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岱山县中心幼儿园 夏 洁
陶行知是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先驱。陶行知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正是由于人们对创造力深入浅出地进行研究,才能越发清楚地发现,创造力同样也是幼儿所具有的内在潜力,幼儿期也正是幼儿极富创造的时代。因此,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幼儿心灵中播撒创造的种子,使其萌发创新意识,培养其乐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孩子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孩子一生下来就秉承了人类的创造潜能,一旦有适合的环境,其创造性就能萌芽、开花、结果。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及时、正确的培养。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陶行知列举爱迪生、瓦特等发明家的事例来说明动手的重要性,主张我们教师要像爱迪生的母亲一样,让孩子们有动手的机会。这些杰出的创造性人才,在其童年时期就表现出了独特的创造力。然而,如果没有培养创造力的环境和教育,既使是富有创造性的“小神童”,也很难成长为伟大的发明家。创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起点则是创造力的萌芽阶段—学前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必须担负起培养儿童创造力这一神圣使命。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潜能,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创造激情来源于兴趣和好奇心,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幼儿的好奇心重,对有趣的物体,有意思的事物,出于好奇常引发兴趣。好奇心驱使他们喜欢寻找奇异的、有刺激的事物,引起探索兴趣,激发创造的激情,促进创造思维活动。因此,教师要巧妙地抓住儿童纯洁稚拙的童心和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依据兴趣有计划、有成效的挖掘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例如在粘贴画《美丽的秋天》时,教师用变魔术的形式出示教具,引起孩子的兴趣,以提问引导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好奇心,让幼儿在故事中思索发现,这样他们在作画时就会有兴趣。在《草籽宝宝的呼喊》歌唱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创设一个与歌曲相配合的动画故事情境展示给幼儿看,并配以歌词、背景音乐,幼儿在视听结合的动态画面中,能加深对歌曲意境的体会,“爱妈妈”的美好情感在孩子们的心灵中得到浸润。这比单纯空洞的说教更形象直观,更感人至深。
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探求未知、开启智慧、认识世界的内部动力,是探索和创造的源泉。正如陶行知所说:“儿童只有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发明千千万万,在于一个问。”儿童的发问千奇百怪,有时甚至离谱,这正是他们创造潜力的发挥。教师要引导儿童努力摆脱一切束缚其思想的观念、方法,开拓思路,养成多角度、多立场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幼儿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幼儿和教师是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教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不能简单回答一下,而是启发幼儿对着“我的问题”找出我的发现,引导幼儿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可增进幼儿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实行了社会即学校这条原理,教育的材料、方法、工具和环境范围都可以大大增加,把孩子从牢笼里解放出来,使学校教育作用不局限在学校内。 陶先生把教育融入生活,把生活引进教育,使教育丰富多彩,富有生命力。现代教育观念提倡教育的开放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幼儿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而丰富的社会生活是幼儿创造力培养、健康成长的肥田沃土。幼儿是最具好奇心的,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现象都可以成为他们探索、观察的对象。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教育的课堂,引导他们观察沿途的车辆与行人,认识建筑物、交通工具,观察房前屋后的环境,探索田野河流的分布情况,欣赏大自然美景,了解花、草、鸟、虫的特征等,以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启发其想像力,触发其灵感,增强其探索精神,点燃其创造的火花。例如,教师在一次中班的小朋友们参观造船厂和码头之后,让小朋友“画船”。结果,有的小朋友的画面上不仅有轮船,还有太阳、漂浮的云彩和飞翔的小鸟,有的还画出了海盗船和国王的船,国王的船上有国王和美人鱼在跳舞,甲板上还在放烟花……
陶行知指出:“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儿童的创造活动是在不断的探索、尝试、操作中完成的。他们的创新思维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尝试操作,才能物化,也只有通过一系列尝试操作,他们的创新思维才能更加符合现实、更具有实际效果。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认为为幼儿创设一个健康、丰富的教育环境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来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在活动室设置各种区角,而我们班内设立科学角,放置一些专供幼儿做小实验的材料和工具,如:凹凸镜、反光镜、电池、磁铁等等,在自由活动中,让孩子用自己的小手去做简单的、自己感兴趣的小实验,如:摩擦起电、沉与浮、空区流动产生风。儿童玩积木、捏泥人,做小制作等,在操作过程中,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多给他们一点时间、空间、材料和选择的机会,少一些纪律、要求和约束。在一次次动手操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其实质就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
总之,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很多,有待我们去探讨、去创造。今后我们应当继承和发展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断丰富陶行知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灵活运用陶行知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 更好的服务于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