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博
河南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科 平顶山 467000
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分析
于博
河南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科平顶山467000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鼓膜置管术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06—2014-06间收治的7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鼓膜置管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72例(81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经鼓膜置管术治疗后整体恢复效果良好,其中42耳(51.85%)治愈,35耳(42.68%)好转,4耳(4.88%)无效,临床总有效率95.12%。4耳治疗无效后,分析原因:2耳因鼓膜太薄以及内陷过深导致脱管,另2耳因置管期间感冒严重而引起化脓性中耳炎。结论在耳内镜下实施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性高、操作简单、视野清晰,总有效率高。
【关键词】鼓膜置管术;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效果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指是以耳积液、听力下降作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炎症疾病,是引起听力下降和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对于OME的发病机制以及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以通畅引流、恢复咽鼓管功能为主要治疗目标[2]。2012-06—2014-06间,我院采取鼓膜置管术治疗72例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满意,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72例(81耳)患者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5~58岁,平均29.82岁,其中≤12岁患者48例(66.67%)。病程1~9个月,平均3.26个月。45例听力下降,34例耳阻塞感,16例耳鸣,27例张口呼吸、睡眠打鼾,40例反复鼻塞流鼻涕。检查示72例鼓膜均为琥珀色或者淡黄色,伴内陷、浑浊。经鼓膜穿刺可抽出胶冻状黄色黏稠液体。咽鼓管狭窄、排液困难。纯音测听检查患者语言频率气导损伤20~45 dB,平均损伤31.56 dB。声导抗图显示鼓室“B”型曲线,电测听显示62耳为轻中度传导性耳聋,19耳为混合型耳聋。术前行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药物治疗以及鼓室注射等保守治疗2~3个月。
1.2治疗方法应用程冯Ⅲ型鼓膜置管及耳内镜,前者包括切开刀、三调吸引管、通气管以及安装器、鼓膜麻醉剂等。先以75%酒精消毒患耳的耳部及外耳道、鼓膜。以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患耳。在耳内镜直视下以鼓膜刀在鼓膜前下方作一个与通气管前端外径大小相当的放射状弧形切口,切开鼓膜1~1.5 mm,要注意切开深度,避免损伤鼓室黏膜。吸出鼓室内粘稠液体,再以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盐酸肾上腺素混合液将耳室冲洗干净。以置管器准确将通气管放入切口内,其尾端留在鼓膜外。核查通气位置正确与否、置管牢固与否。最后,对抽出的积液做细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选择合理的糖皮质激素以及抗生素等。待鼓室内分泌物减少之后,外耳道深部显现置管周围与孔洞内均清洁后即可撤管。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复查听阀及声导抗图。
1.3疗效判断(1) 治愈:患者听力恢复正常,耳阻塞感消失,声导抗图显示“A”型,且听阀提高幅度超过20 dB。(2) 好转:患者听力明显改善,耳则色感明显减轻,听阀提高10~19 dB。(3) 无效:患者听力及耳阻塞感均无改善,声导抗显示“B”型,听阀提高幅度不足10 dB。临床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00%。
2结果
本组72例(81耳)患者经鼓膜置管术治疗后整体恢复效果良好,其中42耳(51.85%)治愈,35耳(42.68%)好转,4耳(4.88%)无效,临床总有效率95.12%。治疗无效4耳分析原因:2耳因鼓膜太薄以及内陷过深导致脱管,另2耳因置管期间感冒严重而引起化脓性中耳炎。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3],以小儿多见。如果积液黏稠而呈胶冻状,又称为胶耳。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闷胀感、听声遥远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由于耳痛不明显,不少患者主诉不清,特别在小儿听力受到影响时家长才发现就诊,常常延误诊断和治疗。耳科检查可见鼓膜呈琥珀色或橘黄色,亦可见气液平面或气泡,鼓膜活动度降低。分泌性中耳炎造成听力损失,影响语言发育,应提高警惕、及时观察。有文献[4]认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可能与咽鼓管咽口受压阻塞以及细菌感染、变态反应等关系密切。同时咽鼓管口开放不佳、扁桃体过度肥大、炎症、鼻咽肿瘤等均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发生。渗出液在中耳停留越长时间,肉芽组织形成越多,早期及时处理渗出液对预防肉芽组织形成非常重要。部分患者临床保守治疗效果难以达到满意。外科手术包括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术、鼓膜置管术、咽鼓管激光成形术等。其中鼓膜置管术在耳内镜辅助下进行可规避耳道及鼓膜损伤,清楚观察鼓室积液性状,并利于鼓膜切口合理选择,减少损伤及并发症。鼓膜置管术实施可减少杯状细胞和中耳黏膜腺体增生,恢复阻塞咽鼓管开放及中耳内外气压平衡。适用于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胶耳、头部放疗后、咽鼓管功能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者,可有改善通气引流,促使咽鼓管恢复功能。通气管留置时间一般为3~6个月,最长可达6~12个月。并可在咽鼓管功能恢复后取出通气管,有部分患者可自行将通气管排出于外耳道内。我们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用鼓膜置管术治疗临床总有效率达95.12%,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4
[1]陈文文,邓亚新,殷国华,等.胆脂瘤手术耳道骨整块回复及听力效果观察[J].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杂志,2008,3(9):652.
[2]黎雄文.鼓膜置管术治疗65例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7):13-14.
[3]何际全.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65-166.
[4]庄远岭,钟振华.耳内境下鼓膜置管联合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57-60.
(收稿2015-07-01)
【中图分类号】R76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77-8991(2015)06-0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