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环县道情皮影的隐性教育功能

2015-03-19 11:39康春英
城市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道情环县皮影戏

曹 丹,康春英



庆阳环县道情皮影的隐性教育功能

曹丹,康春英

(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 730030)

环县道情皮影是庆阳民俗文化的重要支脉,具有巫术、心理慰藉、教化、娱乐、审美、公益等民俗功能。环县道情皮影的隐性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目标导向、环境建设、组织网络、教育评价等方面,加强这种功能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加强道情皮影的隐性教育功能的途径有:重视道情皮影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建设、建立相关促进机制与制度、创新其形式、丰富其内容、培养传承人、设计恰当的活动形式并使其逐步品牌化等。

道情皮影;民俗文化;隐性教育

庆阳是先周文化发祥之地,自古就“好稼穑,勤本业,民醇不讼。士笃悫,有文礼。重丧祭,尚义举,每酬恤,能轻货财,有古豳之遗风”,古风沿袭铸就了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又以其浓郁的文化韵味和稀有的文化价值对民族文化恒久歌咏,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原始先民本原哲学。环县道情皮影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10个试点之一”,是庆阳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负载着民俗功能,娱乐与教化了一方百姓。

一、环县道情皮影的历史背景、特性及功能

(一)环县道情皮影的历史背景

皮影戏,俗称“傀儡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源于两千年前汉代长安,盛行于隋、唐,宋代进入极盛时代,元明以后盛行不衰,素有“电影始祖”的美称。道情又叫“渔鼓”,“竹琴”,源于唐代道观音乐,是“说道传情”,有游说宗教道义,传递大地真情之意。[1]

环县是古老秦陇文化和周边族群文化碰撞交互地。环县道情是道情中的“俗曲道情”。环县道情皮影,本地昵称“牛皮灯影子”,其实质是道情和皮影戏结合的产物,自结合之后,它汲取了陕西皮影和本地民歌、小曲的营养,并融合了内蒙、宁夏、陕北等地民歌、民乐、说书等艺术形式,最终形成以悠扬激越的道情为曲调,精雕细刻的皮影为道具,曲折婉转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宗教民俗为剧目题材,具有惩恶扬善、高台教化作用的戏曲表演形式,[2]实现了由说唱性向戏曲性转变,成为戏坛曲苑的瑰宝,是当地人民的生活艺术。同时,具有一人挑纤主唱、乐器古老、音乐丰富、道具简单、剧目多样、唱腔优美等特点。

(二)环县道情皮影的民俗特性

“民不知书,独爱听戏”,生活琐碎,邻里之间难免磕碰,各地调节邻里关系的方法不一,而在环县,皮影艺人借皮影戏故事来晓事明理,似乎有“化干戈为玉帛”的本事,这就是因为民俗文化中包含着影响人们行为规范、伦理道德的道理。因此,道情皮影具有以下特性:

第一,潜藏性。这是环县道情皮影有别于传统专业教育的独特之处。环县道情皮影造型艺术形成自己外形、线条、雕刻、色彩的独特性,其本身就蕴含着馥郁的民间智慧。

第二,暗示性。民俗文化不是以教育为第一目的而开始的,而是通过载体所承载的思想倾向为其目标之一。环县道情皮影的成品制作是项极其复杂的工艺,人们每每看到这些刀工精炼,色彩明朗的作品,不觉窥探自身技艺之粗劣。

第三,渐进性。人们德行的养成,价值观、人生观的实现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民俗文化以其传承性滋养着一方人民。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环县道情皮影的唱腔与雕刻技艺也是在不断演化,适应着不同时期人们的需要。

第四,广泛性。民俗文化内容丰富,载体多样,方式灵活多变。它的教育寓时空,也寓空间,无时不有、无所不在。环县道情皮影的剧目从历史故事到传奇再到民间俗世,但凡能被歌咏的,都是艺人口中的唱词。

第五,依附性。民俗文化是依附各种不同的载体,如皮影、乐器、艺人,来实现寓教于乐的。

第六,易接受性。作为广大普通民众的消遣、娱乐形式,环县道情皮影的内容大多是朴实的,站在劳苦大众的角度,传唱民情风俗。

(三)环县道情皮影的民俗功能

环县道情皮影戏是陇东人民生活情趣的集中反映,深刻亦生动地体现着人民朴素的生命观、生活夙愿与喜乐安康的祈愿,构架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世俗与宗教的桥梁。它所体现的功能也在嬗变,具体体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巫术功能。这个功能是所有皮影戏最原始的作用,为了先民的信仰需求,为俗民酬神还愿,招徕纳福,图腾信仰,除煞禳灾。例如在汉代民间,其常与音乐合作,在丧礼中扮演驱除邪崇、招魂摄魂的重要角色。

第二,心理慰藉功能。人们通过娱神祈愿、驱凶祈福,传递普通农耕信仰,想获得一份自然神灵的庇佑,收获一份平安,以慰藉心中的期望和希冀。

第三,教化功能。皮影戏的教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通过宗教的方式宣传与人为善,使其能够更容易地感知和接受宗教的劝化。例如将照明油灯称为“海灯”,将剧本称为“宝卷”。二是承担明伦理、扶正义的功用。通过演绎历史轶事、宣传儒家忠孝节义,劝导人们从善立德。

第四,娱乐功能。环县道情皮影戏作为寓教于乐的综合艺术形式,先是通过精湛的牛皮雕刻形象引人入胜,而后在艺人的手中衍生教化市民的作用。在宋代,活跃于汴京瓦舍的皮影戏,开始从娱神走向娱人;农闲节庆,三五艺人、一头毛驴,走街串巷,为人民生活增添乐趣,加强交流。

第五,审美功能。这个功能体现在工艺美术和戏曲的范畴。皮影戏摆脱了古时作为某种精神的寄托,现在更多的体现为纯感官的观赏与演绎享受;在环县道情皮影的世界:传统的印染技术、繁杂的曲艺唱腔、细致入微的雕刻,无处不艺术,无处不惊叹。

第六,民俗礼仪功能。这是环县道情皮影独有的,封闭的地理环境中的人们,学习社交礼仪的范本会取自类似皮影戏这种演绎戏曲中;道情皮影戏也以满足本地人民的需要为目的。

第七,公益功能。沿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向,皮影戏也在日益丰富着自己的社会功能,走出国门,为国争光,走向舞台,一己之力,举众人之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皮影戏在当代的民俗功能发生转变,其演变规律可概括为,巫术功能完全丧失,心理慰藉功能发生变化,教化功能在走向教育为主,娱乐审美功能继续丰富,民俗礼仪功能依旧存在,公益功能成为新的趋势。

二、庆阳环县道情皮影的隐性教育功能

民俗文化与历史的折痕一同刻在人们的生活中,其隐性教育功能要研读历史,仔细推敲,观察现实,认真揣摩,于生活中为人们“活血化瘀”。其隐性功能主要表现为:

(一)目标导向功能

我们的社会除了显性教育外,营造文化氛围进行隐性引导也是强劲的辅助。植根于民间的民俗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一个地域的民俗文化凝聚了当地人民固有的美好传统,是一种精神环境的存在,人民处在其中,就是受到良性的牵引,以朴素的伦理信念影响大众对事物的态度与取向,帮助法律规范着人民的社会行为;辅助家庭与学校,培养着良好的道德与行为规范。由人们传承下来的民俗文化,依据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形成传承目标、推广目标、保护目标,共同向人们传输消息,引导人们构建自我成才和个体发展目标。各目标相互促进,充分发挥了其维度的扩展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导向功能。导向即人们受民俗文化的影响,沿着其所含的要求,规范自己的发展与生活方向,符合普遍的人伦规范要求。例如,环县当地人们但凡观看皮影戏《唐王西征》都觉得保土守疆是无上光荣。二是激励功能。激励是内化于心外在于行地实施愿望,民俗文化对人们的精神愿望、生活信念、道德理想与行为规则等方面有很强的感召力。环县道情皮影造型中有长生树这一形象,艺人们在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生命树中的动物纹样转化为植物形态,这是大众对生命崇拜的外在表现,阐释着人类生者长寿死者永生的美好愿望。[3]

(二)环境建设功能

基于共同地域心理的民俗文化,以艺人传承为主,进行民俗文化的继承,发挥设计、营建、美化、监测、评价的合力,勾勒地域风俗环境。依据民情、世情,适应人们生活习惯,构建民俗文化环境,为丰富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娱乐人们生活而添彩。主要表现为:一是凝聚功能。区域民俗文化是社会氛围中的一种无形力量,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凝聚着人们的民族心理,使其保持着和谐的生活态度。在环县,人们总是喜欢三五成群地聚集起来听一两场皮影戏,与邻畅谈,和谐而美好。二是约束功能。人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承古代的朴素之风,受现代生活道德之限,人们在各种民俗文化的载体和内容中,都能得到启示,潜移默化,约束自己。环县皮影在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关注令人乍舌的道德乱象事件,并引古论今,树道德贤范,生活的哲理瞬时亲民又具有故事性。

(三)组织网络功能

先前的民俗行为都是自发,人们闲暇时刻,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聚集周围的人们,共同丰富生活。现在,大多民俗文化已经迈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从国家到地方再到传承人,由政策到措施再到道德约束,一层又一级,建设着全方位的组织管理系统,借以通过坚持软环境和硬环境并举、以软环境建设为重的原则,形成社会共识,来维护民俗文化的发展,塑造丰富的精神生活环境,保持民族传统的延续。2006年6月9日,环县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中国道情皮影之乡”,本地的皮影民俗有了官方的保证与保障,也具有了以下功能:一是传承功能,文化积淀与变迁促进社会进步,区域民俗文化的形成标志着该地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二是保护功能,这里强调的是政府或者是非政府组织以第三方的态度为保护区域民俗文化所做的努力,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民俗文化面临绝境的反映。

(四)教育评价功能

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就足以证明其所在的文化空间或传承地的集体对其的认同,不仅包括文化的认同、风俗的认同,而且包括道德的认同、历史的认同。[4]以民俗文化的内容为主导,以社会评价为参照,形成地域共同的衡量尺度,这足以证明在这个传承过程中,民俗文化具有教育功能。受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环县道情皮影自始就负载着社会教化的责任,人们为了履行职责,大多在演绎历史经典的传说、故事来劝导人民辨清忠奸善恶,寓褒贬于内,规劝人民从善如流,以实现更美好的人生愿望。主要表现为:一是德育功能。民俗文化的载体,在表演或者呈现过程中,总是以含有良好育人因素的内容为主,如以二十四孝史这类传统的孝悌故事为蓝本,对培养人们正确的人生观、社会伦理道德十分重要。二是智育功能。人们在对民俗文化的研习发掘过程中,从了解历史、比较不同、观察特征、寻找规律、掌握传统技巧等方面来培养历史认知、观察能力,以实现智育的目的。三是美育功能。民俗文化具有良好的审美价值,人们于无声中形成了审美心理,这是对人自然性的一次升华。环县皮影的造型是审美与表现力的完美结合,皮影人物躯体由直线和曲线构成,衣褶皱纹简化,外轮廓显得非常概括、简洁。这种雕刻模式,形成内柔外刚、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堪称经典。四是意识再培养功能。民俗文化在传承中,促使人们形成再创造意识,这种意识是在长期的熏陶中才能慢慢显现的。环县皮影艺术,取道情曲艺、雕刻、民俗历史之精粹,浓缩了地域、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在中国民族的艺术征程中,同进退共患难。

三、庆阳环县道情皮影隐性教育功能的现实意义

作为包含历代民情、风俗、伦理等的民俗文化,是本土人民及中华民族的历史价值观的深刻反映,于前是继承,于后是弘扬;其隐性教育功能,如乳母,哺育着一朝又一代的人们。中国古人以天道推理人事,民间艺术也要顺应“天”理,环县皮影艺术也不例外。在当代,它所承载的地区民俗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从地区社会层面看,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精忠报国、自强不息等内容的民俗文化旨在整合社会力量、增强民族凝聚力、协调社会关系。

第二,从社会和谐角度看,包含有容乃大、崇德重义、道法自然的民俗文化,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方面,地位很重要。皮影剧中,《人狼共舞》是名噪一时的大剧,它结合传统的演绎方法,尽显狼的温情与智慧,展示着伟大的母爱,又折射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第三,从地区经济方面看,崇尚“信义”的民俗文化,帮助梳理经济领域的荣辱观和诚信道德标准。

第四,从地区精神文明方面来看,传述推己及人、与人为善的民俗文化,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铸就自己恒比天长的流传。民间通过祈求自然力或神灵的庇佑,获得收成和平安,环县皮影也通过心理慰藉功能获得在民间的传承。

四、加强庆阳环县道情皮影教育功能的途径

(一)知识共享与平等协作同生共济

我们是开放融合的民族,加强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保持“优秀既是一种习惯”的美好认知,推动人们行为规范的良性互动,提升民俗文化隐形教育功能的全民性“可见度”,扩大其影响,向着更远、更精良、更有时效的方向发展;同时尊重地区民俗文化的传统,以分析、包容的态度,正确认识其所发挥的强大功能,不能一以概之地总结或是排斥,学会科学提升民俗文化的某种权威。

(二)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并驾齐驱

首先,庆阳民俗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的物质环境主要是其所处的地区社会物质环境,如城市规划、建筑风格、自然人文景观及民俗博物馆等,以及内在地开展民俗文化宣传活动的节庆。[5]环县文化馆专门建设了皮影展厅,向民众开放,以供更多的人参观学习。社会物质基础是集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于一体的客观环境,能够以超语言性和视觉性的方式“润泽”当地人们的三观,有利于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有利于启迪人们三省吾身,督促人们自觉修身立德,包含着丰富的隐性教育汁液。其次,民俗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的精神环境主要包括民俗活动、民俗宣讲和民俗传承中所传达的、影响当地人思想和观念的信息。精神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存在状态,虽不可触及,却时时与人们的思想相系,难分难舍。

(三)制度建设与机制建立相互依存

当代各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一般都有章程、制度和宗旨,规定了文化行政部门为民俗文化的推广和传播的性质、任务、活动内容以及发展方向等。人们通过参与关于民俗文化的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制定,感受和理解其产生的过程和意义,使人们激发出自觉的思想意识,这是民俗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衍生品,自觉中又不自觉地教育着人们。建立机制,点面结合,大力建设民俗文化传播基地和培训推广基地,开展其命名创建活动,以有形的存在促进隐性教育功能的实现,为实现民俗文化隐性教育功能的长效机制尽心竭力,造福当代,托福后生。

(四)丰富内容与创新形式同辉呼应

深入开展内容丰富的民俗文化推广活动,例如民俗进校园、出国门。环县道情皮影多次代表国家出国,被称为“魔术般的艺术”,显示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进一步扩大民俗文化在新生一代中的影响,树立新青年了解民俗、保护民俗,确立自身在民俗文化中的主体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伴随民俗文化活动的不断深入,地区、社区、学校等应集思广益,把民俗文化搞活,尊重本源,创新方式,注入新鲜血液,使其隐性教育影响更为弘大。

(五)传承人与保护名录相伴而生

民俗文化的传承人和名录是其隐性教育功能的客观载体。环县道情皮影艺术家解长春毕生都在为皮影而操劳,他对皮影的热爱,对艺术的敬仰,使其备受当地人们的爱戴。培养重点传承人,保证传承人的生活,才能更好地保障民俗文化的源远流长。坚持传承真实有效,避免伪传承破坏民俗文化内容的传统性和教育性。根据历史、文化价值,认定其中具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的或濒临消亡的民俗文化,给予重点保护和重点抢救,实施保护名录制,为民俗文化的后续性创立更多的客观条件;同时,通过权威认证,来强调或者吸引普通民众的眼光,形成强烈的地区民俗文化保护欲望,促进其保护意识的确立。

(六)活动设计与品牌化相互促进

一方面,民俗文化隐性教育功能的发挥,终归要迎合人们生活的特点和需求。民俗文化活动开展的好坏,可由该地区是否凝聚起人心来判断。若是盲目承袭已有的活动,而没有创新和发展,便是其生命力的终结。民俗文化活动必须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其层次和质量,体现其本身功用。可喜的是环县连续几届的道情皮影艺术节都很成功,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环县皮影,当地有了珍贵的文化标签。另一方面,社会变革不断深化,该地区的人们想要其民俗文化有更大的影响,就必须拥有令人青睐的特色和品牌。树立品牌战略意识,是对民俗文化的推广,也是为地区盈利,名利双收必然会增强人们相信文化、相信创新的信念。

荀子有语“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对庆阳环县道情皮影的隐性教育功能的研究,旨在挖掘健康的地域民俗文化,让人们在进行文化环境建设的同时,确立以人为本的中心,通过隐形教育实现真善美和的谐统一。

[1] 沈丹姬. 当代城市化进程中的皮影艺术嬗变初探——以京沪两地皮影为例[D]. 中央民族大学, 2010.

[2] 席海婷. 黄土高原上的艺术奇葩[D]. 湖南师范大学, 2011.

[4] 闫宏伟. 传统皮影艺术产生及传播的价值——以西北地区为例[J]. 雕塑, 2012(01): 65.

[5] 黄凤琼.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与教育、传承功能[J].神州民俗(学术版), 2011(164): 149.

[6] 李波涛, 张薇薇. 大学生社团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溯源与途径探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 (2):189.

(责任编校:贺常颖)

Implicit Education Function From Huanxian Daoqing Leather-silhouette Show in Qingyang

,

( School of Marxism,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Lanzhou, Gansu 730030, China)

Huanxian Daoqing leather-silhouettes show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olk cultures. It is of witch craft, psychot herapy consolation, enlightenment, recreation and aesthetic and public education etc. The main recessive education function shows mainly purpose guidanc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net and education etc. It is to strengthen the above-said function. It can enhance the national unity, to help people establishing the correct view of beauty and shame and the value view. The ways are to strengthen Daoqing leather silhouette and the material and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to set up the relative promotion mechanism and system innovation to enrich their content and to raise their successors. It is to design possible activity way to make the brand of leather-silhouette etc.

Daoqing leather silhouette show; folk culture; implicit education

G 40-055

A

10.3969/j. issn. 1672-1942.2015.03.017

1672–1942(2015)03–0086–05

2015 -03-20

曹丹(1991-),女,甘肃庆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康春英(1962-),女,宁夏永宁人,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宗教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道情环县皮影戏
环县:羊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7 000元
环县羊羔肉冠名高铁乘风远航
我们来演皮影戏
皮影戏
紧盯需求强弱项 精准发力补短板——环县教育脱贫攻坚纪实
历史回音壁
——蓝田上许村道情演唱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
皮影戏的秘密
法学视域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
——以陕北道情为例
“道情窝”里的演唱家
——陕北道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白明理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