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2015-03-19 05:05黄振宇
关键词:价值体系文化产业核心

黄振宇

(南京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江苏 南京 210094)

众所周知,“文化产业是生产满足社会精神文化需要的文化产品或提供文化服务的产业,文化产业是精神的物化和物化的精神的结合”[1]。也就是说,文化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对于一定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具有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因为,文化产业借助其产品和服务对生活其中的人们的道德观、是非观以及人生观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在价值多元化、利益主体化的今天,文化产业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价值观建设的有力支点。本文从文化产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关联性这个逻辑起点出发,论述了文化产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互渗透性和相互支撑性,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内在关联性: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

文化产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逻辑关系?这是必须要理清的基本理论问题。因为,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内在逻辑关联,是文化产业能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前提。本文认为,文化产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存在着内在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方向,优化文化产业交往路径,依托文化产业担当传播载体以及文化产业化助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几个方面。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在任何国家和地区,人们在观察社会、判断事物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整套核心的价值观念、价值标准,它们决定着社会的意识形态,成为社会文化的精神支柱,关系到政治、经济、伦理与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方面起到举足轻重和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导航。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市场属性,如若让其自发盲目地形成,自由趋利地壮大,滞后随意地调节,就有可能使文化产业走上一条不健康的发展之路。也就是说,文化产业如不加以规范和引导,其结果必然是发展纯粹的消费文化,就会逐渐异化形成急功近利的产业链条和产业格局。这样,文化产业就会沦为 “逐利”而又“忘利”的市场主体,其产品就会失去“文化基因”而走上与社会主流核心价值背道而驰的发展道路。失去文化性的文化产业,也就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基因。国际社会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文化产业最大的市场优势不是“利益”,而在“文化”,文化品牌是其立足市场,逐鹿商场的利器和法宝。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文化产业面临着重大考验,更需要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文化产业发展导航。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能力引领和规范文化产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下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高度浓缩和概括,它深深地影响着当下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亦对新时期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即要求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的影响力。这种规定性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产业中的统摄地位,拓展了社会成员的价值视野,增强了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尤其是在文化产业突飞猛进、价值观念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文化产业的价值体现是文化产品,文化产业的可观可感的实物展现,涵养着、承载着、传播着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涵。文化产品反映着一代人的迷茫、困扰、梦想和信念,诉说着一代人的价值情怀。社会主流意识在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中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文化产业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元整合、大众转化、传播扩散以及内容创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优化文化产业交往路径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文化交往成为交往的新趋势,人类实现了从物质交往向“物质—文化”交往的过渡转变。文化交往不仅仅是发展民族文化,也是文化创新和现代化实现的重要方式。文化交往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拓展路径提供可能的同时,也为文化产业自身的交往路径提供了机会。众所周知,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国家间的交往不断扩大,其中文化交往是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文化产业在文化体制和文化产品出口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由于缺乏战略性贸易与文化产业政策,文化逆差仍然存在,扭转文化逆差的动力不足,文化市场份额在全球市场所占比重较小,极大地压缩了文化产业发展空间。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产品和服务中,形成自身的优势品牌和特色产品,使其走向世界,将是我国文化产业今后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优化我国文化产业交往路径,让世界多元文化彼此交流融合,实现文化发展的取长补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扭转文化逆差现象。

(三)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有效载体

文化产业本质上属于意识形态。在文化产业化的过程中,其承载国家的意识形态战略的属性和功能。目前,从国际环境来观察,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中通过和平演变、中国威胁论、棒杀、捧杀等一系列方式,“剑指”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权稳定,其根本目的在于动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国内发展来看,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迈入了与本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和谐发展的道路,逐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此同时,我们的文化产业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经历更多元化的文化思潮,受到意识形态领域更大的影响,甚至社会上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失等意识形态问题。这些挑战和问题直指文化产业,其解决路径要求文化产业要主动承担起传播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通过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水平,真正让文化产业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外在引擎和内生动力。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越来越需要借助文化产品这一传播载体。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渠道和方式是多元的,但是其有效传播方式也是不断创新完善的。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已经从简单说教的思想教育宣传向文化产品鉴赏的转换过程。这种转换是审美的转换,要求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当下文化产业的产品和文化服务中来。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着眼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运用各类文化形式和文艺作品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人民,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得到陶冶、获得启迪”[2]。理解这一“美的享受”的过程,也是解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如何借助文化产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基础。从“美的享受”这一人类审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它逐渐从日常生活中剥离、独立出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审美又回归到生活母体中去,它“经历了一个从与日常生活世界浑然一体到两者逐渐分离,乃至审美活动彻底脱离生活世界、走向纯粹自律的审美自觉并形成自立于生活世界之外的审美世界的过程”[3]。社会价值标准的转换带来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更是大大拓宽了文化产品的内涵外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文化产业在社会进步大潮中蕴藏着的巨大机遇。从满足基本生存的需要到审美的需要,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逐步发生重要变化,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以期推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四)文化产业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水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在承载国家的意识形态战略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诠释和创新,也需要在表达社会大众的价值诉求方面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转化与实际对接,更需要在文化软实力的内蕴方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与实践互动。

文化产业的独特性在于其兼具“文化”和“产业”的二重特征,而“文化性”是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文化产业的文化属性在某种意义上主要体现在其承载的意识形态功能方面,因此,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有效载体。

二、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多维体现

有些课文在某些地方有留白,或者看似描写不够细致,感觉还没有学生写的作文详细。真是这样吗?文章写得越多越满越好吗?我们尝试让学生给课文添加内容。

(一)在社会价值观的多元整合中,文化产业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宏观层面,文化产业必须通过集体的、公共的渠道方式,有意识地组织社会大众表达价值诉求,融合多元化、复杂化,达到普遍意义的价值规范,避免社会大众出现价值混乱的局面。微观层面,社会大众本身能够将个人美好理想和社会现实辩证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个人行为价值准则辩证结合。可以说,无论在文化产业化的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上,表达社会大众的价值诉求都是题中之义。当然,文化产业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多元价值观引导的同时,也在整合多元化社会大众价值诉求的力量,为社会大众价值诉求和行为准则的完善提供了缓冲空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提供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产品依靠大众传媒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更便捷的速度、更低廉的成本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并产生广泛的影响。文化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它所蕴含的精神资源并不具有排他性,不会因为他人的分享而有所损益,也不会因为范围的扩散而削弱思想性和价值性。相反,在大规模的传播过程中,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产品的选择和检视过程中,潜在地受到文化产品的价值熏陶和精神洗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对当下中国思想状态的把握,也是对世界思想进程的把握,因此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产品要注重对各种形式的传播媒介的开发和利用,在世界范围内展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点和主要任务并不在于消解人们之间价值观的差异,而在于通过对人和世界、人和社会、人和集体、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关系的整体而正确的把握,通过对各种现行价值观的有效整合,既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也兼顾市场经济本身的特点,着力培育一种社会大多数人所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以此去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并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4]。

图4 和图5分别为均衡室进口压力收敛曲线和溢流室压力收敛曲线。由图4和图5可知,当计算的迭代次数约6000步后,均衡室进口压力和溢流室压力趋于稳定,此时认为计算结果收敛,计算时长约3 h。

(二)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大众转化

作为一种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一个静止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需要源源不断的“活水”资源。文化产品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方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上的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展现其精神实质,推陈出新的表现形式是其保持吸引力、展现亲和力的重要力量。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为适应民众多层次的价值需求,文字、图片、影音等各种表现形式要不断翻新,充分利用每一种符号的优势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是内容上的创新。从内容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虽然高度浓缩,涉及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但又都与人们息息相关。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多元化的文化产品来展示和体现。所以,文化产品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再造和个性化理解。因此,要鼓励文化产品进行内容创新,进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素材。

(三)文化产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传播扩散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国大力兴建城市,促进了城市地下管线测量及管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我国的工程物探技术也日益成熟,逐渐应用于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为我国城市地下管线信息采集及数字化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随着地球物理方法的快速发展及探测技术的日新月异,浅层地表地震法、地表测温法、高精确度磁场法等技术应运而生。与传统的开井检查方法相比,该技术方法不仅可以更准确的获得地下管线的数据信息,而且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

(四)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不断创新

社会主义价值观必须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领会。学界的理论阐释、探索争鸣和权威解读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不可少,但如果不能实现一个良好的转化,就会出现价值悬置的现象,再好的思想观念也不能在人民群众之间引发共鸣。文化产品最基本的一个特点就是通俗、轻松,人们通过消费文化产品可以缓解疲乏、愉悦身心、抚慰心灵、陶冶情操。对于人民群众而言,他们更愿意选择通俗易懂的文化产品而不是理论性更强的学术探讨来接受价值熏陶。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艺术性强的文化产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念得以拥有丰富的形式进驻人民群众心中。当下的人们活动空间不断扩展,选择范围不断扩大,对文化产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文化产业要在把握人们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充分释放创造活力和创作激情,以更富感染力的形式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内涵。

三、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文化产业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紧迫的政治任务。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探讨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新媒体的技术重组了新的社会网络并结成社会支持体系,使个体内在的伦理普遍性即德性的建构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使人们跨越时空的异时异地聚合成为可能,身体与语言的分离使建构主体不断变换自己的身份或伦理角色成为可能[12],实现了伦理变革。

[1] [19] 王洋、张虹鸥、黄耿志、金利霞、林丽颖:《东南亚国家综合城市化水平差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热带地理》2015年第5期,第680-686页。

(一)强化意识,加强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功能

文化产业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然而,当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使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存在着缺乏甚至是背离的现象。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才能在市场化、全球化的冲击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巩固赖以生存的精神根基。因此,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努力使自己的文化产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符合,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使人民群众在消费文化产品的同时接受意识形态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认同和接受社会主流价值观。与此同时,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应注意充分利用和发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当下中国特色先进文化资源,以多彩的、充实的文化形式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企业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念,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并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文化产品要大力宣传,对于体现负面消极的文化产品要坚决抵制。

(二)提升文化产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抗击能力

全球化肇始于经济领域,并逐渐渗透到文化领域,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势力。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在参与全球化的竞争过程中常常处于劣势。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科学和技术优势,以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姿态,肆意地传播其价值观念,以期改变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对我国实行和平演变。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传播手段和重要推手,必须增强文化产业的抗击能力,应对全球化带来的价值侵袭。文化产业要着力打造文化精品,一个产业是否有文化精品决定了该产业能否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在西方的影视作品中,有很多因为消费者反响热烈而不断地拍续集,推出一部又一部的文化产品来宣传和延续其价值理念。因此,要鼓励文化产业打造文化精品,生产更多反映和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产品,以多样的形式及其艺术性赢得市场,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宣传力度和抗击能力。

语篇中第二封信的送信人是写信人自己陶岚。这更饶有意味。“现在我却又要向你说话了。”“一边就从她衣袋内取出一封信,仔细地交给他,象交给一件宝贝一样。萧涧秋微笑地受去,只略略的看一看封面,也就仔细地将它藏进抽斗内,这种藏法也似要传之久远一般。”稍后,“他很快的走到桌边,将那封信重新取出来,用剪刀裁了口,抽出一张信纸,他靠在桌边,几乎和看福音书一样,他看下去……”如此“授受”一个“文本”,耐人寻味。

(三)营造良好的文化产品消费环境和氛围

我国的文化产业虽然发展快速,但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落后状况,无论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文化产业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