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1+5+1”岗课对接的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以护理学基础课程为例

2015-03-18 10:07陈晓斌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护理学岗位教学内容

陈晓斌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安顺561000)

高职护理专业“1+5+1”岗课对接的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以护理学基础课程为例

陈晓斌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安顺561000)

高职护理专业“1+5+1”岗课对接的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即“一核心、五个面、一接轨相结合”。“一核心”指课程教学以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为核心;“五个面”指课程教学围绕核心,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职业防护、行为举止5个方面与岗位工作相结合;“一接轨”指课程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接轨。通过岗课对接的课程教学设计,突出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培养,达到毕业即可就业的目的。

高职护理专业;岗课对接;课程教学设计;护理学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护理人才是我国现阶段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技能紧缺型人才,2011年至2015年尚缺81万注册护士[1]。巨大的缺口使各医学院校现有护理专业招生人数屡增不减,同时行业也对护理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快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仅是护理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石,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工具,课程教学设计中岗课对接就是将岗位工作事项与课程学习内容相结合,将实际工作岗位环境转换为教学环境,将岗位工作规范、工作内容、工作流程等转换为教学内容。

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一门核心课程,主要介绍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在这门课程教学中,我们总结13年高职教育经验,结合职业教育要求、专业特点和岗位实际情况,将“1+5+1”岗课对接教学设计应用于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培养,为行业输送合格的护理人才。

“1+5+1”岗课对接的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即“一核心、五个面、一接轨相结合”。“一核心”指课程教学以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为核心;“五个面”指课程教学围绕核心,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职业防护、行为举止5个方面与岗位工作相结合;“一接轨”指课程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接轨。

1 以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为核心

1.1 行业标准分析

通过走访相关行政部门(如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了解行业颁布的专业准入标准;教师到临床一线进行行业调研,了解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护理人才标准和内容要求。通过调研、分析得出护理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计划,优化专业知识结构,使培养出的学生符合行业需要。

1.2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分析

分析近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考点,得出本门课程在从业中所应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再结合行业标准,围绕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2 课程教学围绕核心,从“五个面”与岗位工作相结合

2.1 课程目标设置

护理学基础课程目标设置贴近护理岗位需要,按岗位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现代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及最新进展,掌握护理基本技能,了解临床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具备从事基础护理的能力,为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从事护理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2 教学内容构建

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相对接。教学内容构建紧扣课程目标,按岗位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在内容选择上体现实用、能用、够用、贴近岗位的特点。课程教学不是机械的“教教材”,应按实际的岗位工作任务,通过增、融、改、组等方式重构教材内容,优化知识结构,使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能够满足实践教学和未来从事岗位工作的需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2]。

2.2.1 临床新技术和经验介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运用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教师需通过临床调研、阅读相关资料、外出进修学习等方式获取新信息,并将之融入教学中。如近5年在我国迅速发展的PORT(静脉输液港)技术,该项技术对于需长期静脉用药的病人来说具有避免反复穿刺和减少药物外渗的优点,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一项正在推广的新技术。将此内容融入教学中,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的适应性。此外,在各项护理操作中,都会积累一些临床经验,传授给学生可减少由于反复操作或操作失误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和痛苦。如教材上插胃管的方法是在胃管插入到咽喉部时,嘱清醒病人做吞咽动作。而在临床上如病人病情许可,可在插胃管前1分钟,给病人口含VC片。由于酸的刺激作用可促进唾液腺的唾液分泌,通过病人的主动吞咽动作能使胃管较顺利地通过咽喉部插入食道进入胃内。临床上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有些方法值得借鉴:如针对贫血、消瘦、恶液质病人,扎止血带后,让病人握拳、松拳20次,使静脉充盈[3],这样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2.2.2 实践操作释义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具有指导作用,但教材中部分操作的描述模糊且缺乏细节,需要教师通过操作演示进行释义。如做皮试时教材中描述为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刺入皮内;静脉输液完毕拔针时,用干棉签或小纱布轻压在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后按压片刻至无出血[4]。在该项内容讲授时,笔者对学生疑惑之处边讲解边用操作进行释义。例如如何绷紧注射部位皮肤,有的学生横向绷紧皮肤,有的学生纵向绷紧皮肤,通过实践,强调将皮肤横、纵向绷紧最有利于进针;而在输液完毕拔针时,按压部位为皮肤针眼及上方2 cm处(不仅按压了皮肤穿刺点,而且按压了血管壁上的穿刺点),按压时间≥5 min,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5]。通过教师释义、学生实践,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操作手法,达到与临床工作的接轨。

2.2.3 及时将行业颁布的新标准、新规范反映在教学内容中

2.2.4 学校与医院合作开发校本教材按岗位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提高,为将来从事护理岗位工作做好知识和技能准备。

2.3 教学实施方式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学校与医院的合作,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将教学过程与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以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真实工作环境为教学场所,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体(项目都是护理专业学生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事项),以“教、学、做一体化”为途径,让学生在完成项目实操过程中,学习与掌握整个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6],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自2012年起,我们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进行项目化管理,即改变以往实习手册中对各科室有总体要求而无具体和量化指标的现象,按各临床学科实际工作任务将实习内容项目化(如学生在外科临床实习时被要求掌握术前病人常规护理、胃肠减压法、T形管引流法等项目操作),临床带教教师按项目进行带教,学生按项目进行学习,双方目的明确,学生实习成绩按项目完成情况评分,具有客观性。

2.4 职业防护教育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学生在实习和临床工作中将面临多种职业危害。对我校2004级高护1、2、9班及中职班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实习期间被锐器刺伤(主要是针头)的人数占87.5%;刺伤后未进行规范处理的占93.7%(护生一般处理为碘酊+乙醇消毒或碘伏消毒);刺伤后未进行任何处理的占1.1%;在配制化疗药物时,无配套防护的占50.0%;为污染伤口换药时防护不规范的占35.7%。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体系尚未开设系统的职业防护课程[7],自2009年起,我们结合护理学基础中的各项护理操作,加入职业性防护知识,加强学生职业防护意识教育,减少学生今后的职业暴露,保障学生职业安全。如在学习各种注射技术时,传授锐器伤防护:在用手掰安瓿时应垫纱布;注射器用后不可将针头套回针帽,污染的针头向下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手不可接触针头,不取下针头,减少被锐器刺伤的机会。在学习配药技术时,传授配制化疗药物的防护知识。结合操作传授防护知识和技能,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为其在今后工作岗位中自觉运用职业防护措施并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打下基础[8]。

2.5 行为举止训练

护理工作是为人群健康服务的工作,需要具备较高人文素养。护士在为病人进行护理过程中,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病人的身心健康。护士除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外,还要有训练有素的行为举止和良好的人文关怀品质。在工作中,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搀扶的动作都体现出护士对病人的关爱之情。结合护理学基础实操训练,将护理职业礼仪要求与之有机融合,不仅要求学生按护理程序完成操作,还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姿态、言谈举止,学会与病人交流,体现人文关怀,体现自身良好职业素质,避免操作时只顾“埋头苦干”,忽略病人的身心需要和感受。操作与行为举止的综合训练,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岗位工作的具体要求,同时也为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打下基础。

3 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接轨

学生经过8个月的临床实习,在毕业前(每年5月份)可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在课程教学中,结合该考试的内容,分析考点、突出重点、讲透难点。课程考试包括笔试和实操。笔试内容、形式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实操以设计的案例来考核学生的综合技能(如脑溢血昏迷病人的护理:心电监护、静脉输液、鼻饲等操作)。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掌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该课程部分的知识、能力考点,提高考试通过率。我院近3年护理专业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均在92.0%以上。

职业教育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为宗旨,其课程体系无论在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和课程实施方面都必须紧密追踪时代步伐[9]。我院护理专业课程教学通过“1+5+1”岗课对接,能将职业岗位所需素质、知识和技能融入课程教学中,体现教与学两方面的实用性,突出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缩短学生岗位适应期,达到与岗位的零距离。近3年我院护理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均在97.0%以上,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岗位适应能力强,毕业即可就业。

[1]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Z].卫医政发(2011)96号.

[2]周丽琴.国内外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研究的比较[J].职教通讯,2010(2):108.

[3]古秀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J].护理研究,2004,18(6):985.

[4]龚敏,杨敏英,郝静.基础护理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

[5]王玉红,王洪平.输液拔针后按压部位与按压时间的观察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B):36.

[6]于桂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研究[J].职业与教育,2008(23):23.

[7]王英.护理职业防护教育现状[J].护理研究,2008,22(7B):1787.

[8]区正红,刘和菊,闵筱辉,等.开展临床护理职业防护教育的思路[J].中华护理教育,2010,7(6):261.

[9]黄日强,张霞.实用性——英国职业教育课程的灵魂[J].海外职业教育,2004(12):118-119.

G423

A

1671-1246(2015)05-0073-02

猜你喜欢
护理学岗位教学内容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