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部“手机”—对中职化学课程教学吸引力的思考

2015-03-19 04:08广东省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22期
关键词:手机化学教学内容

广东省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 朱 琳

中职的化学课堂上,常常是教师一人讲得口干舌燥、声嘶力竭,而听课的学生较少,大部分学生要么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要么就在看手机,要么在做其他事情。化学课程若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其教学效果无从谈起。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和兴趣是人行为的两大内在动力。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其学习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这一主体是否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是否有发自内心的对学习的渴望与追求。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推动学生持续学习,实现学习目标。

现代通信技术的高度发展,学生群体近乎人手一部手机。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和爱不释手成为课堂上的普遍现象。在教学一线中,笔者感受到学生被手机吸引占用,只顾玩手机、不与教师互动交流,极大的影响了教师的授课情绪和热情,阻碍了课程的教学实施和进程。一方面手机阻碍教学已成事实,另一方面也促使教师思考,为什么手机可以吸引学生,手机里有什么,课堂教学怎样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中抢夺回来?

一、手机吸引学生的原因

1.界面友好

手机界面设计时尚生动,色彩鲜亮。由图标、图画组成一级菜单,带给学生强烈视觉刺激,符合学生情趣审美。触屏设计,更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欲望。

2.应用丰富

手机,最初只是一个通话工具,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在手机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可以说手机“功能齐全”,具有通讯、信息搜集、计算、娱乐等功用。互联网的发展,拓宽了手机的应用,如手机微信、QQ、手机音频,乃至手机电视都发展迅猛,给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极大地吸引了学生。

3.互动便捷

学生作为社会人,具有交往需求。手机为人的交往提供了一种新颖便捷的交流媒介,其特点是具有随时性和便携性。手机因其大小和体积具备很好的可携带性能,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上网,学生群体可以在课堂、生活、旅行等任何状态中使用。触屏手机的普及,其吸引受众的缘由是多方面的。在生理和心理层面,它能满足人体皮肤对于"触摸"的需求,实现媒介的延伸。在社会学层面,它对传播途径和方式的革新产生影响。因此,利用全触屏手机浏览新闻与传统的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相比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二、中职化学课程教学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性较强科学,需要借助于实验学习,清晰的了解实验过程,观察反应变化进而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反应原理。传统的化学教学,教师是课堂的教学主体,教师凭借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完成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开设化学实验课较少,而且与理论课分开教授,往往是先理论后实验。现在的化学教学已经与时俱进,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入实践。然而,一些教师为了盲目追求教学进度或实验条件限制对化学实验尽量压缩,甚至连演示实验也很少涉及。

中职学生一般是中考的落榜者,他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由于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当,或是根本不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中职学生的化学基础原本比较薄弱,学习兴趣又低下,枯燥的化学理论讲解,机械的化学课堂练习,使学生陷入了化学学习的“深渊”之中,对于专业性、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学生常常提不起精神,课堂上往往会显得死气沉沉。学生对手机的喜爱和依赖超过课堂教学,在此现状之下,要提高学生的化学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有效方法,吸引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将学生吸引到化学课程上来。

三、中职化学课程教学组织设想

1.设计手机——教学设计

设计是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需要的富于想象力的开发活动。手机的色彩、界面、造型、体积等无不体现设计者的心思。

手机界面设计合理,符合用户需求,并高度集成。借鉴在化学教学中要合理设置教学环境,实现教学环节集成性。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化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融于一体,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顺序,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添加手机应用——教学内容

手机应用是用户可以使用体验的内容,在手机中是以小图标的形式呈现,一个图标对应一种应用,用户通过点击图标来实现某一种应用。在教学内容中,可以实行模块化教学。将理论知识点以图标列出,使学生比较清晰知道系统学习过程,在课件设计时候,可以让学生点击图标,学习其中的具体内容。在信息化教学中,便于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资料查询,搭建实验设施,实施实验操作。教师要做的就是资料编辑梳理,以较为系统的方式组织机构教学内容,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充当辅助人员。

3.运行手机系统——教学交流互动

交互过程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人通过手机界面向手机输入指令,系统经过处理后把输出结果呈现给用户。手机开发商看重用户与手机的交互性,也就是操作系统对用户带来的体验。当前触屏手机大行其道,它能满足人体皮肤对于"触摸"的需求,实现媒介与用户的交流互动。化学学习过程也需要老师跟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将知识输入给学生,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就是输出。教师需要知道学生的输出情况,进而调整教学。交流互动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交往、角色互换、情感辐射等活动相互作用,互相建构,形成“交互”的动态过程。平等性、民主性、交互性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主要特征,合作性、互助性、互促性是实现生生交流的主要目的。

4.控制手机使用时间——教学环节控制

较长时间使用手机,学生会有视觉、脑力疲劳感,这是手机使用的弊端。在化学教学中,要控制各个教学环节时间,合理安排理论、实践学习时间。避免手机使用中仅仅动手指的单一动作,化学课程要动静结合,一张一弛,理论、实验穿插其中,适当时候要留课堂空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四、结论

参照手机的设计、应用、运行模式来开展化学课程教学,相当于提供给学生一款新手机,课程教学就具有一定魅力和吸引力,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提高, 在此过程中师生互动良好,教学效果顺利完成。中职化学课程本身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深奥,课程操作性强,参考手机设计思路实施教学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化学难点知识如何深入简出,还是要靠教师的深厚功底。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需要进行长期的探索尝试,本次提高教学的吸引力仅仅是开头,对于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反馈等的关注也很重要。

猜你喜欢
手机化学教学内容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苹果手机黑产案件侦查与法律适用研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奇妙的化学
手机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