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菲
(中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4)
大学英语学困生心理研究和教学对策分析
王 菲
(中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4)
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学困生”具体情况及心理障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从学生心理和英语课程本身特点入手转化英语“学困生”。本文针对大学英语学困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教学对策。
大学英语教学;学困生;心理;教学对策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将英语学习当成负担和压力,以至于在英语学习中发生严重分化,最终导致不少“学困生”的出现,对英语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产生了严重制约。大学学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相对一般高中来说英语教学中的“学困生”现象更加严重。与非“学困生”相比,“学困生”的产生通常与个体因素有较大关系,而个体因素的组成中最为主要的当属心理因素。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帮助这些因心理因素而对英语产生“学困”问题的学生摆脱问题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积极面对的责任。而在探讨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现象的对策前,我们首先应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学困生”具体情况和心理障碍有所了解。
在教育制度改革的今天,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学困生”已经成为英语教学过程中突出难题,是广大英语教师的一大心病。面对“学困生”现象,很多英语教师不知道从何入手,无法快速地找到具体、合适的解决方法。在“学困生”的定义上,不同的研究者给出的见解也不相同,但目前被普遍接受的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存在智力问题,但在知识、能力、方法等各个要素的融合方面与常规偏离,存在一些因后天和外界成因造成的缺陷,使学生产生无法达到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学习障碍。[1]即需要经过额外和特殊帮助才能使其完成学习任务,与教学大纲要求水平达成一致的学生。大学英语课堂上“学困生”的表现通常比较相似,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上课昏昏欲睡、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尤其大学中的计算机应用等技术类专业学生,其中男生比例较多,高中阶段的他们玩心还比较重,虽然不少人有强烈考入本科的愿望,但自控能力较差。英语课堂中不喜欢动脑思考,也不喜欢动口、动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热情较低,主动性较弱[1]。有些学生初中时期英语基础便比较薄弱,虽然文化课与技能训练在大学中是并行的,但大部分大学学生专业技能优势明显,英语能力却较低,成为英语课堂上的“学困生”。
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不喜欢学习英语对英语学习惧怕甚至厌恶的学生,这类学生通常被称为“学困生”,大学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现象尤为明显。大学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产生原因虽然不可否认存在一些智力因素,但造成英语“学困生”的更多因素还是心理原因。首先是自卑心理:大学学生大部分学习基础都较差,相对普通高中确实存在一些智力和学习能力等现实差异,一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可能确实努力了但仍然无法较大幅度地提高英语成绩,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在同学的嘲笑和教师的批评中产生自卑心理,在自暴自弃中放弃英语学习。其次为怕羞、胆怯心理:大学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比较敏感的年龄阶段,自尊心较强,很多学生因害怕回答错误被嘲笑而不愿意开口或参与英语教学活动。一些学生出现学习问题害怕向老师提问,在恶性循环中导致英语学习知识脱节,使英语学习累积越来越多的学习障碍。再次为注意力不集中:大学学生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记忆力较差,对知识的遗忘速度比一般学生快,在分散的注意力中所学习的知识很快便会遗忘,课后如果再缺乏复习,自然会导致英语“学困生”的出现。第四为惰性、畏难心理:大学学生玩心较大,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吃苦精神,面对问题往往不肯用工而满足于一知半解,等到问题日积月累时他们更加感觉学习的困难,惰性、畏难的心理使很多人直接放弃英语学习。第五为逆反心理: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学困生”有一部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和好动性,正处于叛逆时期的他们逆反心理较强,总喜欢通过独特的方式引起其他人注意。一旦教师对他们缺乏了解和关心,他们便很可能通过不学习、违反课堂纪律引起注意,而往往教师会对他们给予严厉批评,导致学生心理受伤,对学习失去兴趣[2],久而久之也就变成英语学困生。
了解导致大学英语“学困生”的心理,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及学生英语学习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立足大学英语教学中影响“学困生”的心理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扭转这一现象的教学对策进行研究。具体包括:
第一,教师应在掌握学困生心理特征基础上,从师生情感对症下药,让学生“想学”英语。从教育心理学和各种教育实践结果可知,即使身为“学困生”他们也同样具有与常人一样的进取心和自尊心,对进步也同样渴望,大部分“学困生”成绩较差并非出于自己所愿。大学教师应在掌握学困生心理特征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具体分析。教师可对晚自习或课后时间加以利用,在为学困生辅导英语的同时,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教师必须端正自己的思想,不能将学困生当成包袱,应从学困生身上积极寻找闪光点,对他们给予鼓励和表达,促进学困生上进心的增强和学习英语的兴趣。正如马卡连柯曾说过的那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热爱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加强对学困生的情感投入,面对一些学困生的胆怯和自卑感,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和关怀,通过谈心、聊天等方式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表示关心,唤起学困生对教师的信任,帮助学困生学生建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引导学困生对不正确的学习观做出改变,由此使学困生从不想学英语先想学英语转变。
第二,从学困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入手,帮助学困生向“爱学”英语和“敢学”英语转变。与其他学科相比,英语脱离了本土语言情境,学生很难像汉语学习一样轻松自如地掌握英语学习,所以在教学中往往需要比其他学科投注更多注意力。而提高学生注意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兴趣。大学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兴趣爱好,营造轻松愉悦的英语课堂,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3]。学困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障碍过多,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进行分层次教学,放低文化课要求,为学生创设比较容易完成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驱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使学生一步步爱上学习英语。每个学生对英语刚刚接触时都会充满兴趣和热情,但随着英语学习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词汇、句型、语法知识及越来越高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很容易使学生面对英语时产生“畏难”心理。针对学生这种害怕学习英语的心理,大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给予学生更多的表扬、鼓励和肯定。面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反应教师应及时在教学中给予回应,对学生的作业、考试等各种行为和结果随时加以评价,在指出学生学习问题的同时鼓励学生再接再励。在题目的设计中应首先从难度不高开始,一步步加大题目难度,使学生逐渐的成功中累积成就感和自信心,敢于学习英语。
第三,大学教师应从大学英语学习特点出发,针对学困生学习盲点和心理实施不同的教学措施,使学生乐于学习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大量模仿和训练,但大部分指导学困生都不愿意吃苦,惰性较大,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形成了免疫力。根据这些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困生营造更加积极的英语学习气氛。对教材中应掌握的各类知识,教师可精讲多练,将知识化多为少,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英语学习[4]。对于学困生英语学习中羞于开口现象,教师可先从难度较小的问题提问他们,点名让他们去黑板上默写单词或者朗读事先已经读过多遍的课文等,慢慢培养学困生英语学习开口习惯和参与教学活动意识。还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对互助小组加以建立,为学生开辟更多的英语学习平台。教学中可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将学困生与学习较好的学生刻意安排在一个小组,由成绩较好的学习带动学困生。根据分组布置难易不同的任务,每个小组都要在交流讨论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意见总结教师可指定学困生来进行,为学生困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间,慢慢转变学困生英语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做好英语预习和复习工作,帮助学困生培养自学能力,为学困生新的学习奠定基础,从而使学困生在教学中更好地衔接新知识。
第四,增强大学英语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只有加大对学困生英语学习分析,才能找到问题所在,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降低学困生的形成。而通过积极增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可以有效激发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提高学困生主动学习英语知识的能力。比如,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学会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及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例如有时候课堂中出现学困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时,教师可以将严肃的批评转变为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将远远好过一般的严肃训斥和批评,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有效激发学困生学习的英语的兴趣,促使学困生认真学习,进而有效提高学习质量[5],也完成大学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功转化。
总之,面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困生,教师一定要具有足够的耐心,在了解学困生具体情况与心理特征基础上,积极采取有针对性地教学对策,从而转变学困生的心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1]李世剑.独立学院英语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2]宋昊阳.大学英语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及解决方法——以重修课学生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6):121~122.
[3]杨凯伶.大学英语学困生心理特征及对策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1,(2):183~186.
[4]曾文.大学英语学困生所面临的问题及教学对策[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3,(1):112-115.
[5]蔡维.大学英语学困生转化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1,(5):191~192.
2095-4654(2015)02-0192-03
2014-11-17
G633.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