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伟 林善炜
习近平关于福州发展的战略、实践及启示
孙伟 林善炜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福州 350014)
20世纪90年代初,习近平在福州主政期间,高屋建瓴,集思广益,先后形成了福州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建设“海上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等四大发展战略构想,为跨世纪的福州描绘、制定了一整套清晰、科学的发展蓝图。习近平关于福州发展的战略与实践,对指导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习近平;发展战略;海上福州;闽江口金三角
1990至1996年,是习近平在福州主政的时间。主政福州期间,习近平高屋建瓴,集思广益,先后形成了福州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简称“3820”工程)、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建设“海上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等四大发展战略构想。这四大战略构想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又各有侧重。“3820”工程突出时间上的发展坐标,分三步走;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与建设“海上福州”突出战略布局,由线到面,既是目标,也是举措;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突出城市的发展品质,不仅是做大做强,更着眼于城市发展品质的提升,包括外向度、市民素质的提升等。四大发展战略构想贯穿短期、中期、长期、远期发展目标,虽时间跨度不同,侧重点各异,但互相衔接,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福州市全方位、立体化的福州城市发展战略体系。本文总结梳理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关于福州城市发展战略的方略与实践,对指导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1990年4月,习近平调任福州市委书记。福州是省会中心城市、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对于福州市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习近平认为,必须根据邓小平“冷静地思考一下过去,也冷静地思考一下未来”的要求,实事求是,吃透市情,把党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同福州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神州大地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热潮。面对汹涌而来的改革开放浪潮,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地带的福州,在百舸争流、群雄竞技中将扮演什么角色?福州如何抢抓机遇,实现自己更好更快地发展?这成为当时全市上下、海内外乡亲共同关注的话题。
面对新形势,习近平认为,作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和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福州,担负着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他在1992年3月6日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不仅要敢为天下先,而且由于我们的位置和责任,也完全必须为天下先。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争取我市经济建设搞得更快一些。”他认为,改革开放的春潮,为福州市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机遇,尽可能搞得快一点、好一点,力争我市90年代经济每隔几年就上一个新台阶,来一个飞跃。”(习近平: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1992年3月6日)。
唯有先谋而后动,前瞻、科学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思路,才能推动各项事业顺利开展。习近平认为,作为一个地方领导,不但要立足当前,把眼前的各项工作安排好,更要把握长远,树立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眼光短浅,对重大问题不作长远计议,往往会给今后发展留下障碍,甚至造成永久的遗憾。因此,主政福州期间,习近平高度重视经济社会超越发展战略的规划研究工作。
根据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在习近平的倡议和领导下,福州市专门成立课题组,组织专门班子开展福州市未来20年发展战略研究,习近平亲自担任总指导。从1992年5月中旬起,课题组北上南下。分别到广东、上海等发达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学习取经。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反复论证,形成初步研究成果后,又分别召开了8场有省市理论界、科技界的专家、学者、人大政协及民主党派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和基层领导参加的座谈会,进行广泛的咨询与深入的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市五套班子领导也专门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历经半年,几经商榷增删,十易其稿,终于制定出《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简称“3820”工程),并在1992年11月召开的福州市委六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审议通过。
“3820”工程的主要含义是:抓住一切机遇,在高起点上实现经济高速度、高效益、跳跃式前进和超常规发展,用3年时间即到1995年使经济上一个大台阶,主要指标在199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实现第三个翻番,提前实现小康水平;力争用8年时间即到2000年,使全市城乡各项主要人均指标达到国内先进城市的发展水平;用20年时间即2010年达到或接近亚洲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当时的平均发展水平。[1]
“3820”工程从时间、空间以及发展方向、战略目标、步骤、布局、重点和措施等方面,对全市未来20年经济社会发展走势作了全面的预测,为福州未来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对跨世纪的福州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3820”工程战略,有力地推动了福州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到2012年,“3820”工程确定的主要指标均已全面或超额完成。
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是实施“3820”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福建省加速发展闽东南地区和“南北拓展、中部开花、山海协作、共同发展”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90年8月,习近平在中共福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对外开放“一二三四”的基本思路时就指出,要“以闽江口开发为重点,形成以开发区为龙头,带动快安、长安、琯头、筹东以及琅岐岛等成片开发,加快闽江口开发建设步伐。”(习近平:团结一致,继往开来,为建设安定繁荣文明开放的福州而努力奋斗——在中共福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0年8月11日)1991年11月,在向省委考核组汇报市委工作情况的提纲中,习近平提出,要“继续把鼓励外商开发经营成片土地作为对外开放工作的突破口,逐步形成以闽江口投资区为中心,向长乐、福清、连江以及闽江口两岸拓展的‘闽江口金三角’开发地带,带动闽东北开放和经济的发展。”(1991年11月习近平关于福州市委工作情况的汇报提纲)。1992年1月,中共福州市委工作会议进一步将其具体化,提出要“争取尽快形成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以老市区为依托,连接郊区、马尾、福清、长乐、连江、闽侯等县(市、区)的闽江‘金三角’开放地带,并向外辐射,带动其它县区和周围地域的开放开发。”(习近平:解放思想团结奋进努力开创福州工作的新局面。1992年1月25日)1992年3月,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经有关专家反复论证,习近平明确提出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战略构想。
按照这一构想,福州市将形成以马尾开发区为前导,以老市区为依托,以福清、长乐、平潭为南翼,以郊区、闽侯、连江为北翼,以罗源、闽清、永泰为后卫,以闽江流域及闽东北地区为腹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大格局。这一战略构想提出后,引起了全市上下的强烈反响,大家普遍认为这个构想勾勒出福州未来发展的远景,是切实可行的,许多客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把福州的发展置身于世界经济和全国发展的定位中,是一次思想的大解放,也是一次发展的大推动,给福州扬起了实现新跨越的风帆。
经过20多年的实践,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战略布局已基本形成,开启了福州“东扩南进、沿江向海”的发展进程,为福州新一轮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13年8月,市委进一步作出了“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战略部署。福州新区作为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先行区、核心区和示范区,将成为福州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强劲引擎”。
建设“海上福州”是实现“3820”工程的又一项重大战略措施。习近平认为,过去我们经常讲山海开发,实际上“海”的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福州辖5区6县2市,其中马尾区和6个县市都有近海优势。福州要发展离不开海洋的充分利用。因此,早在1991年召开的全市水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指出,必须从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江海开发对福州振兴的重大意义,强调“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于江海。”(习近平:把握时机加速福州江海开发的步伐——在全市水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91年5月16日)会议作出了《加快开发海洋资源,加快渔业发展的决定》。同年10月,习近平等带领70多人到平潭进行调研;后来,市里多次组织有关部门深入沿海重点县、乡(镇)、村调研,现场办公;随后,又组织大批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和实际工作者对海洋开发利用作更深入的调查研究。1993年9月,在海洋开发、海岛建设、海防管理调研座谈会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建设“海上福州”的重大战略意义,并提出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海上福州”。
在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1994年5月,福州市正式出台了《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第一次以全局的眼光、全新的理念谋划福州海洋经济发展,成为我国沿海城市发出“向海进军”的最早宣言。
建设“海上福州”战略总的设想是:用6年时间即到2000年,使全市的港口建设、海运船队以及捕捞业、养殖业、加工业初具规模,海洋经济的开发能力达到先进水平;再用10年时间,即到2010年,把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沿海地带和广阔海域建成海水养殖和海洋工业高度发达,港口经济和运输业实力雄厚,海岸经济、滨海旅游、商业贸易兴旺的繁荣地带和海域。
总体布局是:以海岛建设为依托,以海岸带开发为重点,以海洋的综合利用为突破口,实施海洋开发的“三个一”工程,即抓好一点一线一个面的开发建设,使岛、岸、洋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全面提高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习近平认为,建设“海上福州”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要坚定不移地振兴海洋经济,坚定不移地抓好海防管理,朝着“海上福州”的宏伟目标进行坚持不懈、富有成效地工作,为推动福州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和实现祖国统一做出贡献。
承载着蓝色梦想,福州历届市委市政府持续坚持和贯彻建设“海上福州”的核心发展理念。“开海兴榕、经略海洋”,福州海洋经济风生水起,海洋实力逐步增强。2014年,福州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远洋捕捞、海产养殖等多项指标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福州市是较早研究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这个课题的。在习近平的倡导下,从1990年起,福州市委市政府就开始酝酿研究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学术界也在讨论和研究。1992年,“把福州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正式写进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根据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化不断加强,城市的国际化日益成为世界发展的可观趋势,经过较长时间的充分酝酿和论证,1995年8月28日,福州市第七次党代会正式提出,把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作为福州今后发展的长远目标。
在习近平的倡导下,福州市从高起点、高层次、高标准地建设国际化现代大都市的目标出发,重新编制了《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该规划将福州城市性质定位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经贸中心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面向国际的现代化大都市;城市发展的基本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作为全省政治、经济、科技信息、文化中心的功能,充分发挥台、侨、海等区位优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建设全方位开放的现代化大城市;形成公共设施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适应社会经济、对台“三通”和国际旅游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建设总的设想是:不失时机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及新区开发步伐,规划到2000年,福州市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25平方公里,2020年中心城市建成区达到200平方公里,包括卫星城镇在内的大福州城市建成区达到400平方公里,把福州建成现代化国际城市。
习近平认为,为一个城市谋发展,不仅要考虑中长期10年、20年的发展目标,还得要有远期30年、50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目标。这也是国外许多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教训。作为远期目标,福州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并不是没有希望的。
为把福州建成国际大都市,在习近平的领导下,20世纪90年代的福州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一是千方百计增强城市综合实力,为福州走向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的比重。二是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并举,旧城改造步伐明显加快,并向大规模、高层次、上水平的方向发展;新区建设如火如荼,不仅兴建了10多个万人住宅区,还重点发展了鼓山新区和新店新区,加快了沿江(沿闽江下游)、沿路(福马、福厦路)、沿海(闽江入海口至福清湾)所形成的闽江口两岸金三角地区的开发步伐。三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搞好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绿化、美化、净化水平,为城市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四是进一步加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实行法制化管理。五是不断改善投资软环境,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推广“一幢楼”办公、“一条龙”服务制度;全市各级提倡按国际惯例办事,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六是不断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加大对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宣传和教育,强化市民的文明意识、城市意识和现代化、国际化意识。
20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夯基础、强功能、增后劲,省会中心城市东扩南进、沿江向海构建大都市区,新城建设步伐加快,旧城改造成效明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功能日益增强,市容环境干净整洁,宜居品质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实现了新的跨越发展。
以“3820”工程为总纲的四大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共同构成了福州完整的城市发展战略体系。四大城市发展战略构想的制定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决策者高瞻远瞩的远见卓识和开拓进取的战略思维。在以习近平为班长的福州市委的领导下,20世纪90年代的福州有了一个清晰、科学的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体系,用以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使福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就!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福州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民经济五年连续上了几个大台阶:1990年,福州成为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35个城市之一;1992年,进入“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的行列;1993年,进入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超200亿元的40个城市之列;在此基础上,199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大关,达330亿元;199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又迈入了500亿元大关。财政收入也连续突破10亿元、20亿元、30亿元大关,1995年财政总收入达到37.8亿元。五年间,福州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3.7%,比原定目标高出8.8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2.2%,比原定目标高出9.2个百分点;福州经济实力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位次逐步提高,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从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的第12位、第14位,上升到第8位和第7位。[2]
20世纪90年代的福州发展很快,综合实力持续跃升,除了其它的诸多原因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得益于有一套符合福州实际、能够促进福州发展的宏观战略目标体系。实践证明:目标体系是一种巨大的无形力量。20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大力弘扬“3820”工程战略精髓,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理念,稳步推进福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跃上新台阶。
习近平关于福州城市发展战略的方略与实践,对指导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必须抢抓机遇,跨越发展
能不能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是我们事业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非常强调要抢抓历史发展的机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刚到福州不久,在多次讲话中都一直强调要抢抓机遇来加快发展。在具体施政实践中,习近平及时、准确把握了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抓住了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扩大开放的难得机遇,制定并实施以“3820”工程为总纲的四大城市发展战略,有力地促进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当前,中央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建设迈步,福州同时又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节点城市,福州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时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叠加。机遇难得,稍纵即逝。在重大发展契机面前,必须牢牢把握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将福州的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努力实现福州全面跨越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福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在海西建设中的龙头引领作用。
(二)必须解放思想,放眼未来
能不能解放思想,放眼未来,是谋划发展、勇攀高峰的基本前提。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地域思维的限制,跳出福州看福州,谋划福州未来的发展。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多次强调,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跳出福州看福州,才能高屋建瓴,把握未来。他在中共福州市委七届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福州市的小目标要服从于全国、全省的大目标,为实现全国、全省的大目标多做贡献。他强调要有大局观念,“跳出福州看福州,瞄准福州在全国、全省坐标系上的位置,咬定青山不放松。”(习近平:在中共福州市委七届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995年8月31日)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站在时代的高度,紧握时代脉搏,以国际化的视野、包容天下的襟怀、高瞻远瞩的气度,突破传统观念,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慢性发展思维,高站位、前瞻性地描绘了福州跨世纪20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福州的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树立大局意识,突破区域局限,跳出福州看福州,自觉地把福州的发展放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放在中央的战略定位上和全国发展大格局中去思考和谋划,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必须顶层设计,统揽全局
习近平认为,20世纪90年代是福州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也是福州进入历史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唯有先谋而后动,前瞻、科学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思路,才能推动各项事业顺利开展。“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建设,如果没有长远的规划,往往会导致建设中产生严重的失误,甚至留下永久的遗憾。因此,福州在大踏步迈向新世纪的进程中,首先要有一个立足于科学、切合实际的长远的战略设想,才能使福州的改革开放事业谱写出最宏壮的乐章。”[3]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主持制定并实施的以“3820”工程为总纲的四大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福州城市发展战略体系,为跨世纪福州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自上而下的“系统谋划”,预示着福州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征程。
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益分化进程加快,在利益面前形成共识的困难越来越大,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越来越多,“顶层设计”与“底层冲动”结合的难度加大。如何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源头上化解积弊,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必须要有“顶层设计”。
(四)必须狠抓落实,强化执行
狠抓落实,就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扎实工作,集中精力抓大事,把统揽全局的精心部署和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特别注重抓落实,市委甚至把每年3月份定为“抓落实月”,并坚持把督查作为领导行为,切实到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抓落实、有反馈。他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对上级的部署,做到雷厉风行,狠抓落实;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督促查办。习近平认为,狠抓落实,这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而且牵涉到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他认为,每一项工作部署了,紧跟着就要抓落实。“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结合实际情况,一项一项、不折不扣地抓好具体落实,不能层层照转,不能敷衍应付,不能见难而退,不能轻易把矛盾上交。”(参见:习近平. 在中国共产党福州市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1992年5月22日)。以“3820”工程为总纲的四大城市发展战略构想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关键在于责任层层落实,任务逐级分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
任何一项战略规划、一个战略部署,只有紧密联系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不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形式上,而是真正落实到扎扎实实的行动上,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当前,福州全市上下正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和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建设,全力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战略重要节点城市,必须进一步弘扬“马上就办”的优良作风,狠抓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五)必须依靠群众,凝聚力量
只有激发群众创造,集中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才能形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合力。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凝聚各方力量。“怎样搞好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如何避免决策失误,工作中少走弯路?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怎么对待群众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问题。事实证明,正确的决策,必须从群众中来,从实践中来,从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中来。”(习近平:在市委务虚会上的讲话. 1991年12月14日)。从1990年开始,在习近平的倡议和指导下,福州市发动各级领导走出机关,察情于基层、问计于群众,每年在全市范围开展工作思路调研和万人问卷、千人调研、百人论证活动,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化作群众自觉的实践。“3820”工程战略设想,正是历经半年,在认真调查研究、进行广泛的咨询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以“3820”工程为总纲的四大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制定后,市委要求各级迅速传达,把发展目标、具体任务告诉广大群众,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进一步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激发和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深入改革开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能为实现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无穷智慧和不竭动力。推动福州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聚合成千上万群众的聪明才智,把各项工作建立在牢固的群众基础之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1] 朱毓松, 刘复培. 诞生于20年前的宏伟构想[N].福州日报. 2012-10-16.
[2] 习近平. 扎扎实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J]. 求是, 1996(10): 26-29.
[3] 习近平. 再创新的辉煌. [M]//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 福州: 福建美术出版社, 1993: 1.
(责任编校:贺常颖)
Xi Jinping’s Strategic Plan and Revelation about Fuzhou Development
,
(Fuzhou Municipal Party School of CPC, Fuzhou, Fujian 350014, China )
During the time of 1990s Mr. XI Jinping governed Fuzhou, he made the twenty years plan about a strateg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in concrete fields such as the Ming Jiangkou golden triangle economic development circle etc. to build the sea-above Fuzhou and modern international town which was planned the cross-century and clear and scientific advance blue print. This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enlightenment for leading Fuzhou scientific development.
Xi Jinping; Fuzhou; development strategy; idea plan; revelation
F 290
A
10.3969/j. issn. 1672-1942.2015.03.008
1672–1942(2015)03–0041–06
2015-01-15
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年度项目(FJ2015B011)
孙伟(1977-),男,山东东营人,讲师,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学研究;林善炜(1969-),男,福建大田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国际贸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