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第二幼儿园 谭乐文
角色游戏幼儿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作性地再现周围身会生活的游戏,又称为象征性游戏。中班幼儿的性格特点是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强烈的好动活泼、交往能力进一步发展、认识能力提高与游戏能力发展很快,而且角色游戏深受幼儿欢迎,所以角色游戏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普遍存在与发生,把这种游戏融入到中班的游戏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中,不既能满足幼儿对活动的需求,而且通过这种在寓教育与游戏活动中,还能激发幼儿参与到活动中的积极性。
中班幼儿一般指4~5岁的幼儿,处于程上启下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年龄特点是:在生理同心理方面得到巨大发展,与小班相比集体意识有巨大发展,基本能养成良好的纪律性,中班的幼儿总是喜欢提出问题,好奇感十分强烈,精力旺盛、好动,中班的幼儿真正体现出独立自主的发展。
而幼儿角色游戏全面反映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游戏的自主愿性、虚构性、社会性、愉悦性、非生产性等都可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出来。
在中班创设角色游戏前,必须根本教学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订立游戏主题,主题的内容必须是幼儿所熟悉的内容,以便使幼儿能充分理解改主题,发挥最好的游戏效果。主题可以是从书上获得,也可以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人或物中获得。
角色的分配是角色扮演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进行游戏前,让中班幼儿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让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从而在进行游戏时让每位幼儿履行角色应有的职责,让幼儿在表演时学会把自己放入角色的位置上,融入角色中去,体验别人的特点,情感与思想,通过角色的表演充分发挥幼儿对角色的想象力,把游戏的虚构性与真实性巧妙结合起来,让每个幼儿在各自的角色中学会想象,学会创造新的事物,由于角色游戏中每位角色的思想是不同的,所以对角色的理解也有不同,把幼儿心中所想的直接通过语言,动作与表情将其形象化,发展其想象力。
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条件。在创设角色前,要充分考虑游戏中所需要的环境材料、角色的使用材料,这些材料既可以是以物代物,也可以是以名称命名当前代替物,也可以用代替物表示。要求摆脱眼前对事物的知觉,而表象代替实物进行思维。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游戏动作是角色游戏的重要体现,角色游戏除了用语言“说话”之外,还通过动作“说话”,这种“说话”的意思是通过某一动作的直接或者简直表现,能反映出改环境与情节所表达的意思。中班幼儿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中班幼儿的行动比小班灵活得多,身体各部位都能较好地协调活动,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入角色游戏,通过游戏动作的锻炼,能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
第一,角色游戏能促进儿童学习亲社会行为,减低消极的情绪与改进不良行为。
第二,角色游戏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
第一,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第二,能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第三,促进幼儿语言与积极情感发展。
第一,制定游戏规则。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教学活动中,有教学活动的规则,有游戏中,也游戏的规则,在进行角色游戏之前与之后如何分配幼儿收拾与整理游戏的材料,在进行角色游戏之前,要先让幼儿明确游戏规则。这种评论游戏是指导游戏、提高游戏水平方法,让幼儿学会观察别人,吸取所长,灵活运用并加以改造。
第二,丰富角色游戏的物质环境,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要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到角色游戏中,丰富的物质环境的创设是必不可少的,中班的幼儿好奇心十分强烈,我们要善于把握好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与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这样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幼儿,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发展新的生活经验。而角色游戏的场所、设备与材料必须能激发游戏参与到游戏的愿望与兴趣,发展幼儿想象力有重要作用。
第三,尝试让幼儿自己确定游戏主题、分配角色与与游戏情节。
角色游戏的特点是体现出高度的独立自主性,而幼儿的独立自主性的真正体现,就是从中班开始确立。现今的学前教育提倡发展儿童的个性,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主性,作为教师必须从小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的意识,让幼儿按着自己的意愿、兴趣,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幼儿自己创设主题,并通过幼儿伙伴之间的协商确定游戏主题与分配角色,减少游戏中发生的冲突,从而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解决冲突的能力与集体意识。
第四,通过角色游戏提高幼儿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教会他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处理,在学前教育期我们有意识地为幼儿设置一些小小的问题鼓励他们解决、处理,使他们从小看见问题肯动脑筋解决。在角色游戏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老师应该以游戏者的身份进入到游戏中进行引导。对与中班幼儿来说,由于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游戏中容易出现机械与简单的再现,教师的作用能引导幼儿发展新的经验的可能性,鼓励幼儿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把表演与游戏与教育相结合,从而增进游戏的创造性与新奇性。
总之,在角色游戏中充满着丰富的数学教育的契机,可以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渗透,教师应让幼儿在交往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在社会情境中学习,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引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启发幼儿的思维,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培养幼儿创造的思想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