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充盈机趣溢出
——钱钟书代表作《围城》评析

2015-03-19 11:13杨锦鸿洪山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方鸿渐围城小说

杨锦鸿 洪山

(滁州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内涵充盈机趣溢出
——钱钟书代表作《围城》评析

杨锦鸿 洪山

(滁州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钱钟书先生在文学创作方面,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分量很重,为读者提供了开阔精深的智慧世界。作为他的代表作《围城》,内涵充盈,机趣溢出,充分展示了作者过人的创作才华和广博的知识底蕴。小说自问世以来,好评如潮,成为中国现代文学“说不尽”的经典作品之一。

钱钟”书;《围城》;代表作;内涵;机趣

钱钟”书先生,出生于诗书世家,幼承家学,天资过人,青少年时代就练就了文史方面的“童子功”。他一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宁静致远,深为世人所景仰。作为学者,钱钟”书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作为作家,钱钟”书作品数量不多,但是分量很重,为读者提供了开阔精深的智慧世界。尤其《围城》有独特成就,作品内涵充盈,机趣溢出,充分展示了作者过人的创作才华和广博的知识底蕴。小说自问世以来,好评如潮,不仅在国内一版再版,还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成为中国现代文学“说不尽”的经典作品之一。

钱钟”书在“用心经营”《围城》前,先于1945年由开明书店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共收《上帝的梦》、《猫》、《灵感》、《纪念》四篇。这四篇,“谈神说鬼,状兽写人,不必正襟危坐,也许枝节横生,却因此笔在格套之外,驱谴自如,妙想迭至,每篇小说都给人展示一个新的智慧世界和艺术境界”[1]。也就是说,这几篇小说已显示了钱钟”书的讽刺才华和取材趋向,可以看作《围城》的雏型。

《围城》是长篇小说,也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1946年至1947年在《文艺复兴》上连载,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作品主要讽刺了一群虚名欺世、庸俗无聊的知识分子,反映了战争年代人们的困顿生存状况,揭示了国人人性方面存在的种种弱点,也表达了作者“忧世伤生”的情怀。当时以及后来,这部小说曾被学界誉为“新《儒林外史》”。著名学者夏志清更是高度称赞为“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2]。

作为钱钟”书的代表作,《围城》内涵充盈,富有理趣。小说题目“围城”即带有哲理性和象征意蕴。作者借小说中的人物褚慎明和苏文纨之间一段有趣的对话引出两个西方典故。英国古话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的说法是:结婚犹如“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e assiégé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主人公方鸿渐经过后来的坎坷,更是感慨:“他们讲的什么围城,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小说正是以人生万事皆是“围城”的命意,贯串全书。“围城”是对一种人生情境的形象概括,也是对一种心理意态的巧妙把捉。“围城”所描绘的,乃是人类理想主义和幻想破灭的永恒循环。因此,“围城”完全可以作为人类身处困境、屡遭挫折的象征。

与一般的小说相比,《围城》的情节性并不强,主要是以方鸿渐的婚恋与求职贯穿全篇。小说共分九章,通过方鸿渐不断地从被陷入的“鸟笼”或“围城”里冲进冲出,展现他留学回国后所遭遇的人和事。第一章至第四章主要写了方鸿渐游学回国后在上海的生活,其中他与苏文纨、唐晓芙之间的感情纠葛占了很大比重。第五章写方鸿渐和赵辛楣、李梅亭、孙柔嘉等人结伴赴内地三闾大学任教,一路上演出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第六章和第七章主要描写三闾大学里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相互倾轧。上自校长、训导长、系主任,下至职员、学生、家属,高等学府里的各色人物都“粉墨登场”,演出了一幕幕斯文扫地的闹剧,生动地描绘出了当时中国一些知识分子伪善丑陋甚至卑鄙无耻的一面。正如作者在书的《序》中所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些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3]清高孤傲、不通人情世故的方鸿渐不知不觉地也卷入了学校争名夺利的帮派之争,并成为牺牲品:遭排挤解职。第八章和第九章是写方鸿渐与孙柔嘉在返回上海途中仓促结婚,但不久又不欢而散。由于缺乏感情基础和共同志趣,他俩婚后不断发生争吵。最后,他们的矛盾终因方鸿渐辞去报馆工作而激化了,他们刚刚建立起来的新家解体。方鸿渐再次冲出一个“围城”,又来到一个“围城”的入口——他打算再去投奔已在重庆上任的赵辛楣谋职。但结局又会怎样呢?小说在一阵老式自鸣钟的“当、当、当……”声中结束。它没有提供什么关于社会和人生出路的明确结论,但其描写的生活本身,“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此结尾,充满暗示性,像作品题目一样大有深意。故杨绛给电视剧《围城》的题词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围城》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如能说会道、无所作为的方鸿渐,豪爽放达、幽默风趣的赵辛楣,矜持自负、孤芳自赏的苏文纨,聪明伶俐、纯真可爱的唐晓芙,外表柔顺、深藏心机的孙柔嘉;老奸巨滑、玩弄权术的校长高松年,道貌岸然、贪财好色的训导长李梅亭,外形木讷、内心龌龊的假洋博士韩学愈,依附官僚、结党自固的中文系主任汪处厚,专事吹拍、浅薄委琐的势利小人陆子潇与顾尔谦等,均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而其中,主人公方鸿渐无疑是刻画得最成功、最具魅力的艺术形象。方鸿渐是江南某绅士之子,人长得风流倜傥,能说会道,颇有才情,可惜无心向学,学业不成。在北平上大学期间,因为学不了土木工程,就从社会学系转到哲学系,最后又转入中国文学系毕业。毕业后由于“丈人”的援助,他得以出国留学。说留学其实是游学:四年中他换了三所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到头来什么真才实学也没有,只会夸夸其谈。临回国时,为了对父亲和丈人有交待便挖空心思地买了“克莱登大学”的假博士文凭。在感情上,他因上大学受个性解放新思潮的影响,萌生出对“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向往,“壮着胆子”写信到家里要求解除包办婚姻,结果遭到父亲的一顿痛骂而“吓矮了半截”,“从此死心不敢妄想”。在这里,已显示了方鸿渐的怯懦性格。后来在与苏文纨的交往中,明知自己与她“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不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始终合不拢成为一体”,他不爱她,但介于苏文纨的“恩意”,他却“软弱”,迟迟“没有坦白的勇气”。而当遇到唐晓芙时,他才真正坠入了爱河,但在苏文纨的报复下,这对有情人未能“终成眷属”。面对唐晓芙“咄咄逼人”的数落,他“身心仿佛通电似的发麻”,却无力、无能辩解,只是呐呐地说:“你说得对。我是个骗子,我不敢再辩,以后决不来讨厌了。”然后站起来就走,轻率地结束了自己心中渴望的理想美好的爱情。最后,受到孙柔嘉的诱惑,落入其精心设计的“温柔的网”中,与之结了婚。可婚后,方鸿渐才发现孙柔嘉远非先前所表现出的那么简单。他们性格不同,很难相容,再加上双方家族成员的介入又激化了他们之间的冲突,终于反目、分道扬镳。在事业上,方鸿渐虽然有一定的正义感,对生活中的坏现象有着不平的愤怒,也进行挣扎,但有时抱有幻想,常常屈于环境的压迫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他先靠“丈人”帮忙在银行做职员,如笼中之鸟,听命于人。后跟着赵辛楣千里迢迢、历经千辛万苦到三闾大学求职,在这里他本想好好干,有一番作为,可蝇营狗苟、乌烟瘴气的学校,加之他自身的意气用事、逃避退却等,使他的美好梦想和愿望又化成了泡影。回上海后,靠赵辛楣的关系在人浮于世的华美新闻社工作,终因日本人的介入跟着王总编愤而辞职。但辞了职的方鸿渐却仍没有“本领”“自己找出路”,而是打算再去内地投奔赵辛楣,以致最后被孙柔嘉“鄙薄”得嘶声说:“你是个Coward!Coward!Coward!,我再不要看见你这个Coward!”声声刺耳的几个“懦夫”,实际是刻画方鸿渐这一人物极为传神的点睛之笔。总之,在人生道路上--学业、爱情、婚姻、事业等方面,方鸿渐皆处处碰壁,节节败退,在矛盾和痛苦中迟疑、挣扎,从而酿成了悲剧人生。

方鸿渐的人生悲剧,根源固然在于他所处的动荡不安、虚伪丑恶的社会,但与他自身的性格弱点也有很大关系。其性格中的最大弱点是面对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念、意志和勇气,常常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发自本性的怯懦、冲动、退缩和迷茫,所以他始终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被艰难的生活折磨得困顿不堪、迟钝麻木。作者对方鸿渐等高等文人的灰色生活和灰色心理给予了尖锐的讽刺,但对他们的困顿生活和不幸遭遇,又给予了深深的同情与感喟。同时在描述方鸿渐的人生历程中,还展示了战乱年代黑暗畸形的社会现实,更表现出作者“忧世伤生”的人生情怀。

《围城》被认为是中国现代知识密度最大的“学人小说”。在讽刺方鸿渐购买博士文凭时,拉来了《圣经》:“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在揭露他自慰自嘲的心理时,牵扯到中西古代圣贤:“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柏拉图《理想国》里就说兵士对敌人,医生对病人,官吏对民众都应该哄骗。圣如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父亲和丈人希望自己是个博士,做儿子女婿的好意思教他们失望么?”活脱脱地画出了一个咬文嚼字的阿Q。[1]而描写他对苏小姐履行公事似的吻则更有意思:“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以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趾,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一个简单的接吻,作者写来,也生动有趣,包蕴了古今中外的知识。在小说中,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知识渊博的特长,对众多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态都作了或深或浅的讽刺,看似信手拈来,却又涉笔成趣。难怪杨义在其《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说:“在蔚为大观的中国现代讽刺艺术之中,继鲁迅的深刻、老舍的温厚、张天翼的俏皮、沙汀的沉郁之后,又增添了钱钟”书的机敏,因此这部长篇在四十年代上海文坛中机趣溢出,良堪压卷。”[1]

而在《围城》充满机智、哲理和幽默的讽刺艺术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量妙趣横生的新鲜比喻的创造和运用。据有人粗略统计,书中的比喻多达七百余条。不仅数量多,而且许多比喻别出心裁,超出常人的想象。如调侃鲍小姐“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时,说“有人叫她‘熟食铺子'(charcuterie),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的真理'。”鲍小姐因为打扮得过于暴露:只穿着短裤和抹胸,叫人看来近乎赤身裸体,所以作者抓住“赤裸”这一特点,把她比成“熟食铺子”和“真理”。用抽象的观念(真理)来比具体的人,这样的比喻非常新颖独特,一下子就能使读者对鲍小姐放浪不羁的生活作风了然于胸。而写到唐晓芙则是:“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谗,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她头发没烫,眉毛没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在这一段肖像描写中,作者一连用了好多个妙喻,既突出了唐小姐的清纯脱俗、与众不同、恰倒好处,还顺带嘲讽了他人,如将许多女人的大眼睛说成“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写得极为贴切而有趣,同时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然,由此也看出了作为男性作家钱钟”书先生本人对于女性的情感态度。再如讽刺高松年时说“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象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给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是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这种带有哲理意味的比喻,对高松年爬上校长地位后就暴露恶劣本性进行了无情的嘲讽。还有,把三闾大学教员晋升讲师、副教授、教授分别比作通房丫头、如夫人、夫人,等等。诸如此类新鲜奇妙、生动形象的比喻可谓充溢全篇,能取得特别强烈的讽刺效果,发人深省,令人叹服。

综上,《围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真实、深刻而又富有趣味的人生图画,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厚独特的新天地,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照见自己的人生,发现自己可悲、可叹又可笑的所在。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其深厚独特的内涵意蕴与艺术魅力仍会不断地吸引着广大读者、研究者关注和探讨。

[1]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48.

[2]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香港:香港友联出版社,1979:380.

[3]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3.

[4]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484.

[5]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485.

I206

A

1671-5993(2015)04-0077-03

2015-11-03

杨锦鸿(1965-),女,安徽天长人,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方鸿渐围城小说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巨婴,方鸿渐的真实面目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年少莫学方鸿渐
“围城”内外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围城”之战
《谜城》:走出自我的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