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青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张掖 734000)
浅析在护理教学中贯穿护理伦理知识对提高护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战青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张掖 734000)
目的 探讨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在护理教学中贯穿护理伦理学相关知识对护生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性。方法 提高护理伦理学的课程地位,在护理教学中促使护生形成护理伦理意识。结果 在护理教学中贯穿护理伦理可使护生形成伦理思维,养成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结论 通过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的突破、改革,让护生在校期间接受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促使护生形成良好职业道德,有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护理伦理;护理教学;职业道德;护生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现代护理工作模式已从简单的“以疾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照顾发展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即将患者视为有灵魂的生命、家庭及社会的成员、身体与精神的统一体[1]。在新型健康观和医学模式下,护理工作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尊重,更具有人性化特征,更加符合护理伦理学所倡导的人道主义价值观[2],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同时,卫生职业教育的职业化特点要求护理教学适应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级护理人才。教师在护理教学过程中贯穿护理伦理知识,对提高护生职业道德、促使护生进入临床后能较快地适应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1 护理伦理学教学不受重视
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开设护理伦理学的时间不长,且课程定位不明确。有调查显示,部分学校将护理伦理学定为专业课程,护理伦理学在课时设置上与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这些专业课程相比较少,平均36课时;少部分学校将其定为专业选修课程[3],仅12学时。学校对护理伦理学的课程定位直接影响到护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积极性。
1.2 护理伦理学教学方法单一
护理伦理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讲述护理伦理的基本理论,指导护生如何在临床情境中进行价值判断与选择,从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4],提高护理质量。目前,卫生职业院校讲授护理伦理学的教师多数是护理学专业毕业,他们在承担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兼任护理伦理学教学工作。他们并非毕业于伦理学相关专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与培训,教学方法局限于传统“填鸭式”的纯理论教学,不易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差。当护生进入临床工作后,面对千变万化的护理伦理情境时,缺乏评判性思维与伦理判断能力。
1.3 临床带教教师伦理素质不高
我国护理人员整体学历水平不高,他们当中多数不具备较强的伦理素质,甚至从未接受过伦理学相关培训,当遇到复杂多变的护理伦理困境时,如遇到对接受保守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是隐瞒病情,还是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临床医师在未告知患者的情况下,给患者使用临床实验用药,护理人员是否该告知患者等问题时,害怕承担责任,往往采取逃避的方式,易引起患者的怀疑,影响护患关系。护生进入临床后,从实践技能到伦理决策都需要带教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临床带教教师伦理素质水平会直接影响护生解决伦理问题的能力。
1.4 护生职业道德水平不高
因高职院校学制短、专业培养任务重,且受市场导向的影响,对在校护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职业道德培养相对薄弱,许多护生觉得只要刻苦学习、细心工作、杜绝差错事故,就具备了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另外,高职院校护生选择护理专业更多的是因为就业、收入良好等原因。因此,当在临床工作中面对护理伦理决策时,更多的是考虑自身利益,易做出错误决策或干脆选择逃避,影响了护患关系,容易造成护患纠纷。
2.1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对护理伦理学的重视度
护理伦理学是培养护生人文素质的核心课程之一,而人文教育始终是大学教育的主题之一。人文精神作为人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精神,对高职护生建立健全完整的价值体系极为重要[5]。通过学习护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及理论,使护生掌握分析、解决伦理问题的具体方法。当护生在临床工作中遇到护理伦理情境时,能运用所学知识在把握治疗、护理原则的基础之上,分析利弊、正确选择,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2.2 丰富护理伦理教学方法,提高护生伦理决策能力
学习护理伦理学的目的在于运用。以理论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护生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主动思考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能得到锻炼。因此,在护理伦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使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课堂讨论、启发式教学及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促使护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换位思考,利用相关知识解决伦理问题。例如,根据教学内容教师选用典型案例,安排护生扮演案例中的各个角色,要求“演员”充分发挥想像力,思考所扮演角色的思想、行为。通过角色扮演,案例中的伦理冲突鲜明,此时教师启发护生运用护理伦理决策的基本程序进行分析,组织护生讨论、设计解决方案,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做出正确的伦理决策。
2.3 在护理教学过程中贯穿伦理知识,促进护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
护理教师兼有护士与教师的双重身份,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作为护士为“患者”实施各项护理技能操作,作为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护理伦理意识融入每一项护理操作当中。
护理职业道德和自我品德修养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知”转化为“行”的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护生产生示范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6]。因此,教师应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向护生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又要向护生传达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尊重护生、注重护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严谨、认真,通过言传身教向护生展示良好的职业情操,使护生树立专业信心、坚定职业信念、养成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
例如在讲解“鼻饲法”时,教师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先评估:评估环境;获取患者基本信息,讲解操作目的与配合方法,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评估自身进行此项操作的能力;评估用物(满足患者知情同意权)。再诊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提出护理问题。然后计划:与患者共同制订预期目标(满足患者疾病认知权)。接着实施: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操作中注意与患者交流、保护患者隐私、观察患者反应、提高患者舒适感,操作结束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受尊重的权利和隐私权)。最后评价:护士自身评价、患者评价、同行评价(满足患者受尊重的权利)。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教师在语言设计、操作手法、体态姿势、动作表情等方面均应注意体现人文关怀与伦理意识,帮助护生形成良好的操作规范行为、护理伦理思维和护理职业道德。
当今社会的重大变革和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卫生职业院校需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在向护生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适时地穿插护理伦理学相关知识,使护生在校期间接受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促使护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1]殷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马信华,孟利敏,许瑞.关于临床护士实施护理伦理再教育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2):88-89.
[3]伍永慧,施雁.我国护理伦理学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4):447-448.
[4]邓湘穗.护理伦理教学中学生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5):150.
[5]张志斌.高职护生死亡伦理课的教学创新实践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0(5):31-32.
[6]孙新华.护理伦理融入护理实训教学对护生职业道德的强化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7):87-88.
G40-03
A
1671-1246(2015)06-00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