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44(2015)01-0045-02
DOI: 10.14126/j.cnki.1008-7044.2015.01.022
【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安徽蚌埠233040
【作者简介】左金曼(1983-),女,安徽颍上县人,医师,大学。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是由于维生素B 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脊髓后索和侧索损害出现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及痉挛性瘫痪为主,常伴周围神经损害而出现的周围性感觉障碍。我院诊治1名维生素B 12缺乏所至巨幼细胞性贫血并发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报告如下。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52岁。系“间断乏力10余年,加重伴肢体活动障碍,反应迟钝,面色苍白半个月”入院。患者于10余年始出现间断性乏力。开始症状不重,未予重视及规范诊治,乏力呈进行性加重。入院前半月患者出现纳差、厌油及头晕,下肢无力渐有肢体活动障碍,反应迟钝,活动障碍,四肢间歇性颤抖,腹胀,不能进食,睡眠差。查体: BP: 96/70 mm Hg,T: 37.5℃。神智恍惚,精神萎靡,慢性病容,重度贫血面容,被动卧位,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睑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同圆,光反射灵敏,口唇苍白,舌乳头萎缩,舌面呈“牛肉样舌”,心、肺、无明显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击痛可疑阳性,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被动屈曲、被迫伸直时疼痛,四肢间歇性颤抖,无关节肿胀,深浅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力2-3级,巴士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1.56×10 9/L,PLT36×10 9/L,RBC1.41×10 12/L,HB55 g/L。生化提示: ALT41 U/L,AST92/L,LDH1710/L,CK187 U/L,A/G1.91,TBIL40.7 mmol/L,GLU5.54 mmol/L,K4.66 mmol/L,Na142 mmol/L,CL101 mmol/L,CO 229.7 mmol/L,H-CRP1.27 mg/ L,贫血四项示:叶酸3.66 ng/ml;维生素B 12: 70 ng/ml,外周血图片:红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粒细胞有分叶过多可见七叶、八叶核。彩超示: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头颅CT示:腔隙性脑梗死。骨髓常规:红系统增生明显活跃,以早幼红中幼红增多为主,胞形态不规则,胞体较大,核染质细密,成老浆幼核现象提示巨幼细胞性贫血。脊髓MRI示胸髓后索及侧索高信号影。考虑巨幼细胞性贫血并发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给予维生素B 120.5 mg,肌肉注射,隔日1次,叶酸片10 mg/次,口服,3次/d,10 d后血常规提示: WBC2.96×10 9/L,PLT 157 ×10 9/L,RBC 2.31×10 12/L,HB 74 g/L。双下肢疼痛明显改善。症状改善血细胞上升,提示治疗有效,巨幼细胞性贫血并发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诊断成立。长期随访患者肌力改善不明显,本病神经系统损害恢复慢或不明显。
2 讨论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是维生素B 12吸收和代谢障碍导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严重时大脑白质及听神经均可受累 [1]。临床表现双下肢感觉缺失、感觉共济失调、痉挛性截瘫及周围性神经病变等。本病与维生素B 12缺乏有关。维生素B 12是核蛋白合成及髓鞘形成必需的辅酶,其缺乏可引起髓鞘合成障碍导致神经病损。多在中年以上发病,多数患者出现神经症状前有、倦怠、腹泻和舌炎等,伴有血清维生素B 12降低。早期症状为双下肢乏力、发硬和手动作笨拙,足趾、手指末端持续性对称性刺痛、麻木和烧灼感等。可出现双下肢不完全性痉挛,肌张力增高。病情重和病程长的患者还可出现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和精神症状 [2]。常见精神症状如幻觉、激惹、抑郁、认知功能减退甚至痴呆。维生素B 12的缺乏是引起SCD的主要原因,所以早期诊断和及早期规范应用大剂量VitB 12是治疗的关键 [3]。
到目前为止,维生素B 12所致SCD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现在比较公认的观点是维生素B 12是体内两个重要甲基化酶促反应必需的辅酶。(1)维生素B 12促进同型半胱氨酸(HCY)甲基化,经甲基四氢叶酸转化成蛋氨酸和四氢叶酸,后者是所有细胞核酸合成所必需,蛋氨酸合成障碍,致S-腺苷甲硫氨酸下降,以致髓鞘脂质甲基化障碍,会使过量单链脂肪酸反常插入细胞膜脂质中,引起髓鞘损害。(2)维生素B 12促使甲基丙二酰辅酶A转变成琥珀酸辅酶A,此反应障碍导致甲基丙二酸(MMA)水平升高,后者影响正常脂肪酸合成或其本身误插入脂肪酸中,这种不正常的脂肪酸组成的髓鞘或髓鞘磷脂的甲基化障碍,则合成的髓鞘太脆弱,就会发生脱髓鞘及轴索变性,导致病变的发生。但目前认为血清维生素B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