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建华
河南卢氏县人民医院 卢氏 472200
脊柱胸腰段为骨折的高发部位,骨折后可对脊髓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压迫而伴随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011 -01—2014 -01 间,我们分别应用前路及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6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并比较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6~55岁,平均34.56岁。骨折部位:L116例,L26例,T11 3例,T125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2例,高处坠落伤5例,跌打暴力伤3例。其他原因1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7~56岁,平均36.14岁。骨折部位:L115例,L28例,T112例,T125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0例,高处坠落伤5例,跌打暴力伤4例。其他原因1例。2组年龄、性别、骨折伤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2组实施全身麻醉。对照组实施前路内固定术:患者取仰卧位,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手术选择左侧入路,暴露患椎和邻椎,切除患椎中后2/3 骨质以及上下椎间盘组织。行椎管减压处理消除后纵韧带前方的致压物。骨折复位后予以固定。将患椎恢复正常高度以及深度后进行复位。植入同侧髂骨块并行内固定处理,实施植骨融合,冲洗切口后关闭。观察组实施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患者取俯卧位,据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骨折位置,选择骨折椎体的正中切口。充分显露伤椎以及相邻的上下各一椎体。依次将深筋膜与骶棘肌切开,暴露椎板与横突等部位,确定椎弓根的位置。将椎弓根螺钉系统予以内固定,置入钉,对椎管实施减压。骨折复位后进行固定,并实施植骨融合。对切口进行冲洗后关闭。2组术后均常规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必要时术中置引流管。
1.3 疗效评判 治愈: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复查影像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 角及椎体后缘角度形态恢复正常范围,运动与感觉功能无异常。有效:症状较术前好转,复查影像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 角以及椎体后缘角度恢复接近正常范围,运动与感觉功能基本正常。无效:症状及复查影像学伤椎形态无改变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5.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 ±s),计数资料采用t 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愈16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28/30)。对照组治愈14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23/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 术 时 间(158.20 ± 19.56)min,术 中 出 血 量(490.47 ±109.97)mL。对照组手术时间(255.43±32.92)min,术中出血量(1 209.79 ± 1 05.66)mL。观 察组 术 后 出 现 腰 背 部 疼 痛2例(6.67%),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16.67%)。其中3例发生断钉,2例出现腰背部疼痛。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出现腰背部疼痛2例(6.67%),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16.67%),其中3例复查影像学发生断钉3例,2例出现腰背部疼痛,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脊柱胸腰段骨折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能够提高骨折复位速度,提高畸形矫正效果,使破碎骨片对脊髓及神经根造成的压迫被解除,脊柱正常空间和稳定性得到恢复,使患者早日康复[1]。手术可选择前路、后路或者前后联合入路。其中前路手术为直视下操作,减压彻底,可同时行椎体间植骨融合,融合节段短。但手术损伤大、出血多、操作困难、危险性相对较大。对术者的操作技术要求高。后路内固定手术应用于胸腰椎段骨折的治疗中,可实现对后凸角的良好矫正,利于伤椎高度的恢复。稳固效果理想,利于脊柱生理曲度恢复正常。且可通过残留的正常骨体,实现对伤椎部的适度撑开,利于达到理想的复位效果,有效减少发生断钉的几率,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性相对较高[2]。
[1]王大民,肖克明,邵楠.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6):1 168 -1 170.
[2]曹衍玉.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9):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