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44(2015)01-0042-02
DOI: 10.14126/j.cnki.1008-7044.2015.01.020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36800
【作者简介】孙 峰(1982-),男,安徽亳州市人,医师,大学。
尿道损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泌尿系统损伤,传统治疗方法多行开放性手术行尿道会师术。随着泌尿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尿道损伤患者采用了输尿管镜技术治疗。我院2006年-2010年对收治的11例尿道损伤的患者,采用输尿管镜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住的11例尿道损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42岁。尿道损伤原因:骑跨伤6例,车祸、摔伤等原因至骨盆骨折4例,医源性损伤1例。临床表现为:有尿道口流血,不能排尿,诊断性导尿管失败。所有患者未进行尿道造影检查。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在全麻或者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手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输尿管镜经尿道外口直视下进入尿道,至尿道断裂处,缓慢注水,沿尿道粘膜寻找尿道断端。插入斑马导丝,使用斑马导丝尝试置入尿道断端,一旦导丝顺利进入没有阻力,考虑进入膀胱。沿导丝小心推输尿管镜进入膀胱。明确后留置导丝,退出输尿管镜。取选择合适的Foley导尿管,末端戳孔,沿导丝插入导尿管至膀胱内,气囊注水固定。术后给予导尿管上扎一纱布块,收紧尿道,保持一定张力,起到牵拉作用。术后24~48 h去除纱布。术后留置尿管4周。其中中转开放的1例为输尿管镜检发现尿道断端粘膜紊乱,淤血较多,导丝置入失败,给予开放行尿道会师术。术后4周拔除导尿管。
2 结果
本组11例手术中,1例因受伤时间较长,尿道完全断裂,会阴部血肿严重转为开放会师术外,其余均一期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8±3.1)min。术后4周拔除导尿管,定期给予尿道扩张,术后随访6月~2年,排尿通畅,尿控满意。
3 讨论
尿道损伤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的损伤之一,主要原因有会阴部骑跨伤和骨盆骨折,按损伤程度分为挫伤、破裂、断裂。其中尿道断裂的发生率为40%~70% [1]。目前公认对尿道断裂以急诊处理较好,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尿道损伤手术治疗的目的即恢复尿道连续性,减少因断端分离、退缩、假道和瘢痕形成所致的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3]。以往多采用开放手术行尿道会师治疗。随着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输尿管镜在尿道损伤手术中的应用也被越来越多的泌尿外科医师接受。我院近几年也多采用输尿管镜治疗尿道损伤。
分析本组病例特点,我们认为输尿管镜治疗尿道损伤的优点在于:输尿管镜具有明确诊断以及治疗的双重作用。目黏膜,长期卧床不利排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能力较差,气管插管周围分泌物的淤积导致细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而引起感染 [3]。(2)长期昏迷患者可因正常菌群的过度繁殖而发生机会性感染,也可因细菌的移位发生内源性感染。(3)少数医护人员在操作中违反无菌原则或手卫生执行不规范等也易使病人发生感染。(4)脱水剂的应用使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抗生素的应用使患者发生二重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3.2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 (1)手术较复杂或二次手术,术野暴露时间长,并发脑脊液漏等。(2)脑室外引流,术后的手术切口和引流管的护理等因素有关。
3.3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1)做好病房环境的清洁消毒。(2)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3)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4)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用口洁露口腔护理4次,保持口腔清洁,以减少致病菌在口咽部的寄生、繁殖及预防细菌向下移行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5)每日评估各种留置管道,符合拔管标准,尽早拔管,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保持各种管道的无菌程度和密闭性。(6)合理使用抗生素,正确留取各类培养标本并及时送检,准确地分离病原菌,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7)缩短手术时间,严密缝合防止脑脊液漏;尽可能缩短脑室外引流时间,另外应加强手术切口的维护(8)给予病人足够的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