居住地方周边环境的管理。生态城市在全国民众的积极参与中,可以征集全国民众对于建设生态城市的建议与意见,培养公众对于生态城市建设的意识,让公众主动维护生活环境。现在这方面的项目已经在日本的普通居民居住环境中得到普及,这已经成为日本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环节之一。
(五)实施绿色支援政策
为了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进程,日本政府提出了绿色支援政策,这是日本政府进行生态城市建设中颇有成效的一项举措。该项措施主要针对的是给予设计开发项目一定的植物支援,但是该项目必须重视对于生态环境的营造,例如在维护和管理居民周边环境的项目中,日本政府可以免费为这些项目提供树木,有项目的负责人负责。
(一)制定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生态城市的建设目的在于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城市问题,但是并不是予以城市化直接的批判。实际上,我国目前许多问题多是在进行城市化的过程中得到解决的,包括了社会问题、经济发展问题以及环境的问题等。只有城市化的发展健康积极,方可为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与前提。在进行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同时重视与追求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只有这样方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的存在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体系。通过城市的作用,国家可以更加集中、有针对性地发展。促进城市化的进程不仅仅意味着城市在数量与地域范围方面的增加,更应注重对现有城市的内涵进行发展,对城市的基础功能与建设设施进行完善,改善城市的环境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要实现城市化的健康积极可持续发展,必须制定城市化发展的长远规划,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做好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城市的建设以及管理的实际工作,把城市环境的生态建设作为城市化发展的重点任务,把防止城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以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化发展的重点目标。[5]
(二)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共建生态城市
从上述日本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可以看到,日本政府在生态城市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建设,以及为公众建设生态城市提供技术方面以及植物方面的支援。低碳设计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对于低碳建筑的有效性进行了科学的研究与验证,并且鼓励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来帮助生态城市的建设。低碳技术和设计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在建筑设计的教育中,应当进行这方面知识的改革与创新。除此之外,重视普及生态多样性以及生态学的知识,促使社会公众加深对生态城市的了解,以便政府更好地发挥引导以及支援的作用。
日本在引导和鼓励社会公众积极投入建设生态城市这个方面的措施比较有效,我国在鼓励民众参与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现阶段仅仅在引导公众参与于公共环境的管理这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在前期就征集社会公众对于改善环境的建议以及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保证生态城市的建设符合社会公众的切身需求,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提高了社会公众关注环境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4]
(三)从社区建设入手、加强城市文化建设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社区正在渐渐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活动场所。在我国的城市基层管理中,社区管理模式逐步成为新兴的管理模式。随着城市居民对于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多,基层组织正在不断地扩大其服务的范围,包括了与城市居民具有切身利益相关性的公益服务。发展社区的事业,促进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从而建设起各个方面都和谐发展的城市社区,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完善的社区服务、发达的教育体系、稳定的社会秩序以及人与人和谐相处。
人类世界的发展与进化,使其逐渐从城市化的时代迈向了真正的城市时代。目前,城市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要空间,存在着多种制约着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甚至于对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生态城市是解决城市化进程中所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理想人类生存生活环境的建设,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总体趋势,具有高效的经济效益、宜人的自然环境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本质是“和谐的、宜人的人居环境”,“和谐”是对生态城市特点的高度概括,“宜人”是生态城市的根本宗旨所在。[6]生态城市是通过倡导生态理念,采用生态技术,建立生态化产业体系,从而达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自然生态平衡、人文生态和谐的城乡统一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利用生态学和社会学的观点,论述生态城市的内涵,提出科学的城市规划、合理的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的城市管理制度,强调只有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两手抓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
[1] 原丽红, 谢志刚. 生态城市建设与市民生活方式的生态化[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3(1): 21-24.
[2] JamesE.McClellanIII, HaroldDorn. 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 王鸣阳, 译. [M].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3: 85-96.
[3] 王宝刚.日本高科技城市生态节能住宅实验——以日本大阪市未来型实验住宅NEXT21为例[J]. 建设科技, 2007(10): 48-49.
[4] 顾祎婷, 靳文宁, 林秀姐.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方法探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3): 11-13.
[5] 罗宇岑, 刘艳. 和谐社会视角下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以湖南省为例[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3(3): 22-26.
[6] 肖爱民. 新型城镇化: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4(6): 1-4.
(责任编校:贺常颖)
Research on Eco- City Construction Mode in Japan
(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Dalian, Niaoning Province 116052, China)
Many Local Governments put forward constructing eco - city and set up a number of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guiding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eco-city. However most of the citi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d not obviously changed, even backward. Low carbon building energy saving reconstruction, promoting energy-saving appliances and supporting green enterprises etc achieved obvious results in Japan. So we have to learn from their mature experience and import eco city construction mode in Japan a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our city construction.
eco- city;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 912.81
A
10.3969/j. issn. 1672-1942.2015.03.009
1672–1942(2015)03–0047–03
2015-03-20
吕汝泉(1974-),男,辽宁大连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日本语言文学及中日文化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