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44(2015)01-0050-01
DOI: 10.14126/j.cnki.1008-7044.2015.01.025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外三科,236000
【作者简介】罗来道(1976-),男,安徽涡阳县人,主治医师,大学。
肱骨干骨折的手术固定方式基本为钢板内固定及髓内钉内固定。钢板内固定抗旋转、抗弯曲性能强,固定牢固,但手术创伤大、感染机率多,易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桡神经损伤、骨折不连 [1]。很多学者进行了钢板和带锁髓内钉治疗效果的对比性研究,有些学者认为,髓内钉比钢板和螺钉侵入性较小 [2],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3]。我院2011 年2月-2013年10月对38例肱骨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8例患者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1岁。交通伤20例,高处坠落伤10例,跌伤8例。其中6例为多发伤。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16例。
1. 2手术方法 一般情况下,顺行法适用于肱骨中段以上部位骨折,逆行法适用于肱骨中远段骨折,但是,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有较高的医源性骨折的可能性 [4]。(1)顺行穿钉:经肱骨大结节作纵切口,劈开三角肌和冈上肌腱,以大结节内侧沟,大结节前后的中点作为入针点,先将导针穿过骨折端,逐级扩髓/不扩髓,沿导针插入主钉,锁钉交锁固定。(2)逆行穿钉:取肘后正中切口长约3 cm,劈开肱三头肌,显露鹰嘴窝,确定入针点。在鹰嘴窝顶至其近端2 cm,作椭圆形骨孔。先将导针穿过骨折端,逐级扩髓/不扩髓,沿导针插入主钉,锁好近端后向肱骨远端适当加压,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再锁远端锁钉。(3)术后处理: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第2天可视患者情况适当行肘、肩关节功能锻炼,应用颈腕关节带保护患肢2~4周,3~4周后开始内旋及外旋锻炼。术后6月可以拔钉,对于老年及病理性骨折患者可适当延长或不拔钉。
2 结果
本组38例患者均得到随诊,随诊时间从8~18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伤口及骨感染,未发生髓内钉、锁钉断裂。2例患者2月后摄片示一侧锁钉松动,但不影响骨折愈合。2例术后出现肩部疼痛,骨折愈合后拔除髓内钉,经理疗后症状明显缓解。
3 体会
3.1髓内钉的固定机制 髓内钉内固定的方式为对称的中央型内夹板式固定。髓内钉对骨折的固定为应力分散式固定,而非应力遮挡式固定,有利于骨痂的塑形。中心固定在理论上优于皮质外固定,其可减小力臂,降低内、外翻成角及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率。髓内钉固定为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提供了基础。
3.2交锁与非交锁 普通髓内钉轴向稳定性差,抗扭转强度相对较低,但髓内钉有一定的弹性,变形后能够恢复,仅造成少量骨内的滑动。交锁髓内钉则具有较好的抗旋转、抗压缩作用,固定稳定性好,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在四肢长骨中得到广泛应用 [5]。特别是对多段、粉碎性骨折,相对普通髓内钉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3.3扩髓与非扩髓 扩髓可以插入直径更粗、强度更大的髓内钉,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降低断钉率。扩髓可产生大量具有骨诱导作用的骨碎屑,利于骨折愈合。扩髓会损害滋养血管与骨内膜血运,但血管可沿髓内钉的腔隙再生。扩髓也可以使周围软组织肌肉血循环增加,从而促进骨折愈合。扩髓相对增加了感染和栓塞的机会,对开放骨折、多发伤、复合伤等要慎用。非扩髓髓内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病例能够更少地干扰骨内膜的血运。
3.4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 四肢骨折可以手术切开直视下复位,也可以在X线监视下闭合完成。切开复位的骨折愈合时间相对较长,术中出血较多,而且切开复位进一步破坏了骨折端的血供。主张尽可能采用闭合复位。可利用牵引复位器,或于骨折平面做小切口撬拨复位,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对骨折端血供的干扰。对于闭合复位失败、骨块翻转或刺入周围组织以及移位较大的骨折块可采用手术切开复位。
总之,没有一个金标准的治疗方案适用于所有肱骨骨折患者,必须要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作出个体化的分析,熟悉肱骨近端骨折的分型,严格掌握髓内钉置入固定治疗肱骨骨折的适应证,并且灵活地进行调整以达到良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