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景芳
河南长垣县中医院外二科 长垣 453400
随着交通等事故发生率不断上升,急性颅脑损伤成为脑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其病情危急,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1]。及时手术治疗、术中麻醉规范配合和护理可减少致残率,降低病死率,本文对6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手术麻醉配合与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7~77岁,平均43.5岁。硬膜下血肿26例。硬膜外血肿16例。颅骨骨折12例,颅内出血6例。交通伤36例,暴力伤14例,坠落伤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6 h。患者在全麻下行血肿清除术42例,颅骨钻孔摘除整复8例,其他手术10例。
1.2 麻醉配合及护理方法
1.2.1 麻醉配合 (1)术前充分镇静、消除对手术恐惧,提高麻醉安全性,提高痛阈,增强止痛效果。降低患者基础代谢和神经反射的应激性,减少麻醉药用量,减轻或避免术中不良反应。(2)麻醉诱导前再次检查气管插管药物品是否功能完好,麻醉机、监测仪器性能是否良好。护理人员并应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及药物性质、作用特点,选用合适药量、用速,并及时根据麻醉师的麻醉深浅估计调整药量。协助麻醉师气管插管,准确传递物品。(3)颅脑外伤患者常有口、鼻、咽腔血污、异物、分泌物以及呕吐物堆积。护士应迅速用纱布清除脸部的污物,用吸引器将口、鼻、咽腔的分泌物、血污等吸出。患者昏迷时下颌松弛,舌根后坠,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运用正确的手法托起下颌,防止由此而引起的呼吸道梗阻。麻醉前用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脉博和呼吸的变化,及时与麻醉医师联系。(4)及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并采用用套管针(常选用18 号、20 号针)留置法,为顺利注射麻醉药及补液补血输液提供良好保证。并协助麻醉医生做好全麻插管工作。(5)患者常因意识障碍而出现烦燥、躁动、抽搐等不自主动作。治疗中发生扯脱输液器、导尿管,甚至坠床,必要时护理人员给患者进行约束带固定,避免患者发生坠床等意外情况。
1.2.2 精心护理 (1)术前护理:术前完善CT、出凝血时间、等检查。手术间内各种抢救物品和药物放置固定有序。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术前护理准备工作迅速、准确,配合手术忙而不乱。对手术室进行仔细消毒,手术间保持安静避光,室温保持18~22℃,相对湿度保持45%~50%。(2)术中精心护理:根据患者手术需要摆好和随时调整合适手术体位。充分暴露术野,确保患者吸引通畅,可配备2 台吸引器。密切观察患者手术进展中生命体征变化及输液情况,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输液速度。随时注意接触部位是否完好,电源线有无脱落,麻醉医生观察时是否方便。(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前后与器械护士清点器械、血垫、缝针、脑棉片、头皮夹等用物。正确书写护理记录单。手术结束时,对于恢复自主呼吸,潮气量正常,有吞咽反射,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即可考虑拔管,并予充分吸氧。做好患者身体受压部位的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形成。
本组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中均未出现麻醉意外。术后死亡2例(3.33%),均为脑疝引起呼吸衰竭所致。遗留肢体残疾2例((3.33%),恢复良好56例(93.33%)。
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因其损伤部位的特殊性,除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外,常并发严重的呼吸、循环、代谢、内分泌等生理功能障碍。颅脑外伤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意识模糊、谵妄、躁动乃至昏迷、抽搐等,不能配合治疗,难以在局麻、神经阻滞麻醉和神经安定镇痛麻醉下手术,多采用全麻方式。其在短时间内经受强烈的生理剧变,重要脏器受麻醉药影响,处于异常兴奋或抑制中,因此变化剧烈。若配合不当,易引起死亡或严重后果。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质量,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危和整个抢救工作的成败。在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手术中,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仪器的操作及常用药品的用量、用法等。与麻醉医生及手术医生进行周密细致的抢救治疗和麻醉护理配合,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应变准备[2-3]。可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及时顺利实施麻醉和手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1]吴晓燕,陈林,田婧.急诊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配合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18):2 915 -2 916.
[2]左小娟.急性颅脑外伤手术的麻醉配合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02,3(5):118.
[3]杨守玉,周瑜.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颅脑手术配合[J].华夏医学,2012,2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